四三、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四月二十二日,星期一。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二。
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十分,上車前往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因為這是我們考察的重點之一,所以計畫前後兩天,都在莫高窟度過。
敦煌是縣巿地名,莫高窟是千佛洞的正式名稱。它的位置是在敦煌縣城的東南二十五公里處,介於三危山與鳴沙山之間的斷崖上。一般都說,它創建於前秦苻堅建元三年(西元三六七年),如今還保存了石窟四百九十一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的名稱,最早見於敦編四二三窟隋代洞窟之《莫高窟記》;在唐代的寫本中又有敦煌縣「漠高鄉」、「漠高里」之名。在當地「漠」和「莫」通用。至於莫高窟開窟的最早年代,根據《莫高窟記》的記錄︰「右在州東南二十五里三危山上,秦建元中,有沙門樂僔,杖錫西遊至此,遙禮其山,見金光如千佛之狀,遂架空鐫岩,大造佛像。次有法良禪師東來,多諸神異,復於師窟側;又造一龕,伽藍之建,肇於二僧。」此說在三危山初建石窟,是在前秦建元年間(西元三六五─三八四年)。
▲莫高窟的牌樓直書「莫高窟」三字,橫寫「三危覽勝」四字。
但是根據其他各種文獻之考證,莫高窟的建窟年代,應是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較為正確。然後經過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清各代,均有開鑿。特別是至今仍保存的洞窟之中,計十六國七窟,北魏及西魏二十一窟,北周十五窟,隋九十四窟,唐二百七十九窟。(以上資料見於張仲執筆的《敦煌簡史》,甘肅省敦煌巿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審編,一九九○年印刷)
敦煌研究院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半,我們到達莫高窟附近的敦煌研究院,訪問該院院長段文杰。他雖已七十四歲,但身體卻十分健朗,在接待室內向我們做了二十分鐘的簡介。他說該院的前身是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敦煌研究所。一九八五年擴大編制,成立敦煌研究院。目前他們執行三項任務︰第一,保護工作,結合了國內外科學保護的技術,達成防蟲、防腐、防盜等目的,目前有警衛三十人,日夜巡邏,並且有專人維修。第二,研究工作,近十年來舉辦了三次國內及國際的敦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三百篇,目前除了對於塑像、壁畫等敦煌的藝術做研究,漸漸地也注意到敦煌卷子中的文字研究及有關佛教經典的研讀。第三,開放旅遊,目前對國內一般遊客開放者,僅十個洞窟,對外國遊客開放三十一個洞窟,如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則開放五十個洞窟。我們這一個團體算是第三類。他們整體計畫是每年輪開三十三個洞窟,但對專家學者及特別來賓則不在此限。
現在該院的組織,共分為︰遺書、藝術、考古、保護、接待等五個單位,成員三百多人。
▲作者訪問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先生(背景是莫高窟二三七窟「彌陀經變」中的舞樂圖臨摹)。
接著,我們進行了兩天的參觀訪問,由該院接待室主任馬竟馳及職員滕小姐,輪流為我們開放洞窟,介紹說明。因為莫高窟共分上下五層,它的編號次第,一定有其依準,然而在參觀之時,卻沒有一定的次序,只是隨著路線的方便,東看一窟,西看一窟,一會兒爬上最高的棧道,一會兒又回到了地面。如果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預備的知識,參觀之後,僅可以滿足一些新鮮感,卻無法得到完整而有系統的印象。現在我把這兩天中看過主要洞窟的號碼,記錄如下︰
四月二十二日的上下午,參觀了十三窟︰二五四號、九六號、一五六號、一五八號、一七號、一六號、三二八號、三二九號、三二三號、四二○號、四二七號、四二八號及二五九號。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二的上下午,參觀了十一窟︰四五號、六一號、三二○號、三三二號、一七二號、一三○號、二三七號、二四九號、二八五號、五五號及二五八號。
以上兩天的時間,共計參觀了二十四窟,其中只有少數幾窟是對一般人開放的,多數是為外賓及學者開放的珍貴洞窟。據說我們所看的好多洞窟,是每人每窟的標準票價為美金三十元。
因為我們是貴賓,由段院長特別交代,所以兩位接待人員解釋得非常詳盡,包括製作的年代、畫面故事的內容、壁畫及塑像的名目、風格、特徵等。因為每一個洞窟都是大洞,作品相當繁富,若想做比較詳細的研究或欣賞,每一窟都得花上幾天的工夫,我們僅用二、三十分鐘的時間參觀,仍如走馬看花而已。好在我們之中,多半都有一些佛教知識和藝術史常識,所以還不至於看得目瞪口呆。
敦煌的建築、塑彩和壁畫
關於敦煌的建築、塑彩和壁畫的內容,根據《敦煌簡史》資料,大致介紹如下:
建築︰
莫高窟的建築,主要是以石窟雕鑿成建築物的模式,由於時代不同,石窟形制也各具有不同的特點。主要可分四類︰
禪窟(即僧房)︰主室為長方形或方形,頂部為平綦(天花板)倒斗藻井,正壁開龕塑佛像,四壁及頂部滿布壁畫。主室兩內側為小禪室,是僧侶坐禪修行之處,如敦編二六八、四八七等窟均屬此型。
塔廟窟(寺院中心)︰洞窟平面呈長方形,前廳有懸山式屋頂,後部有中心柱直通屋頂,四面開龕,龕內塑有佛像及脇侍像,供僧侶及善信繞塔觀像。如敦編二五四、二五七等窟屬此型。
殿堂窟︰有前後室,併有很長的通道。後室為主室,平面呈長方形,倒斗藻井。窟內有較廣闊的活動空間。是作為住眾及信眾禮誦之處。唐、宋窟多屬這種類型。
大佛窟︰平面為橫長形,窟身為方錐形,有的在窟頂營造木構樓閣,完全模仿中原木構建築形制,如九六、一三○窟等屬此型。
此外,還有很多窟外的木構建築,如樓閣、窟檯、棧道等。現僅存唐宋窟檯五座,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稀世之珍。
彩塑︰
莫高窟現存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按時代劃分,計有北魏塑像三百一十八尊,隋塑三百五十尊,唐塑六百七十尊,五代彩塑二十四尊,宋塑(包括西夏)七十四尊,元塑七尊,清塑九百七十二尊。這些塑像,歷經千百年的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損壞嚴重,其基本完好的原作只有一千四百餘尊。
莫高窟的最早塑像,製作於北魏時期,其表現手法比較簡單。有佛、菩薩、交腳彌勒等塑像,大多體態健碩,面像豐圓略長。北周塑像,出現了「面短而豔」的新風格,人物高鼻深目,具有西域民族的特徵。隋代塑像改變北魏「秀骨清像」的風格,變得豐滿而頭大腿短,富有民族風格。唐代塑像,在藝術技巧上達到了高度嫻熟的程度,造型洗練,比例適度,面如滿月,肢體肥胖,神情恬淡,反映出「灑灑豐肥」的時代風格。五代以後的塑像,承襲唐代的形式,但這時期的石窟藝術,趨向逐漸衰退,除少數洞窟(如曹家窟、西夏窟)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外,多數塑造的技法呆板笨重,缺乏內在生命力。元代的技巧也沒有宋代純熟。清代則更加低劣。
壁畫︰
▲莫高窟的窟門與棧道。
莫高窟現存壁畫共計面積四萬五千多平方米,連接起來長可達二十五公里,被譽為世界現存最大藝術畫廊,從北魏迄宋元,顯示出各個時代不同的畫風。北魏壁畫具有原始粗獷的風格,色彩都用褚色為底,上繪石青、石綠及黑的顏色。隋代壁畫,線條流暢活潑。唐代壁畫,色彩豐富鮮濃,形式寫實逼真,它的特點是出現了構圖宏偉的通壁大畫,內容都以經變為主。例如「西方淨土變」、「東方藥師變」、「彌勒變」、「法華變」,特別是二二○窟的「維摩變」及「帝王聽法圖」;一五六窟的「張議潮出行圖」,畫面高約一米,長達八米,氣勢雄偉。五代的壁畫,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例如九八、一○○、一○八窟,甬道內側供養人像,例如「曹議金及回鶻夫人出行圖」,生動地記錄著當時當地統治者的活動情形。在這以前的洞窟中,其功德主和供養人的畫像,都很小,到了五代這個時期,竟然出現了以功德主為主的大畫面。宋代的壁畫,比唐代呆板,色彩都用灰暗的大綠、赭石、茶黑,但其中也不乏精品,例如三六窟的「龍王禮佛圖」相當好;再如六一窟的「五臺山圖」,那是莫高窟現存最大的整幅壁畫,也是中國最早的主體地圖,幅面高三點五米,長十三點六米,總面積四十八平方米,它描繪了西元第十世紀後期從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周圍千里的山川景物和社會風貌,例如被遺忘了好幾百年的五臺山佛光寺,在這幅畫中也可以找到。
莫高窟壁畫的內容大致可分五類︰1.經變(把佛經的內容,以畫面表現出來)︰有十多種,而以「淨土經變」、「維摩變」、「法華變」、「涅槃變」較多。第五十五窟的「勞度叉鬥聖變」,是莫高窟現存最大的整幅經變圖,畫面高三點五米,長十一米,總面積近四十平方米,這幅畫取材於《賢愚經》卷一○〈須達起精舍品〉中的一個情節,講舍利弗尊者接受六師外道中的一位弟子勞度叉以幻術鬥神通的故事。2.本生故事︰描寫釋迦成佛前行菩薩道階段的故事。例如〈鹿王本生〉、〈菩薩本生〉、〈須達拿本生〉等共三十多個故事。3.尊像畫︰有諸佛、菩薩、天王力士。諸佛之中有釋迦佛、三佛、七佛、千佛等。4.供養人畫︰就是出錢修窟的人,把自己或全家人畫在壁畫上或甬道的兩側。5.裝飾圖案︰無論平綦(天花板)、藻井、人字坡,龕楣、蓮座、衣服上的裝飾和經變畫的邊緣,大半是用變形的植物紋、動物紋、天象紋、幾何紋等。
另有八部天眾中的乾闥婆,譯為「香陰」的伎樂天,俗稱「飛天」的壁畫裝飾,也是莫高窟的一大特色。有男有女,體態妙曼,或持樂器,或持蓮花,凌空飛舞,丰姿清麗,美得讓人有絕塵離俗之感。致使凡是提起敦煌壁畫,就會聯想到飛天的形象,此在《敦煌簡史》中卻沒有介紹。
以上所說的,多半是我們參觀了的,尤其是第九十六窟的彌勒像,高達三十四點五米;一五八窟的佛涅槃像,長達十五點八米,非常的柔美安詳,是中唐土番(西藏民族)統治敦煌時代留下的塑像。二五九窟的兩側下列有六尊佛,上列有八尊佛,姿態表情各異,尤其是下列第一像的面容,柔美慈祥,有如美女,更像慈母。一三○窟的大佛塑像,高達二十六米。三○二窟,也有一尊十三米長的佛涅槃像。二三七窟的「彌陀經變」,圖畫正中的舞壇上,有反彈琵琶的天女像,那是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故已成為敦煌巿的巿徽標誌,幾處公共場所都有此雕像的出現。
在所有壁畫表現的經變,包括《維摩經》、《法華經》、《密嚴經》、《楞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彌勒經》等,而以《維摩經》、《觀無量壽經》、《彌勒經》的三種經變數量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歷代中國人對於各種經典信仰的起落程度,有某些經變僅某一朝代的窟中見到,有某些經變則幾乎在每一個朝代的窟中都可以見到。
二十三日星期二的下午,我們為了表示感謝,再次訪問該院的段院長,故於四點結束了參觀,四點半離開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