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項 達賴大師其人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第十三世達賴名「阿旺羅布藏塔布元元嘉穆錯」,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生於迪寗旗營宮官屬下明頓家轉生,四年撤銷呼畢勒罕四字樣。十六年,駐藏大臣有泰與英人議定藏印通商條約,十九年,駐藏大臣奎煥與英人續訂通商條約,二十一年,奉旨總辦商務上事務。三十一年,英兵入藏,達賴北走,清駐藏大臣有泰,奏請革除達賴喇嘛名號。初達賴於光緒三十四年到京朝見加封「誠順贊化西

  P.391

  天大善自在佛」。宣統二年,達賴求英人保護至大吉嶺。清廷遂於正月十六日革達賴封號。民國六年,康藏軍隊時時衝突。國民政府成立後,民國十九年,蔣主席遣貢覺仲尼入藏,宣達中央德意,達賴即派貢氏為代表,駐京辦事。達賴於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十二月十七日圓寂於拉薩,享壽五十八歲。

  達賴圓寂後,藏中事務暫由司倫及噶廈負責處理,並由皿傑布倫從旁協助。俟第十四世達賴轉生後,再薦其主持政教,繼承事統。據藏駐京者云:「達賴當逝世之前數小時,曾草有遺囑。原文大意,聞達賴主維佛教,勿使外國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乘隙侵入,以混亂西藏佛教之系統。並囑可倫噶廈,應秉承達賴生前主張,對於中央仍竭力擁護,以維漢藏情感。」(註十七)

  由此觀之,達賴不僅深入佛法,並為一擅長政治者。「今欲西藏歸向中央,必得佛法與政治兼優者為使。方足以完成漢藏合作,惟知政治者不能,惟知佛法者亦不能,而深以盼余能去西藏一行為最宜。」(註十八)這是太虛大師對解決西藏問題所表示之意見。

  第二項 中央派員前往致祭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第十三世達賴圓寂後,中央處置西藏問題,頗形緊張,據一般之推測,藏局或從此轉變,達賴勢力,將歸消滅。但自藏方通告:「達賴遺囑擁護中央,政教暫由司倫噶廈代行,一切民事宗教之行政,概循舊規。」於是乘風之浪,漸歸平息。後又自藏民大會通電:「依法推選熱振喇嘛攝政教大權,行政則由司倫噶廈代行。」中央對達賴之圓寂,一方由中央政府在京舉行追悼達賴,禮至隆重;一方特

  P.392

  派大員黃慕松先生前往拉薩致祭,企求於此有所調停,對解決西藏問題,決秉總理遺教,以民族平等為原則。除外交國防及各國通商等重要交涉歸中央負責外,其他問題仍由藏政府自行處理。班禪回藏後,決以藏民意旨為意旨,中央並將促進其建設,完成近代之自治政府……對達賴班禪原有薪俸及三大寺津帖,一律仍照前清律例付給,並勸藏地青年至內地就學及服務中央,以敦情感。(海刊十五、三期)這是黃慕松先生入藏致祭所持之意見,藉以解決西藏問題。因此,各方對黃氏入藏本表關切,尤以佛教徒為最。因為西藏為一佛化地區,西藏之得失不唯於國防攸關,而於佛教前途,尤為重要。

  誠如太虛大師曰:「世界三大系佛教,中日系未能政教完全一致。錫蘭、緬甸、暹羅僧漸腐,而政制復須改革;以律儀為特色之錫蘭佛教,勢將崩潰。而以密咒為特色之西藏、西康、青海、蒙古、滿洲系佛教,康青皆已屬入回漢,非佛教份子;滿已完全漢化,而蒙亦俄漢分化;僅存西藏保持系統。設西藏之佛教,政權再失,則茲密咒為特色之佛教,亦將無所依憑,而西藏從此亂矣。」(註十九)因此,欲安定邊疆,必先安定西藏。

  第三項 第十四世達賴坐床大典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民國二十六年,先在青海尋得兒童十四名,經研究後以塔爾寺大澤祈家土司轄地回却策仁之子,名「拉木登珠」靈異最著,因此當選為第十四世達賴轉世。在西藏境內,亦尋得幼童二人,唯恐時間越久事弊叢生,西藏駐京辦事處,請求中央迅將西宣塔爾寺幼童送至西藏參加典禮。於是二十七年十二月中央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會同熱振呼圖克圖(攝政)主持第十四世達賴坐床大典。吳

  P.393

  氏奉命後,體認當時國際環境,決定取道緬甸、印度往西藏,藉使英人於其言行有充分之瞭解。經駐英大使郭泰祺之洽商,民國廿八年十月,得英國政府之同意,吳氏乃分別派遣人員:(一)經香港赴上海採購禮品。(二)取道西康入藏,期能與青海靈兒同時到藏。

  是年十月二十一日,吳氏自重慶飛香港,俟禮品自上海運到,於十一月二十日飛抵緬甸仰光,其他取道黔滇之隨行人員亦先後到達。於是分別乘飛機輪船前往加爾各答。十二月七日吳氏偕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黃朝琴前往大吉嶺。十五日轉往噶林堡,繼續前進,山路險峻,唯恃騾馬與人力作交通工具,每日不過行十數英里,至二十三日始抵達西藏通往印度的門戶—亞東(亦名卓木)。西藏官兵迎護前行,至民國二十九年一月三日抵江孜。五日前往擁有僧眾約七萬餘人之江孜大喇嘛廟,布施每人藏銀三兩。十五日到達拉薩,先在三大寺布施,並由隨行醫師為藏民施診醫藥,治愈人數逾千。

  吳委員長抵拉薩,即與熱振等會商確認第十四世達賴問題。最初西藏政府呈報中央在青海選得靈兒一人,西藏選得靈兒二人,擬按舊例齊集拉薩掣籤,但熱振以西藏僧侶官民咸認拉木登珠為真正達賴之化身,希望免予掣籤,經吳氏電呈國民政府核准,於是「拉木登珠」繼位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遂行確定。坐床大典,所需費用,由行政院撥四十萬元,以示優異。當商訂二月二十二日舉行坐床大典,這是繼承前清舊例,也是國民政府處理西藏問題中一大盛事。大典舉行後,中央各方紛紛致電道賀,達賴亦復電答謝。二月十五日接受吳氏代表國民政府,錫封「輔國普化禪師」之熱振呼圖克圖,更於三月八日上電林森主席與蔣委員長表示「感戴無既」。並謂「至於中日戰爭,現正由三大寺及各

  P.394

  寺喇嘛大舉祈禱,祝禱中央勝利。」為使僧眾普沾德化,吳氏於西藏每一寺廟,多有供養,並親往拉薩附近三大寺—哲蚌、色拉、甘丹及各寺院布施外,又派員轉往後藏札什倫布寺及各寺院布施,每人藏銀三兩,廣結善緣。經吳氏宣慰後,西藏僧俗官吏,無不感謝中央德意。至此,安定西藏,融和各宗族情感,使對日戰爭的大後方得以穩定。全體一致對外,獲致最後勝利,吳氏之功,實不可忽也。

  第四項 親漢派之熱振被毒死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達賴十三世圓寂後,西藏政權便落於親漢派手裏。親漢派首領,是西藏三大寺之一色拉寺熱振呼圖克圖,熱振攝政了五年,時遭親英派忌妒。二十九年被迫下台,由親英派達扎攝政。三十六年達扎又以年老不願攝政,熱振二度攝政的呼聲很高,並派代表至南京,遂遭親英派仇恨,以「勾結中央」罪名,將熱振逮捕下獄。同時派兵圍攻色拉寺,西藏為之騰然,三大寺僧侶一致對抗親英派,雙方均有死傷,而熱振不久雙目被挖去,毒死獄中。色拉寺之僧侶,全被趕出西藏、青海邊疆。於是親英派越發猖狂!

  熱振死後,西藏政權全落於親英派手中,第十四世達賴坐床大典,中央雖化了幾十億坐床費,以及國民大會西藏代表出席中央,仍未能挽回西藏脫離中央的打算。三十六年,西藏代表出席國民大會,始終未發一言,未舉過一次手,甚至連總統副總統當選證書上,國大主席團藏方代表都不肯簽字,其居心何在?不難想見!

  P.395

  三十八年,親漢派班禪第十世在西寧塔爾寺舉行坐床大典,中央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關吉玉為特使,馬步芳為副使,前往主持,又引起親英派忌妒,唯恐中央護送班禪十世回藏,認此為心腹之患。復乘中央致力於勘亂,無法兼顧西藏,而英人又從中挑撥,鼓勵親英派脫離中央,於是親英派突然封鎖駐藏辦事處及學校、無線電台等,迫使政府駐藏官員限期離境,否則不予保護。自此,西藏與國民政府關係完全斷絕!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