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二七、殊像寺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七、殊像寺
  
  我們從菩薩頂下來,就回到友誼賓館午餐。下午二點又開始了另一段行程的活動。
  
  第一站參觀殊像寺,距離塔院寺和顯通寺只有半公里,此寺始建於唐朝,到了元朝仁宗延祐年間(西元一三一四─一三二○年)又重建,後來毀於火。明朝憲宗成化二十三年(西元一四八七年)再度重建。到了明末熹宗的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滿清順治皇帝的妺妺到達五臺山,在殊像寺後的西北角建了「善靜室」,作為她清修之處,當時的殊像寺在五臺山,非常隆盛。
  
  根據北京圖書館善本部保存的《清代五臺山圖冊》上看,殊像寺的院落有兩進,在一條中軸線上︰前院大殿五間,後院大廳五間,廳的兩側有耳房各一間,耳房兩側各有三間一棟的兩層樓房。前院山門的兩側是鐘、鼓二樓。前院東配殿六間為硬山頂,每三間為一棟,在兩棟之間夾一間配房,另有三間配房緊貼鐘樓,這六間配殿和四間配房,一字相連。西廂與東廂相同,也是六間配殿四間配房。前院東跨院有東房十二間,西跨院有西房九間。後院東西兩側無配殿無廂房。東跨院內有卷棚頂正房三間。跨院東牆有遊廊六間。後院西跨院只有硬山頂小屋三間,這個獨立的小院,可能就是「善靜室」。寺院布局,軸線分明,左右對稱,不愧是五臺山大寺院之一。

  

  ▲殊像寺高九點三米的文殊菩薩塑像。
  
  從以上殊像寺的圖冊說明,可知在中軸線上有前後三殿,就是︰山門、大殿、大廳,在這三棟大殿之間,形成兩個大院。在前後兩院的東西兩側各建有配殿,配殿之外又有建築,成為東西兩跨院。後院兩側則無跨院。整體的布局便成前大後小,形似一隻口大底小的敞口茶杯。而它的建築之多,共計有九十餘間,配置相當緊密整齊。
  
  殊像寺得名的原因,是在其大殿內有一尊文殊菩薩駕坐著狻猊,俗稱獅子的塑像,高達九點三米,是五臺山各寺院中最大一尊文殊像。而其面寬五間,重檐歇山頂的大殿,也是五臺山臺懷鎮寺院群區中最大的一座文殊殿。殿內有明朝孝宗弘治(西元一四八八─一五○五年)和神宗萬曆(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年間重修的碑記,以及清朝聖祖康熙(西元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和高宗乾隆(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年間御製的碑文。其大殿的三面牆壁有懸塑的五百羅漢渡海圖,也是其他各寺之所未見。

  

  ▲作者(中)與殊像寺住持聖忠法師(左)及海門老比丘(右)。
  
  關於殊像寺的文殊菩薩塑像的完成,山上也留有一段傳說︰當塑匠為該寺塑造這尊巨像時,全身四肢的工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到了塑造頭部之際,就發生了困惱,怎麼塑都不對勁,非大即小,或者五官不正。有一天,那位塑匠正在揉蕎麥麵,準備煮麵吃,突然見到天空出現一塊彩雲,就是他要塑的文殊菩薩頭部的莊嚴像。一看之下,他就趕緊照著空中所現的樣子,將蕎麥麵塑成了文殊頭像,安置在泥塑像的頸上。因此據說,該寺原名「塑像寺」,寺門外的牌坊上,也有「真容境」三個大字。因為「塑」與「殊」在當地的發音相同,慢慢的就成了「殊像寺」。直到現在大家還相信那尊大文殊像的頭部,是用蕎麥麵塑成的。
  
  當天晚上,我們在友誼賓館,便吃到蕎麥麵,大家興致勃勃,也很希望見到文殊菩薩在天空顯像。但我告訴他們,如果凡是吃到蕎麥麵時,都可見到文殊菩薩在天空顯聖,殊像寺的那尊文殊像也就不稀奇了。因為凡是有這種靈異經驗發生的人,就一般而言多須經過長時間的困頓和努力,這也就是修行的功能所在。古來的禪宗大德發悟的情況,雖不得與此同日而語,疑悶的困頓,鍥而不捨的精進,才是發生身心脫落、山河粉碎,所謂悟境現前的真正原因。那個用蕎麥麵塑菩薩頭的故事,是否實有其事,不值得重視,他的寓意,倒很值得欣賞。
  
  目前殊像寺的住持,是六十三歲的聖忠法師,住眾十三人,我在該寺的後殿,遇到了一位來自江蘇海門的老比丘,聽說我是在江蘇南通的狼山出家,令他感到相當的親切。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