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國之旅 聖嚴法師著

佛國之旅 聖嚴法師著

三六、佛陀伽耶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六、佛陀伽耶
  
  我們所見到的佛陀伽耶,是在一個山崗之側,面積大約十英畝左右,大塔緊鄰著菩提樹之東,大塔門口兩側有兩座小塔,和正中前方的精舍相連。精舍和大塔合成一體,有上下兩層,供有佛像,供人瞻仰膜拜;當時見有兩位上座部的年輕比丘在塔中照顧朝聖者的簽名和奉獻。兩層塔基內可以拾級上下。其上尚有八級,無法攀登,可能不是中空而是實心的。那是四方形的尖塔,逐段向上縮小,頂端的四角有四個小塔作為裝飾,中央只有傘蓋形的尖頂,看來非常巍峨壯觀。
  
  進入塔院的大門,必須脫鞋,由院內的管理人員帶領參觀。進入塔院之後,向下走二十餘級石階,就有一個石柱,據說是阿育王所留,上面的文字已經剝落,無法辨認。我在柱前頂禮膜拜。再向下走十多級,左側就是毘濕笯派的印度教寺院,不過規模很小,也不覺得刺眼。除了不讓我們進去,我們也不想進去外,感覺上並不很壞,寺裡的人見了我們也很友善。
  
  我們在塔身的正前方,精舍的門前丹墀中列隊,穿海青搭衣頂禮三拜,然後登塔,在第二層繞行一周,下來後在塔的下方再繞行一周,轉到大塔背後就是我們久已嚮往的大菩提樹。在樹的右側有兩個石刻的腳印,當地的管理人說,一個是佛的腳印,另一個是毘濕笯的腳印;我們是外行,根本看不出來,只知是兩個好大的腳印而已。然後他們把進入金剛座和菩提樹的鐵柵門的鎖打開,讓我們少數幾位進入金剛座側頂禮瞻仰。
  
  金剛座大約只有兩公尺長、一公尺半寬,上面雕有鑽石形圖案的石板座,本來朝東,但現在東面已被大塔貼著金剛座而建,喧賓奪主,使金剛座成為大塔背後的一個小景觀。因為要保持金剛座不離菩提樹,所以沒有把金剛座移入大塔內部。金剛座的上方,亦即其正背後壁上的石龕內,有一尊釋迦佛的坐像。
  
  現在金剛座後的菩提樹,也是白皮,由於樹身已老,樹皮剝裂,有如老龍的鱗片。樹身直徑約兩公尺半,在兩公尺之上分成三株,東側的一株上岔兩枝,已經被風吹斷,中間的兩株各岔數十枝,西側平垂的一枝,倒是枝葉繁茂。整棵大樹雖然不是遮天蔽日那般濃密,但樹葉還是非常青翠,嫩綠帶著鵝黃,看來還是青壯有力,高數十丈。
  
  我們繞塔一匝之後,參禮了塔院之內的各處聖跡。佛陀成道後的七天當中,在不同的位置留下個別故事的遺跡,現在每一處都豎有印度文和英文的說明標牌,大致上在《大唐西域記》中都能見到,但現在多半只有牌子說明而無實際的窣堵波。大塔的左側方有一片塔林,既沒有說明,也沒有標示,大概是後人用以紀念的建築物。據管理人員說,那都是各地佛教徒出錢所建,有幾百年以上的歷史。

  

  ▲作者於正覺大塔苑外阿育王石柱下涕泣頂禮,此處是紀念佛陀成道後受梵天王之請,答應住世說法度眾生;若佛不說法,吾人怎會有佛教可信,所以生大感動。

  

  ▲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
  
  在大塔南面的院牆之外,有一個石柱,據說也是阿育王時代在印度遺留的僅有的四根石柱之一。除了剛才所說入門處的一根之外,第三根在鹿野苑博物館,第四根在尼泊爾的藍毘尼園。
  
  石柱南方有一池,正如玄奘三藏所記是帝釋天化出供佛沐浴的。現在滿池都是荷葉蓮花,蓮花亭亭,荷葉田田,我想這是人工建築的池子。池中有一佛像聳立,上覆九頭蛇,看來風光很好。我們有些團員很想跳下去洗個澡,因為水質非常清洌而寧靜,好像井水一樣。我們也看到四根阿育王時代留下的石欄杆。我在池前和石柱之旁都跪下默默祈禱︰法輪常轉,正法永久住世。
  
  兩層塔基的周圍,每面都有十多座石龕,供有不同姿態的石雕佛像,現在都被西藏的喇嘛教徒貼上金箔,漆上黑漆,已不復見雕刻藝術的本來面目。就是菩提樹也被纏上許多彩色的旌旗,看來很俗氣,有點像民間信仰的神祠。這大概是西藏密教跟神教共通的習俗吧!然而大乘經典所描寫的佛菩薩道場和法會會場,也都非常華麗,只不過《阿含經》和律部中對有關類似的介紹比較少。
  
  當大家在正覺大塔周圍各處巡禮聖跡或休息時,有幾位弟子跟著我到大塔後方菩提樹下,面對金剛座的方向,跏趺坐了半個小時。當時天氣晴朗,微風拂面,群鳥鳴唱,感到非常寧靜清涼而舒暢。坐在石板地上,既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硬,倒是覺得非常安定。好像被磁石所吸,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攝,坐下後便不想起座。菩提場畢竟是菩提場,有它的道理。即使經過無數次的摧毀與復修,它的靈氣永遠存留。
  
  我們遇到幾位住在正覺大塔附近的外國比丘,據說他們每天都到塔院中的樹下打坐,真羡慕他們有這樣大的福報。
  
  我正在想著自己福薄而又幸運之時,便陸續從樹上掉下兩片青色的菩提樹葉,一片在我身旁,一片在我手前。我不迷信,所以不想說它是由於我的誠心所得的感應,但這樣的偶然已使我泫然欲泣地來感謝佛陀的大恩。心想︰我何幸此生能夠成為佛教徒,又能出家修行,甚且還有因緣來到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靜坐。這兩片菩提葉雖然並不等於佛的正法,但我會把它當成佛的肉身舍利來恭敬供養和禮拜,好讓我見到樹葉,不忘佛法。如果沒有佛陀成道,我們就沒有佛法;如果佛陀成道之後不說法,我們今天也不知有佛可學。這使我不得不讚歎︰「佛陀啊!您真偉大!」

  

  ▲作者率同四眾弟子在菩提樹下習定。
  
  三十分鐘後,我們必須離開正覺大塔之時,當地小販給我們送來好多菩提樹苗,緊跟著我們兜售,纏著不放,非常討厭;我們買了幾株,其餘的我們不要,他們竟然送給了我們,看來又是那麼的慷慨。所以佛國的眾生,也很可愛。
  
  從正覺大塔出來,回到阿育王連鎖旅館午餐。下午一點出發,費了八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中印度的另一個古城,也是一個大城,叫作Varanasi,中文名稱是婆羅奈斯城。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朝聖與旅遊
第3頁:二、印度朝聖的因緣 第4頁:三、準備工作
第5頁:四、好不容易上了路 第6頁:五、臺北.香港.尼泊爾
第7頁:六、朝聖的首站─尼泊爾 第8頁:七、加德滿都
第9頁:八、阿育王塔 第10頁:九、四眼天神廟
第11頁:一○、活女神 第12頁:一一、巴丹
第13頁:一二、西藏難民營 第14頁:一三、尼泊爾手工藝中心
第15頁:一四、萬佛寺 第16頁:一五、巴德崗
第17頁:一六、恆河上游的虎河 第18頁:一七、西藏難民的喇嘛寺
第19頁:一八、虔慶寺 第20頁:一九、塔里寺
第21頁:二○、意外事件 第22頁:二一、好大的三顆舍利
第23頁:二二、召開護法會幹部會議 第24頁:二三、進入印度之前
第25頁:二四、選購佛書 第26頁:二五、印度的第一站
第27頁:二六、步步生蓮 第28頁:二七、那爛陀大學
第29頁:二八、中國廟和日本旅館 第30頁:二九、迦蘭陀竹園
第31頁:三○、王舍城 第32頁:三一、靈鷲山
第33頁:三二、悟謙法師的大覺寺 第34頁:三三、尼連禪河
第35頁:三四、菩提樹 第36頁:三五、正覺道場
第37頁:三六、佛陀伽耶 第38頁:三七、覺音論師
第39頁:三八、婆羅奈斯 第40頁:三九、恆河沐浴及火葬的宗教信仰
第41頁:四○、恆河日出 第42頁:四一、印度的宗教
第43頁:四二、鹿野苑 第44頁:四三、鹿野苑博物館
第45頁:四四、初轉法輪 第46頁:四五、拘尸那羅
第47頁:四六、涅槃場 第48頁:四七、火化場
第49頁:四八、科拉坡的旅館 第50頁:四九、藍昆尼園
第51頁:五○、舍衛城 第52頁:五一、歷史的祇園精舍
第53頁:五二、今日的祇園精舍 第54頁:五三、印度的中國寺
第55頁:五四、華光寺 第56頁:五五、我是中國比丘
第57頁:五六、斯利那加的動亂 第58頁:五七、朝聖檢討會
第59頁:五八、印度的回教王朝 第60頁:五九、新德里
第61頁:六○、阿格拉的國王套房 第62頁:六一、泰姬瑪哈陵與阿格拉堡
第63頁:六二、德里車站 第64頁:六三、揮別印度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12-22 0:10:51
师公悟谦老法师,已于2010年12月8日在香港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