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三、法鼓山在金山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法鼓山在金山

  一九八九年七月,我剛從美國回到臺灣時,土地所需的款項已經如約全部付清,那都仰仗幾位熱心居士的無息借貸和擔保借貸,特別是幾位居士熱心捐助,從幾十萬、一百萬到五百萬,最多的一位捐了一千萬新臺幣,這也是我從來沒有期待也不敢想像的事。但是借的錢需要還,尤其是無息的貸款更需要還,因此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會的工作益見重要。我們決定擴大且長期募款的方式,以期早日完成中華佛學研究所遷建的計畫。

  中華佛學研究所創立於一九八五年,借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的五層大樓為所址。歷年來由於設備擴充和人員增加,六百多坪大的中華佛教文化館已不敷使用,所以跟農禪寺的遷建同等迫切和重要。我們預期以金山那塊山坡地作為教育、研究、弘法、修持的綜合性佛教園區,也希望它將來成為學院形態乃至於大學形態的佛教學府。

  

  ▲由法鼓山上遠眺金山鄉的平原及萬里鄉起伏的重巒

  為什麼叫它法鼓山?那一塊山坡地的命名,有幾種因素。從它的地形上看,左邊隆起像懸空的古鐘,而這塊地在兩個山谷之間隆起如半島形的丘陵,就像縱臥在兩山之間的大鼓。現在觀音殿所在的位置就在鼓面下方,將來的正殿就緊貼著鼓面而建。另外,關於「法鼓」這個名詞的典故,乃出自佛經,在藏經中有一部大乘經就叫作《大法鼓經》,而《妙法蓮華經》中也有好幾處用到「法鼓」兩個字。通常的用法是降法雨、震法雷、擊法鼓、吹法螺,指的都是弘揚佛法,滋潤眾生,降伏萬魔的意思。所謂晨鐘暮鼓與佛法宣導人世,普化人間,就是擊法鼓。我於一九八二年在紐約成立的出版社,湊巧就以「法鼓」(Dharma Drum Publications)為名。又從前(一九八九)年開始計畫把我的著作編輯成一套全書,名稱預定為《法鼓全集》。由於各種因緣的趨勢,所以把這個地方稱為法鼓山。而法鼓山上出產的巨石,是建築材料中有名的金山石,非常堅固,它的硬度和密度並不亞於花崗石,將來應當改名為法鼓石了。

  

  ▲一九八九年七月作者帶領中華佛學研究所董事參觀法鼓山(左起:全度法師、作者、今能法師、翁嘉瑞居士、陳璽如居士、今能法師的弟子、鑑心法師、方甯書教授)。

  金山鄉之所以得名,是由於海邊有一座小山,其形狀像漢字中的「金」字,並不是因為金鑛而得名。金山地區原來是個漁村,到現在人口只有三萬多人,經濟型態以捕魚和農耕為主,工商業則尚未開始發展。不過現在已有三條公路從臺北市通向金山,即從基隆去的基金公路、從淡水去的淡金公路,以及穿過陽明山的陽金公路。在這三條公路中,有著名的陽明山公園、白沙灣海濱浴場、金山海濱浴場、青年育樂中心、翡翠灣海水浴場,以及野柳的奇石景觀和水上樂園。在靠近金山的陽金公路右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達樂花園。

  我到金山,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五○年,有一次夜行軍,從金山到北投,所走的路就是穿過法鼓山這條保甲路。我還記得山下的村莊叫三界村,山上的村莊叫西勢湖村,那時我還聯想到出了三界就到了西方淨土的蓮池,這個地名至今依舊。當我們進入法鼓山之前,先過三界橋,然後過法輪橋,這個地名好像也註定了要有一個道場。此外在山下有一個三界公廟,現在稱為三界壇,是保護人間的護法神。現在我們計畫除了開闢環山汽車道路之外,那條保甲路仍要保留,稍加拓寬成為人行步道,預備作將來徒步上山之用,藉此緬懷先人開闢這條小路和通過這條小路的功德和情景。

  據說不久的將來,政府會從北投開闢一條四線道的快速公路,通過大屯山,直達海邊的三芝鄉,那是李登輝總統的出生地。若從這一條公路到法鼓山,全程只要半小時,這對於法鼓山的交通又增一項便利。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前言─處處是金山
第3頁:二、人覓山山尋人 第4頁:三、法鼓山在金山
第5頁:四、法鼓山的護法會 第6頁:五、大型演講
第7頁:六、慰問巡視 第8頁:七、輔導課程
第9頁:八、又要去香港 第10頁:九、隨行與迎送
第11頁:一○、沙田 第12頁:一一、大會堂演講
第13頁:一二、亞洲電視臺的「俗世梵音」 第14頁:一三、香港的護法居士
第15頁:一四、明星和歌星 第16頁:一五、大嶼山
第17頁:一六、天壇大佛 第18頁:一七、香港再見
第19頁:一八、舊金山 第20頁:一九、訪問美西的因緣
第21頁:二○、柏克萊大學 第22頁:二一、東亞圖書館
第23頁:二二、史丹福大學 第24頁:二三、柏克萊禪中心
第25頁:二四、綠谷農場禪中心 第26頁:二五、蘇諾瑪山禪中心
第27頁:二六、三藩市禪中心 第28頁:二七、三藩市總醫院
第29頁:二八、大覺蓮社 第30頁:二九、矽谷
第31頁:三○、學者與我 第32頁:三一、座談會
第33頁:三二、一天禪訓 第34頁:三三、整合研究所
第35頁:三四、金門大橋 第36頁:三五、猶卡雅
第37頁:三六、舊金山的法師 第38頁:三七、熱心的護法群
第39頁:三八、哥倫比亞大學 第40頁:三九、布洛倫學院
第41頁:四○、密西根大學簽合約 第42頁:四一、密大演講
第43頁:四二、探礦尋寶 第44頁:四三、紐約第五十次禪七
第45頁:四四、冰島來的禪行者 第46頁:四五、到美國十五年
第47頁:四六、出入學府在北美 第48頁:附錄一 -- 沒有床的大家庭
第49頁:附錄二 -- 夢中的拓荒者 第50頁:附錄三 -- 法雨普施在紐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