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探礦尋寶
當我每到一處,每見一人,第一個念頭便是我能夠給他們什麼?他們會因我而得到什麼利益?第二個念頭就是觀察、探問他們有什麼優點和長處,是我所沒有的,如何向他們學習?能夠學習什麼?我用三寶布施,我也探鑛尋寶。
因此,我在做演講旅行及弘法訪問的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向許多人學到不少的長處,那真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吧!這也是我喜歡於訪問旅行之後,總會情不自禁的找時間寫下記錄性和報導性的文章。
我在密西根大學訪問之時,向他們討教佛教文學研究所課程及學分的情況,他們告訴我,通常的學生完成碩士學位時,必須修滿三十六個學分。每門課三學分,畢業論文也是三學分,也就是共計十二門課,包括論文在內,在四個學期,兩個學年完成,也就是每學期平均修三門課。優秀的學生,每學期可以修到四門,但是要讀完四個學期,如果加上夏季的學期,一年半內也可以讀完。
他們的課程對於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只需修二十四個學分,其中的二十一個學分由老師指定;剩下三個學分,也就是一門課,是由學生自選。所謂老師指定的課程,包括兩門語文,兩門跟自己專攻主題相關的課程,一門佛教文獻學或者佛教資料史,另外兩門是學生自己主題研究的課程,然後再加上二十到二十五頁長的小論文,算為三個學分。至於普通的學生,再加四門課程,作為輔助佛學基礎及語文能力之不足。
通常的上課方式分成三類,就是老師授課、師生對讀研討、學生上臺報告。一個碩士在畢業前,必須到大學部給學生演講四十五分鐘,是就研究的課題作授課的練習和考驗。另外要在兩個小時內即席撰寫一篇有關研究方法的論文,約六頁以上。論文的題目事先已由老師提供參考資料,共有八個主題,要讀許多的書,然後由老師指定八題中的任何一題撰寫論文。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後,完成的碩士學位,應該是有相當的程度了。
我又問起他們,在對於教授們的共同研究方面的運作方式,他們告訴我是採用對讀、研究、討論。那是集合不同研究領域的人,選擇同一部經、同一部論、同一篇論文、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甚至是根據不同語文與版本,研讀同一個題材的資料。就可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增長自己未見未聞的觀點或訊息,大家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都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收穫。
我也問到研究生獎學金的事,他們說通常能夠申請到的機會比較多的是助教獎學金,也需要在入學以後一年以上或者兩個學期以後,端視學生語文能力及研究能力之優秀者,即可向本系或本所提出申請,也有由老師推薦的。像智如比丘尼現在就是這項助教獎學金的受惠者,但她必須擔任監考、改考卷、替老師上課或兼一門大學部的課,每星期得花上六個到八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以此而使學生付出時間,換得了經驗。另外一種獎學金是由於特定的公司為了需求特定的人才,所以提供獎學金委託某些大學的特定科系的研究所,代理訓練他們所需要的人,如果有幸而申請到這一類的獎學金,那就只要埋頭讀書,專心研究,而不必要為學校兼做其他的工作,不過像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相當難得。至於佛教學系,至少在目前還沒有發現這種方式的獎學金。
對於有志求學而無力負擔學費及生活費的學生,另外還有兩條路可以找到資源:
如果你已取得美國居留權的身分或者你是美國公民,可以向政府無息貸款或有息貸款,等到畢業之後,找到工作之時,分期歸還。
可以向學校申請一份工作,按月支付你工資,你就以此而賺取了學費及生活費,這是工讀生的方式,例如恆清法師留學期間曾在學校的圖書館工作,目前的梅迺文同學也有一份同樣的收入。
在我們國內的佛教界,教育未上軌道,也沒有制度。辦學的人必須無條件的負擔師生所有的經費以及教育所需的設備,如果沒有雄厚的基金作為後盾,也沒有產業作為支援,要想維持得久,實在很不容易。我們是否也可以參考外國的制度和方式?也就是學校、學生、佛教團體,共同解決經費供需、工作分擔、計畫培養人才、任用人才的問題。這是我在訪問了密西根大學之後,所得的省思和想法。
其實我不僅注意佛教的教育,也注意佛教的修行活動、弘法方式以及東西方觀念的會通、教內外現實環境的互動。回顧佛教的歷史固然重要,展望佛教的前途更加的重要。我們如果不把心胸擴大,眼光放遠,盡量學習人家之所長,改良自家之所短,不僅會趕不上時代,也會很快地被我們所處的環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