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日本出席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之代表,以日本法相宗管長佐伯大僧正,及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木村泰賢博士為首,一行六人乘長崎號抵達上海,上海佛教會及世界佛教居士林舉行盛大歡迎會,由程雲樓、許秋颿、姚文敷、關絅之、應乾、可成、丁福保、狄楚青、顧聯承、朱元喜、包承志、王一亭、聶雲台、李雲書、殷鑄天等發起,及中日信佛男女,前往聽講者二百餘人。是日木村講題為「大乘特質」,對法相宗之精義,深加闡發,佐伯大僧正講題為「日本所得中國文化影響」。對於佛教自中國傳至高麗,由高麗傳至日本,其中經過情形,縷述無遺;且於日本佛教徒觀念之變遷,以及佛法之真義,詳加解釋。

  佐伯大僧正等一行抵達南京時,支那內學院派代表往輪埠歡迎,復由內院聯合僧界借毘盧寺開歡迎大會,到會者三百餘人,由蔣竹莊主席、佐伯僧正講「唯識淺說」;木村博士講「日本佛教之近況」,發揮盡致。聞者皆大歡喜。並訪問支那內學院,由歐陽竟無及呂徵招待,報告內院組織進行等事,復由呂君與佐伯僧正討論唯識教理約一時始畢。該僧正等對內院之成績,極端歎服。當以日本法隆寺及東京帝大印度哲學研究室名義與內院訂定交換智識及書籍之約,又由藥師專橋本和上與內院訂定交換西藏文佛典之約。水野梅曉聲明願由日本以大正大藏經一部,捐贈內院圖書館,並互贈書籍。由

  P.292

  此促進兩國學者之聯絡及文化之交流。(註六)

  佐伯僧正等出席廬山佛教會議後,前江蘇都督程雪樓(德全)居士,特為介紹於北京佛教會,請其講演,佐伯由濟南至天津,隨地講演。一行抵天津後,木村博士旋受黎元洪、殷合肥、許世英等招待,因應酬太忙,偶感寒熱成病,以致不能同行。佐伯等抵北京車站時,因未於事前發電,僅有佛教會代表數人及議員何宇塵等,到站歡迎。旋由道階和尚及佛教會同仁招待於廣濟寺。席間由五台山來京之大和尚普照等,詢問日本佛教情形,佐伯答辭極長,茲舉錄其重要者分述如下:

  (一)日本法隆寺 發源於中國唐時,因其時日本有道昭大師,隨使臣小野妹子至中國留學,往南嶽求得法華,回國後,即建造法隆寺。此次來華,以時間迫促,未獲一遊南嶽,殊為憾事。

  (二)日本歷史上四大法師為玄奘、窺基、智周、慧炤,其法像,皆由中國傳去至今猶存。窺基大師,係唐尉遲敬德之姪,其像造於一千一百年前,此次來華,即摹印一張,携送南京內學院。其餘三大法師像,中國猶沒有。

  (三)中國法相宗,中斷千餘年,近由中國居士歐陽竟無提倡,故中國有復興法相宗之希望。此次遊南京,拜訪歐陽居士,極致崇敬之意。

  (四)法相宗出於印度,為東亞文化之源泉,今後甚望中日聯合,闡明無上價值之佛教,以期推廣佛化於全世界。(註七)

  北京佛教會在大佛寺舉行歡迎會,由何宇塵議員致歡迎之意,並說明明年日本開東亞佛教聯合會

  P.293

  ,中國佛教團體,預備赴會,以為將來向歐美南洋宣傳佛化。(註八)

  次由佐伯僧正講演法相宗要旨:「所謂宇宙有之現象,在他教說有神之主宰,而佛教說唯心所現。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百法明門論云,一切法無我。所謂百法者,心王有八,心所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為法六。心之見分相屬果,阿賴耶識為因,種子現行,互為因果。宇宙萬有法,由人識因而起,是為依他起性。不認依他性為生滅,而視為常,是遍計所執性也。其真常不變者,為圓成實性,從三性對望中道,進求一法。中道乃以言語文字說中道廣度眾生,再進而求離言中道,直證法身本體,所設遣相,證唯識性,斯究竟也。」(註九)

  北京佛教青年會,亦舉行盛大歡迎會,假中央公園社稷壇,由木村博士出席講演「佛教與人生」,歷時二小時餘,大意謂佛教為世界文化發源之大部分,其主義全為世界的、精神的,故有佛化可言。佛化二字,換言之亦可說文化,而現今文明各國所謂文化者,則有不然,盡陽標文化之名,陰行帝國主義之實,以致全球紛爭擾攘,迄無寧日,違反佛化太遠。故世界真欲得和平,人類真欲了解人生觀,非極端闡揚佛化不可,非今全世界人類共同闡揚之不可。(註十)

  日本代表在華各地觀光,回國後,對中國佛學之研究均有極好之報導。大致說宣統年間,羅迦陵出資所印頻迦藏經,及商務印書館影印卍字續藏,比丘多人至高野山修學密宗。同時,中國現有數大學極力提倡佛法研究,太虛法師所主持武昌佛學院對佛法之研究及海潮音之發行,對中國佛教前途均

  P.294

  有甚大之貢獻。中國佛法之研究,已呈復甦之現象,尤以法相Yogacoara及Madhymik為最。(註十一)

  由此可知,太虛大師發動之世界佛教聯合會,其於佛教世界化之發展,固然提供了諸多卓越的意見,而對中日兩國佛教文化溝通,及兩國人民互相了解,互相尊敬,以及增進兩國人民之友誼,實有重大之貢獻。尤以次年(十四年)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我國出席代表一行三十人,以道階、太虛為首,出席東京會議,太虛大師以舌戰群儒的風格,發揮中日提携,即所以發揚佛法之真光,贏得日本朝野一致傾仰(請看次節)。可惜中日佛教親善會議,未能經常保持接觸,僅此一次而已。否則,對中日兩國邦交必能發揮重大影響與貢獻!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