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迦蘭陀竹園
從王舍城法華旅館登車行十五分鐘,到達迦蘭陀竹園(Kalandaka),通常又稱為竹林精舍。它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北方,因為當年迦蘭陀長者把他的竹園奉施釋迦佛陀,所以稱為迦蘭陀竹園。它是王舍城外不遠之處的一個園林,頻婆沙羅王曾經一再到此竹園做大布施,供養十方僧眾。《高僧法顯傳》所描寫的竹林精舍說,從舊王舍城出,向北行三百餘步,就是迦蘭陀竹園精舍。另外在《大唐西域記》卷九記載:「山城北門行一里餘,至迦蘭陀竹園,今有精舍,石基甎室,東闢其戶,如來在世多居此中,說法開化,導凡拯俗。」
竹林精舍在佛教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道場,釋尊於度化拜火外道的三位迦葉以及他們的弟子共一千人之後,就到了王舍城郊外的竹園,當時摩揭陀國的頻婆沙羅王聞悉釋尊已經成道,立刻趕到竹林,聽佛陀說法,大為歡喜,即在此竹園之中,為佛及僧建造了僧房,後來舍利弗和目犍連也各自率領了二百五十位弟子皈投到竹林精舍的佛陀座下,由此可知我們在佛經中常見的「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的佛教僧團,就是在迦蘭陀竹園形成的。佛陀後來雖然常常離開王舍城到各國遊化,但還會時常回到竹林精舍,直到晚年,提婆達多反叛佛陀,阿闍世王篡了摩揭陀國王位,釋尊才離開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而移住到舍衛城的祇園精舍,可見它是佛教史上第一座著名的大道場。
▲竹林精舍佛陀說法紀念堂。壁畫為頻婆沙羅王以水澆佛陀的手,以示敬意。
然而我們這次朝聖時,沒有見到佛陀時代的精舍建築以及精舍的遺跡,所看到的竹林精舍範圍不出二十英畝,除了一方水池及幾十叢翠竹、處處林木和池邊的新塑佛像之外,就是一間不出方丈大小的紀念室,正中的牆壁上繪著一幅佛陀為頻婆沙羅王說法圖,已因潮濕而剝落,模糊不清,在壁畫之前供有一尊銅質的泰國式佛像,加上基座約半個人高,我在池邊為團員大眾介紹竹林精舍的歷史及其在佛陀化世時代的重要性。在經律之中所見到的此園是相當廣大,我們所到之處都應該是釋迦世尊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走過、坐過、站過的地方,每一寸泥土都值得我們恭敬禮拜、五體投地,在佛世曾有弟子為了恭敬佛陀而以髮布地請佛履髮而過,也有弟子凡是佛陀踩過的地面,不敢踐履其上,我們真有福報,能夠親自到佛陀說法化眾以及諸大羅漢修行活動之處。但是我們頂多只能到紀念室中及紀念室前頂禮膜拜,其他有關佛世的任何遺跡都沒有見到。難怪近代有學者懷疑,今日所見的竹林精舍遺跡,不一定就是當年佛陀住過的迦蘭陀竹園所在。可是對我們而言,無論如何,就算不是真的,我們也該是到了迦蘭陀竹園附近,已經是殊勝難得的因緣。
▲竹林精舍入口。
▲竹林精舍內,佛陀及諸羅漢弟子曾以此處為沐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