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太虛大師主持世界佛教聯合會開幕後,接著請名流學者分別演講,除參加會議代表者,並曾分別敦請梁啟超、歐陽竟無等講演,均以不克分身為辭。茲將當時各國代表講詞分別抄錄於次,以供此一曠古未有之世界佛教聯合會,乃在我國開幕,藉觀其盛況。

  一、中國代表太虛大師講題—西洋文化與東洋文化

  「西洋文化,古為希臘,中為羅馬,近為英法俄德美,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亦寧一言之可概齊,而古者梭、柏、亞,三氏,以及康德白璧德諸哲,其為學與吾此篇所言之東方文化,固多相近,況曾主持西洋文化千餘年之基督教,亦本為東方之文化哉。然現世界為一西洋文化彌綸之世界,故今言西洋文化,專就現代西洋文化之盛行者言之。其化維何?曰發達科學知識,竭取宇宙所有,以爭求滿足人類之動物慾而已。動物慾維何?曰『肉體生存』、『親族繁殖』之私慾是也。由之以發展為行動,要不外衣食住男女之事,及附著之奢華嬉戲而已。由衣食住生計問題,進展至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無治主流、共產主義等。由男女之戀愛問題,進展至婚姻自主、離合自由、男女公開、兒童公育等,要皆以極衣住食之奢華,與男女之嬉戲為至樂而已。除飲食男女遊戲之外,更別無何種高尚之目的。其為家為國為社會為世界,較之為身,亦不過量之擴充期達。其飲食男女嬉戲之慾則一,而此飲食男女遊戲之三事,人與諸動物生活之共慾,而絕非人類特具靈長之理性。今彼西洋文化,惟以

  P.287

  擴張此動物生活之共慾為進化,故於製成之器用,及資造之工具,與能作之智力,雖日見其進步,但於人類特性之德行,及內心之情理,則不惟無所進善,且日見其推剝消陷耳。故予於今世盛行之西洋文化,一言以蔽之曰:『造作工具之文化』,而於能用工具之主人,則毫忽不能有所增進於善,惟益發揮其動物慾,使人類可進於善之幾,全為壓伏而已。

  夫動物慾誠亦人類與生俱有之生物動物共同性,以人類本為眾生之一也。然各東方文化,則最低亦須將動物慾節之以禮,持之以義,以涵養人類特長靈貴之情性,使保存而不枯亡。以為希賢希聖希天之上達基本,而對於動物慾則閑之防之如人群之畜牧禽獸然,善調而住,隨宜以用,不令騰踔飛突以為害人性。而鬼神因果禍福之事,亦引之為行善止惡之輔,以和暢人性,宋儒曰:天理而遏動物之慾。此中國孔孟之儒之所由尚,亦人類倫理道德之所存也。蓋嘗靜察禽獸,饑寒倦病,則營求衣食住樂生活豐足,則為孩童之撫育,男女之嬉戲或交合等;再不然,則為族類之團聚,群眾之遊戲或戰鬥等。愛之極則交合;憎之極則戰鬥,而不外肉體生存,親族繁殖。嚴譯赫胥黎天演論,謂人與動物皆以自營之私慾及族類之繁殖為本性之暗示使然也。今世西洋文化之所開展擴充於人者,要唯斯物斯事而已,故與東洋文化之最低限度亦相背馳。充動物慾以殘人性,則雖謂之率獸食人可也。此儒家所以首嚴人獸之辨歟。

  從儒教倫理等而上之,則有回教、基督教、婆羅門教。中國之道教及日本之神道教屬前鬼神教等,天神教,於人界之上,提出一天神為宇宙最高尚之標準,引發人之善性,使專一其志,上達乎天,雖

  P.288

  其行教之方法,或和或激,旁起之影響及副產之效果,有好有壞,其主旨在令人類由人達天,上進乎所期最高善則同。誠能踐其上達乎天之志行,則就其所憑藉所經過之基程上,已收節動物慾與人為善之效點。故回、基、梵,諸教,皆有近乎倫理道德之誡條,以為其範眾進德之本,而不遠乎儒術也。

  更等而上之,則有疏觀緣生法爾之萬化,悟其皆起於心氣之激盪,以是惟務因任,以相與寧息,持之以慈、儉、讓,守之以孩提初生之精神狀態,以止流變而歸根極,則有老莊之道及無想非非想之禪等。其至乎者,則動物慾不惟節之者已多,且幾乎完全停止矣。然儒家所存養之人性,至是亦化為人而上性非復人性矣。故是與前者之天神教,亦皆有偏限,衡以佛之普法,上之未能至其極,下之又將失其本,就人以言,反不若儒術之平正也。

  然則佛之普法又如何?嘗察儒家之道,雖注重存養人性,而對於動物慾則閑防之以為用,俾能聽命於人性之主。若康德所謂良知之命令等為止,初未嘗欲剿絕之矣。佛之普法亦然,亦如其緣生法爾之性,使之各安其分,各知其宜,則不相為害而互成其利也。其為救弊除病之對治也,則用人乘法之儒教,以印度動物慾閑,存人性之善可也。或用人天乘法,禁制動物慾,以上達乎天,而增進人性之善亦可也。或用天乘法,止息動物慾,引之超出人天亦可也。或用羅漢辟支法,以斷除動物人天升沉流轉之苦,而超出生死亦可也。或直用佛菩薩法,俾息除障礙,普得通達亦可也。其為攝德成事之利用也,佛菩薩法之為妙德妙用無論矣,其在相當之程度內,羅漢辟支法亦妙德妙用也。大乘人乘法亦妙德妙用也。即發揮其動物之慾以豐足其生活,繁殖其族類,亦妙德妙用也。惟除佛之普法而外,餘

  P.289

  皆有限有偏,故相為傾奪、高下、消長、治亂不能永安。世之思想較寬者,往往羅觀世間諸宗教學術,而欲成一調和統合之教法,以寧一人心,而智小謀大,鹵莽滅裂,雜亂附會,此無論其必不得成也;即有所成,亦彌增亂原耳。凡是,皆生於不知佛之普法,久已將一切宗教學術,如其性分,稱其理宜,以調和統合成為普利群生之種種妙方便門,故有天地之大而弗知窺,有規矩之巧而弗知用,徒抱頭悶思以終其身也。嗚呼!世之懷大志能極思者,盍回爾之慧光,一諦審諦觀於佛法乎?

  但今世之偏用成弊者,雖在西洋文化之惟以發揮擴充人類之動物慾為進化,而致汨沒人理,沉淪獸性,然由此所獲之副產品,則科學之知識及方法也,工作之機器及技能也,生活物產之豐富華美也,社會言行之平等自由也,交通之廣而速也,發見之新而奇也,在在足令人心迷目醉而不能自主。故今欲挽救其弊,雖可用儒教,而儒教之力量微少,猶杯水不能救車薪之火,拳石不能塞河漢之流也。雖可用天神教,奈彼張牙舞爪『西洋文化獸』乃曾衝卻天神教(指基督教)之欄,而斷韁絕馳而出者也。又豈能復用是破欄杇韁以為之羈勒哉?老莊之道,似乎較能也,仍有才小謀大之憾。且之三者,藉使能之,而暫寧一時,終無以使之循分順理,而浩然均德也。故諸智者,應知欲救治今世動物慾發揮已極之巨病,殆非用佛陀普法之大藥不能矣。

  救偏用西洋文化所成之流弊,須用東洋文化,漸已有人能言之矣。而西洋文化之病根何在?言之每難剴切;而於東洋文化中,又惟佛之普法,真能救到澈底而永無其弊,尤未能有言之者。吾今淺略言之,蓋佛之普法,乃含涵一切而超勝一切者也。夫西洋文化之副產品,其科學知識方法誠精矣,其

  P.290

  工作機器技能誠巧矣,其生活中之物產誠豐富華美矣,其社會中之言行誠平等自由矣,其交通誠廣而速矣,其發見誠新而奇矣,然使一窺到佛普法中佛菩薩之智慧圓滿也,工巧圓滿也,生活圓滿也,群眾圓滿也,神通自在也,知見無礙也,必將如何伯之遇海,若歎為汪洋無極而自失其驕矜之氣。由是喻之,以因緣生果善惡業報之法爾常理,使知從劣至勝之真進化路,坦然可行,乃告之以儒教之人倫,可即為其轉獸為人之妙法,而復不為儒限,可上通乎佛;即語之以基梵之天、老莊之道,亦即為其銷罪殖福化形入神之妙法,而復不為天限,可上通乎佛。於是乎西洋文化之偏頗之弊救,而東西洋文化咸適其用,不相為害而相為益。

  由上言之,則西洋文化,乃造作工具之文化;東洋文化,乃進善人性之文化也。東西洋之文化,未嘗不造作工具也,而以今世之西洋文化為至極;東西洋之文化,未嘗不進善人性也,西洋若康德等而以東洋之佛法文化為至極,誠能進善人性以至其究竟,則世界莊嚴,生民安樂,而西洋文化之長處,乃真適其用也。今偏用西洋文化之弊既極,而其勢又極張,非猛速以進善人性,不足以相濟,非用佛法又不能猛速以進善人性,此所願為經世之士,大其聲而告之者也。」(註五)

  太虛大師分析東西文化,一言以蔽之,西方文化,乃造工具之文化;東方文化,乃增進吾人善性之文化。質言之,西方文化,乃殺害眾生之文化;東方文化,乃利益眾生之文化也。

  二、日本代表佐伯定胤,木村泰賢相繼演說(文長從略)此外,並有基督徒艾香德,亦在世界佛教聯合會演講「上帝精神」,可見佛教徒的風度,絕無排斥他教的意義,以期聯合世界所有宗教徒共

  P.291

  同發揚宗教挽救世界的危機,這在宗教史上留下了好的榜樣!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