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如何安定西藏,乃中央政府頗費心力籌劃之事。自清末迄民國十九年,康藏邊疆叠起衝突,始終無妥善解決之方案。中央政府屢次派員入藏宣慰,達賴喇嘛亦有幾次派堪布代表來京,表面雖有往來,但卒未能解決糾紛。西藏商人報導西藏內情公布後,中央各部極為重視,急謀解決方法。

  第一項 蔣主席派員入藏宣慰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民國十九年 蔣主席(即今之總統蔣公)首派雍和宮札薩克(貢覺)棍却仲尼入藏宣慰,覓商解決辦法,時將一載。未幾,達賴即派該代表來京,晉謁國府要人,陳述一切,並對往訪者詳談一切。爰將情節重要者簡述於次,以供關心藏務者之參考。

  (一)代表赴藏略歷堪布棍却仲尼本前藏人,自幼出家,在三大寺修持,歷三十餘年,向著聲望。民國十三年奉達賴命為雍和宮札薩克,管理雍和宮。人極和藹誠懇,能操北平語,於中國政治情形及世界大勢頗能洞悉。

  (二)達賴歡迎專使當棍却仲尼奉中央之命赴藏時,達賴聞信,即命藏境沿途經過地方及防軍寺院,敬謹迎送,以重使節,儀式之隆重,為民國以來僅見之舉。

  P.376

  (三)藏人感情回復清初治營西藏,實由擁護佛教,始深得藏人信仰。故當時設置駐藏大臣等職官,管理西藏內政外交,取得西藏政權。藏人曁達賴班禪兩活佛均無異議,實原於此。逮清末趙爾巽等進兵西藏,藏人以其一切舉動蔑視佛教,群起反對,中藏隔閡迄今。去歲藏人曁達賴喇嘛以國府所派專使,乃係雍和宮札薩克棍却仲尼,深以政府此舉乃擁護佛教之名望,與清初相同,是故積年惡感立即銷減,而現歡快傾向之誠焉。棍却仲尼云:「余抵藏時,藏人曁達賴喇嘛對我云:我們從此又復回中國老家矣。」,其不忘中國可想見矣。

  (四)西藏對外近況據聞年來西藏政府,對於英人表面虛與委蛇,而對英人及其他外人之入藏,則仍嚴行拒絕,現藏中無歐人,藏人至今亦無信歐教者。

  (五)達賴派員駐京自棍却仲尼赴藏與達賴談數月,達賴始洞悉中央近況,乃一心歸誠。於是二十年來與中國隔別之西藏,從此還我故物,依然一家。此未始非該代表調處得宜而達賴之明敏,亦可想見。日前棍却仲尼電覆達賴,謂中央接洽一切頗形圓滿。達賴既派該代表駐京,又復增派堪布四人,由藏來京,贊襄一切,其中二人能略操漢語,已取道印度,不日即可到達。聞棍却仲尼已在京覓地點,設辦事處。(註四)

  自蔣主席派員入藏宣慰,漢藏關係逐漸好轉。達賴班禪為全藏首領,而達賴活佛於政治上尤具無上特權,能得藏人精神之信仰。西藏內向之實現,實以達賴為主腦。自棍却仲尼代表來京,五族一家之形勢,頓現圓滿之統一。棍却仲尼因受達賴唯一推重之故,故達賴與蔣主席函電往來,幾無虛日,

  P.377

  其日益親善之情已可想見。(註五)

  第二項 太虛大師電請赴藏調處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太虛大師為國內佛教之領袖,對於漢藏歷史關係,極為重視。漢藏關係,雖日漸好轉,但班禪大師仍未回藏,亦即西藏問題未能圓滿解決。乃以中國佛教會主席名義,一面呈請國民政府遴派漢藏佛教領袖入藏,陳說達賴,歡迎班禪回藏,以固邊疆,杜塞英人覬覦西藏。

  「竊以西藏區域遼闊,毗鄰英屬印度,地大物博,早為英人所注目。此次達賴與班禪失和,班禪出去,達賴又時復構兵川邊,其中難得無受外人之愚。而西藏為我國之領土,若任其所為,恐將為帝國主義之英吉利,肆意侵略,西陲藩籬將被衝決。太虛等惄焉憂之。昨日太虛特訪班禪及其左右,勸與達賴息諍,頗蒙贊許。但達賴方面猶未得其同意。擬請主席俯順其信佛之俗,迅予遴派漢蒙佛教領袖各一人,限期入藏,以佛法無我不爭之大義,陳說達賴及其左右,並曉以深切之利害,期其心服。俾達賴班禪先行自動聯名通電釋嫌歸好,再由達賴及其左右歡迎班禪及其左右回藏。使達賴班禪各安其位,堅藏人內向之心,藉固邊陲,而杜覬覦。是否有當,合亟具呈,敬祈鈞裁施行,實為公德兩便,謹呈。

  國民政府。」(海刊十二、七期)一面又電邀達賴來京。其電文曰:

  「西藏拉薩達賴大喇嘛慈鑒,前聞於貴代表棍却仲尼,西藏除喇嘛以外皆優蒲,優蒲以外唯喇嘛實為一完全佛教民族,極深欽景。然佛教之可尊貴,在能智空我法,悲普怨親,而大喇嘛與班禪,

  P.378

  全藏佛教民族之領袖也。乃班禪自民國十三年,播徙各地,流離失所。傳者謂由大喇嘛壓迫使然,至世人疑謗佛法,謂無靈驗。太虛昨詢班禪,始知大喇嘛與班禪,迄無芥蒂,且甚親和。但因兩方徒屬,積不相能,勢成冰炭,遂分違順。如此大喇嘛應與班禪先聯銜通電,宣示無它,續以為法忘身,命駕首都。覲國民政府崇佛敬僧之盛況,與班禪同陞法座,示誠徒屬,銷釋猜疑,皆大歡喜,然後携手班禪,並肩回藏,海眾和合,法界清淨。庶令擾攘人寰,別現安寧佛國,則龍天稽首,魔梵皈心矣。專電敬頌吉祥,願聞明誨。

  中國佛教會主席太虛叩元」(註六)

  由於西藏的背向,不僅影響邊陲國防,即對內陸佛教盛衰前途亦有重大關聯。北伐以後,中央對廟產興學,以及每次頒布有關佛教的法規等諸多問題,凡涉及佛教權益及法律問題,中央必多慎審考慮,顯顧慮到邊疆民眾的信仰,唯恐引起誤會中央有意摧毀佛教,而影響邊疆民族內向團結的精神,因此,西藏與內陸佛教實安危相共。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