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沒有床的大家庭
李佩光
來美匆匆已近半載,卻勾不起許多鄉愁,或許是禪中心太溫暖了,即使在寒冷的季節,仍不覺此地是異國的冬天。師父、何士德所給的溫馨,禪中心會員可愛親切的笑容,使海外遊子忘了細數絲絲的懷思。
禪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庭,會員們彼此經常聯絡、互通消息、互相幫助,有事沒事打個電話問聲好,大家心中總是那樣充滿愉悅與關懷。高興時就來禪中心住上兩天,麵包牛奶麥片招待,仍是吃得舒舒服服、歡歡喜喜,睡地板住地下室,仍是一覺到天明,大家如此自在,如此安適,也實在難得了。禪中心的好處看起來不多──沒有個人的房間,沒有一張床,也沒沙發等家具,全部睡地板上,每天早餐幾乎都是一樣的牛奶、麵包、麥片粥,午餐也只有三樣菜,晚餐雜食。一切雖如此簡單,卻更顯出禪中心的特色:樸實有致。禪中心常住的人數雖少,卻在清淨、精進、和樂的規律中互策共勉,每日作息毫不馬虎,誰要是早上賴著不起身,就準備接受共住規約的處罰,四點半非起身不可。我這個一天非睡八小時的人,現在也不覺得少睡些有什麼困難了。這裡的早晚課和臺灣差不多,唱誦的是中文,即使有美國人參加也如此,其實他們倒蠻喜歡唱誦的呢!大家把禪中心當作第二個家,想想就把東西往這裡送,吃的用的,物雖輕而心意濃。有時水電、暖氣、門窗乃至房子壞了,需要修理,會員們總是義不容辭,只要打電話服務就來。有時禪中心需要用車,有車的人都會慷慨地借用,並且時常先加滿了油。看!這是多可愛的大家庭!師父是家長,大家對於禪中心比他們對自己老家更有向心力。
師父是禪中心的靈魂,中國人、美國人都喜歡找他。美國弟子對師父的敬重是不下於中國弟子的,見面同樣是合掌問訊或頂禮,而師父總是親切的與他們寒暄。國籍、種族的差異,在師父與弟子之間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些都被深刻的心靈交流與彼此的關注融化了。在禪七期間,大家尤其喜歡藉小參的機會向師父一吐胸口鬱積,大家從師父身上得到的指導、溫慰、慈悲的關懷,是無可比喻的,每有問題向師父傾訴,總是滿心歡喜而歸。這次師父從東方回美時,體力衰弱,此間的中美弟子們,都為他老人家祈求,恢復健康、常住世間。師父在美國有較多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平常大家不大打擾他,因此他可以專心修行、看經、寫文章。最近聽說要完成幾篇研究性的論文,看他那麼勤懇、認真、從不休息,於心實在不忍。可見師父在臺灣很忙,但是在此地也不會閒,我想唯有像師父這樣堅毅的人,才能如此。師父不斷耗用他的身心,為的是使佛法能傳佈的更深、更廣,作為深受其惠的弟子,怎能不思之而感激涕零?
禪中心有兩種定期的英文出版物,《禪雜誌》季刊及《禪通訊》月刊,內容是禪七心得選載、中文佛典的英譯、師父的講稿及古代佛典的講釋,也有簡短新聞的報導。最近師父也在此間出版了一本英文書《佛心》。
禪中心是在安定平穩之中成長與發展,師父在的時候,週日法會,來聽經的以美國人居多,多的時候也有六、七十人,聽說去年的佛誕節,到了一百五六十人。去年耶誕節的禪七,也有二十多人,把禪堂位置幾乎擠滿了。師父對美國人參加禪七的條件,比國內嚴格,如果沒有打坐的基礎,是不會被錄取的。
禪中心,在師父留住期間活動頗不少,除了每週日有誦經、念佛、午供、講經及上下午的打坐外,每週二有坐禪會,週三有教師訓練班,訓練一批以美國人居多的助手,將來可以幫助弘揚佛法,參加的人均打過多次禪七,程度都很不錯。週四有佛教哲學班,這次師父講的是唯識,下次將講中觀。另外還到各大學及電臺去講演。我覺得師父在美國不但講經比在臺灣講得更好、更深入而有趣味,就是講課也講得深入淺出,而使聽者在津津有味中更體會佛法的廣大精深。
我深深慶幸得以住在禪中心,不會錯過師父的任何一次演講。美國人對佛法的認識有許多是從哲理上進入的,因此他們對佛理的探求並不如想像中膚淺。他們不但願意繳費來上課,而且有些人為了便於親近師父,特別將住址搬到禪中心附近來。這使我感覺很慚愧,書讀得太少了,與美國人的求知精神相比實在不如。談到美國人打坐,認真的態度也超過這裡的中國人,不少人已有多年打坐經驗,而且至今仍每日打坐數小時,實在難得。
禪中心大殿上的三尊佛像,莊嚴而宏偉,很具一番氣象,凡進禪中心的人,馬上就被佛像所散發出的莊嚴寧靜氣氛吸引了。師父在美國幾年來的努力,已經使禪中心漸具規模,若不是師父臺灣、美國兩邊跑,師父就可以在這裡上更多次電臺,到更多大學演講,舉辦更多活動,相信禪中心早就更活躍了。不過話說回來,老是依賴師父是長不大的,因此這次師父回臺灣,我們教師訓練班的人已經計畫自己登廣告招收初級靜坐班的學生,由我們自己教授,這樣一方面不但可以持續禪中心的活動,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練習教學的機會。將來可能的話,一些美國弟子還可以設立禪中心的分中心,把佛法散布到更廣、更遠的地方,這是禪中心的理想,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相信禪中心的遠景是光明的。(《人生》月刊第四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五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