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辛亥革命成功,民國肇興,中央政府以五族共和,尊重邊疆人民信仰之自由,以期促成漢藏等五族大團結。五族中除回族之外,其餘四族大都信奉佛教;青海、西康、西藏、蒙古各族百分之百的人民是信仰佛教,從東北至西北,東西兩萬四千餘里。唐、宋、元、明、清以來,歷一千三百餘年,其所以能和平統一邊疆民族,誠心歸向,實賴佛教同化之力量耳。

  漢藏兩族關係之惡化,不始於民國,早於光緒十七年即發生,唯其發生的原因,卻因報導不真實,以訛傳訛,在所難免。民國十三年班禪大師至京後現身說法,發表「西藏近三十年歷史」,其中經過最為確實,特錄於後,以供編纂西藏史者之參考。

  「迨光緒十七年,德爾智以親俄主義,侍講於達賴,引起英國野心,遂於二十九年構兵拉薩,達賴兵敗,投俄救援。親赴庫倫,見哲布尊丹巴,為介紹於俄領,電聖彼德堡,俄皇遂贈四百馬隊及服裝器械。清廷聞知,乃革去達賴名號,以班禪兼整前藏。並密令庫倫大臣於外蒙古布熱吐地方,截住達賴,達賴行至中途,聞俄為日所敗,遂請入覲,並請派軍隊入藏固防。清廷勸達賴回藏,達賴遂取道西寧。至宣統元年十月,始抵拉薩。因素與駐藏大臣聯豫感情不洽,意欲翻悔,阻兵入藏。是年六月川督趙爾巽已奉廷諭,派鐘穎帶一混成旅,從打箭鑪入藏,十二月抵拉里。達賴調藏番自拉薩至江達間,設防拒漢兵,以函致班禪出兵未允。經川軍步砲攻擊,藏番不支而退,追至距拉薩五里之烏斯江,適有隨營委員張鴻升,借步兵數十人,由捷徑先抵拉薩。於街巿人群中,槍斃一佛公,並傷二三人,藏

  P.368

  人奔騰駭汗。達賴見之心悸,乃請副大臣溫宗堯上山,要求三條件,切實保護人民寺院及黃教等。溫以此乃漢兵進藏本責,不必立條件,達賴固請,溫乃商於聯豫,那知聯豫不允所請。達賴率同蝦渣卡弄數人,順江西走,將抵錯木,英兵營急電倫敦政府,得復電,囑妥為保護達賴,速送至大吉領。由印度總督供給達賴等居住之。這時中國軍隊駐拉薩附近,聯豫設兵備參謀各處於使署,與各省督撫無異。」(註一)

  至民國元年春,聞民國成立,羅統領被殺於藏地之工部,聯豫亦被逐,鍾穎自任辦事長官兼統領,因統馭兵士不善,激起藏人之怒,受達賴之命,斷絕漢人軍商糧餉逾月。班禪憐之,除自行接濟外,又暗令第穆佛寺布賚綳寺相繼接濟。民國二年,土軍營長謝國樑通藏攻川,川軍將敗,經尼泊爾及班禪代表調停,漢兵繳械後由廓爾喀公司墊款,將漢人軍商由印度送回上海。達賴遂於二年十月回藏,藏人向川邊出兵,將東路截斷,不準漢人往還西藏,並繼續東侵。延至民國八九年間,藏兵直佔至川邊之甘孜,所有邊地區域,已去十之七八。而對於班禪接濟川軍糧食事,懷恨甚深,將第穆佛寺五百喇嘛,殺戳殆盡,火焚其寺,又令布賚綳寺萬餘喇嘛,全體賠罪,該寺派代表二十餘人前往,至則一一處以非刑。而班禪與達賴齟齬,由茲起矣。民國三年,達賴欲謀獨立,將藏屬之錯那地方,送與英國,電求英政府准其獨立,並請派員會同解決英藏懸案。我國政府派陳貽範往印屬之赤姆納地方會合,達賴要求獨立,陳不許,英人乃調停,定為與英毗連之拉薩、洗目、槍駝三地方為外藏,與西康毗連之巴唐、裏塘、塔多三地方為內藏,並訂約八條。班禪聞之,恐一經簽字,必當喪失國權領土,即將情形電告駐藏辦事長官,轉電政府,將陳撤回,此事乃寢。後達賴又派人歲索後藏款二百萬,又青

  P.369

  稞五十萬石,班禪不得已許之。自川軍退出藏境,達賴即派兵駐紮後藏,凡出產豐富地方,均被佔領,兵紀不佳,又復按戶徵兵,一切軍裝餉項,由被徵者負擔,民怨沸騰,公議請班禪到內地,向中央求援,班禪許之。達賴聞此信,幸有與議之信仰班禪者一人密為報告,勸其速行。班禪乃於民國十二年十一月,輕騎簡從,冒險出藏,達賴派兵追還,而藏兵有心緩進,故得脫險。班禪抵甘肅,即致函達賴,請派代表同赴中央會商藏事,未得復。到北平後,又派達賴駐平親信人,持函勸達賴,傾向祖國,亦未得復。班禪到內地,先後已經九年,政府因內地軍事未息,尚無確實辦法。茲值國民會議,而西藏會議,將次開會,凡我國人,務宜注意西藏領土行政關係,一致督促政府從速解決藏務,乃今日切要之圖也。」(註二)

  由此看來,我國治藏政策,唐代為第一期,乃以和親感情用之;元明為第二期,乃以佛教信仰為主;清廷初中三季為第三期,以政教兼施為主;清代末年,迄於現在為第四期,其政策殆為無政策之亂政。於是西藏問題,越發不可治,更何況又牽涉國際問題在內。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