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布洛倫學院
十一月八日是我第三次應邀到市立紐約大學的布洛倫學院(Brooklyn College,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演講,前兩次都是由該校學生組織及中國留學生團體所主辦的演講會,因為那是學生的活動,加上他們對於佛教和禪的常識非常缺乏,所以我講得吃力,也並沒有引起聽眾多大的興趣。可是這一次的主辦單位,是一個學術組織華爾夫研究所(The Wolfe Institute),協辦單位是該校的宗教系、心理系、靜坐社,而且指定的講題是「從禪的傳統談人類意識」(Human Consciousness: The Zen Tradition)。
這個研究所的全名是The Ethyle R. Wolfe Institute for The Humannities,它是由一位姓Wolfe的慈善家,在一九七二年創立的人文科學研究所,然後逐漸增加它的內容和範圍,到一九八九年,即隸屬於布洛倫學院,改為現名。這個研究所並沒有學生,可是紐約市立大學人文科系的教授們多半都是它的成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支援並邀請屬於人文科學範圍的各類專家學者,做定期的演講和討論,從他們排定今年秋季的演講會行事曆來看,共有三十七場之多,包羅的範圍很廣,凡是關於人類學、社會學、婚姻關係、戰爭與和平、宗教與哲學、心理學等,都在他們所討論和研究的範圍之內,而且邀請的講師,都是在學術、政治、文化、宗教等各領域中,已經是知名的人士。他們所辦演講會的主要特色,是在一場演講會之中,可以是一位講師,多半有兩個以上的講師,依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針對同一主題發表演說,然後留下三十分鐘的時間,給與會的聽眾發問和討論。
▲作者與翻譯王明怡居士。
我這場演講很受矚目,因為是和該校的心理系主任教授李清澤博士共同擔任。我是從禪佛教的立場談人類意識,李博士是從道家和太極拳的立場談人類意識。同是來自東方的中國,卻是兩派不同的學術,對於西方人所提出的人類意識問題,提出各自的意見和解決的辦法。大致上李博士並未推翻禪的立場,倒是他用科學的實驗,提出量表資料的統計,加強了禪修的可信度。
當天我講的內容,分成三點:
佛教對人類意識的分析,有三個名詞,「心」、「意」、「識」。「心」有真有妄,真心是智慧,也可以叫作佛心,妄心是煩惱,也可以叫作眾生心;「意」就是妄心的一部分,是指分別、認識、知覺等的心理活動;「識」是指意識、潛意識和非意識的生命主體,例如低等動物沒有意識的作用,但是仍有延續生命的實質,那就是非意識的本識。
▲演講後與幹部合影,左起:靜坐社員、靜坐社社長Miss Anselma Rodriguez、主持人Dr. Wieperf、作者、Dr. Robert Oliva、靜坐社員。
禪宗對意識的看法,在禪宗的修行方法叫作安心、息心、澄心、觀心的心都是指的妄心。至於發菩提心的心,明心見性的心,是指的真心。而禪宗修行的目的,在於明真心見佛性。
如何處理意識的問題,心理和精神醫師是用分析及瞭解的方法,因為無法徹底分析、無法全盤瞭解,所以不能真正解決意識的問題。禪的方法是教我們擺下所有的問題,初步是練習著不要管所發生的心理問題,第二步則是在心念能夠集中統一之後,徹底予以粉碎,那就是一勞永逸地處理了意識的問題。
因為我講得很有組織系統而又深入淺出,王明怡居士的英語翻譯也配合得恰到好處,所以講超過了時間,聽眾還要求繼續講下去,可是顧慮到佔用了李博士的時間,不得不告一段落。這次演講會的聽眾,都是該校哲學系、宗教系、心理學系以及社會系、靜坐社的教職員和學生七十多人,素質相當高而整齊,比起前面兩次經驗,乃有天壤之別。
那場演講會的主持人,該校心理系教授唐衛伯(Dr.Don Wieperf)在我演講之前,一直擔心是否有人來聽我演講,因我畢竟不是達賴喇嘛那樣有高知名度的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聖嚴法師是何許人也。但在開講之後,聽眾越來越多,竟把演講室的椅子全部坐滿,後到的人,連華爾夫研究所的負責人湯瑪斯布爾恩(Prof. Thomas Burns)也只好站著聽完我的演講。故當我講畢離去之時,唐衛伯教授特別向我致謝,並盼再有機會能請到我。另一位該校的職員勞勃奧理弗(Mr.Robert Oliva)也為這次的演講,攝製了一套錄影帶,為該所存檔備用,由此可見他們對於這場演講所持慎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