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印度的回教王朝
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八點三十分從旅館坐車到達古德明納塔(Qutb-Minar)。此塔是由印度奴隸王朝的蘇丹.古德博(Qutb-ud-din Aibak西元一二○六─一二一○年),建於西元一一九九年。塔呈錐狀,五層相疊,高七十二點五公尺,是古德博為炫耀其戰功而建。回教在阿拉伯沙漠興起後,漸漸地在阿拉伯的政治上佔著強有力的地位。接著波斯人強化了回教的勢力,又有土耳其人將此勢力向東方與西方擴張。改宗回教的土耳其人比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更具有宗教狂熱,因此奠定了回教在印度建立政權基礎的,應屬土耳其人。
回教勢力在西元十一、十二世紀入侵印度之後,於五百年間,先後建立了奴隸王朝(Slave Dynasty西元一二○六─一二九○年)、卡爾基王朝(Khalji Dynasty西元一二九○─一三二○年)、突格盧王朝(Tughluq Dynasty西元一三二○─一四一四年)、沙依德王朝(Sayyid Dynasty西元一四一四─一四五○年)、樓迪王朝(Lodi Dynasty西元一四五一─一五二六年)和蒙兀兒王朝(Mughul Empire西元一五二六─一七○七年)。其中樓迪王朝是由阿富汗人所建,蒙兀兒王朝也曾有十五年(西元一五四○─一五五五年)是受阿富汗人統治。
第一個統治印度的回教政權是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奴隸王朝。事實上,奴隸王朝前後共由三個族姓統治(Aibak of Qutbi Dynasty西元一二○六─一二一○年;Iltutmish of Shamsi Dynasty西元一二一一─一二六五年;Balban of Balbani Dynasty西元一二六五─一二九○年)。因為這三個朝代的開國蘇丹都是奴隸出身,因此統稱為奴隸王朝。然而,除了古德博之外,其他幾位都在即位為蘇丹之前很久,便正式脫離奴隸身分。
▲德里古德明納塔。
古德博是奴隸王朝的首任統治者。他自幼便被賣為奴隸,幾度易主,最後為統治古耳(Muhammad of Ghur)的夏哈勃(Shahab-ud-din Alias Muiz-ud-din)所購買。由於他才幹卓越,很快便受重用,不僅協助夏哈勃征服印度,並且在夏哈勃多次離開印度,出兵波斯時,代其鞏固且擴展在印度的統治權。因此當夏哈勃於西元一二○六年在征途中被刺殺後,古德博便受請正式統治印度,開始了回教在印度的政權。
基於對宗教信仰的狂熱,這位回教政權的統治者,即位後便把所有的印度教和佛教寺院,全部摧毀,然後拆取原有的材料,建築其回教的清真寺。臨近古德明納塔,便有一座回教神殿的遺跡,其建築就是來自十七座被摧毀的印度教和佛教寺院的雕刻精品。我們也看到很多用紅砂石雕刻的阿拉伯文圖案。目前在當地所能見到的,只是大門和幾座廢牆。那座古德明納塔固然高聳入雲,這些大門的殘跡和牆垣,也需要我們仰起頭來,才能瞻其全貌。
接著我們搭車轉往胡馬雍的陵墓。胡馬雍(Humayun西元一五三○─一五五六年)是印度蒙兀兒王朝的第二代皇帝。自從他的父親拔巴(Babur西元一五二六─一五三○年)擊敗阿富汗人所建的樓迪王朝,奪得政權之後,阿富汗人一直想要取回統治印度的權力。胡馬雍繼位之後的十年當中(西元一五三○─一五四○年),南征北討,始終奔波於與阿富汗的戰爭中,最後於西元一五四○年,在丘沙(Chausa)的戰役中,敗給阿富汗的佘夏(Sher Shah西元一五四○─一五四五年),逃亡波斯十餘年。後來藉著波斯人的幫助,直到西元一五五五年夏天,才光復德里,使蒙兀兒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然而胡馬雍本人卻在復位後僅只半年,便從階梯上摔下來,跌破頭骨,一命嗚呼。這座陵墓是在他死後九年,由他的妻子哈姬貝紅(Haji Begam)所建。這是印度境內第一座蒙兀兒王朝代表性的建築,其特色是八角形的平臺、高大的拱門、有柱涼臺,以及雙層圓頂。除了胡馬雍之外,尚有數位王室的王子、公主,甚至為他蓋陵墓的哈姬貝紅,都葬身於此。西元一八五七年,蒙兀兒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巴哈多(Bahadur Shah Zafar)曾在此避難,他最後被英國人捉拿,放逐緬甸,而死在緬甸。
▲古德明納塔旁的回教寺院遺跡。
▲胡馬雍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