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夏季,世界佛教聯合會即於廬山牯嶺大林寺啟建講演會,並邀請各國研究佛學人士蒞臨講演。這是世界佛教徒集會之始,並發出講演通告:
一、本聯合會本年照章於暑期主辦講演會。
二、本期講演會仍以廬山牯嶺大林寺為會所。
三、講演會訂於甲子(民十三年)農曆六月初一日開始,至六月二十日圓滿。
四、凡聽演說之人,本會僅於開演時招待茶水。
五、凡未經本聯合會先期奉邀之名流,屆時適在廬山避暑,自願擔任演說者,亦得由本會隨時邀請演說。
六、演說本以佛學為主要材料,但如有願將世間一切科學哲學及其他宗教上之教義認為與佛學有比較考證之必要者,亦得隨時提出討論之。
七、逐日演說之題目,中演說員先期擬定,彙交本聯合會編配日期。
八、每日下午演說。
九、另附路程及招待處地名單。
世界佛教聯合會,是以溝通世界佛教學術及一切科哲學、宗教學為主題。太虛大師便偕武漢緇素
P.282
上廬山,主持世界佛教聯合會。中國佛教方面出席代表,則為湖北了塵、趙南山、湖南性修、江蘇常惺、浙江武仲英、上海張純一、安徽竺庵、江西李政綱、四川王肅方等十餘人,日本則有法相宗長佐伯定胤、帝大教授木村泰賢博士、水野梅曉,史維煥為傳譯,英、德、芬、法而自承為佛教徒者數人,並有艾香德。(註二)
世界佛教聯合會,農曆六月十二日,第一次預備會,太虛大師提議,分三步去做:
一、中國國內各省之聯合。
二、東亞有佛教各國之聯合。
三、將東亞佛教真理精神傳及歐美各國,乃能成為事實上之世界佛教聯合會,此時不過理想而已。第一次會議結果經六省代表同意,先商組一中華佛教聯合會。
第二次預備會議(十三日)主題,當以東亞各國佛教之聯合為重心,但以暹羅、緬甸、錫蘭、蒙古、西藏、印度等,一時均未有代表出席,未能成為事實上之聯合,唯有日本佛教派代表出席,應改以「中日佛教聯合會」為主題。經商議明年即於日本開會,由中國佛教聯合會,派出代表赴日出席。
第三次會議(十四日)為中日代表聯席會議,推定李隱塵為主席,首先發表云:
「中日兩國論起世法,是同文同種,論起佛法,如兄如弟,俱有密切關係。今就佛法而論,中國佛教自漢明入關,隋唐以來,日本佛教間接直接均傳自中國唐季,宋元明清佛教有墮落狀態。諸宗經論多運之于日本。近年來漸有興起之色,以故中國原有之佛教,自日本還輸中國,佛教根本是說無我
P.283
,故無我國我家言,是以世界為國家,無有疆限,故中日佛教尤不可不親密故;今謀中日佛教之聯合,希望同心一志,宏揚佛法普及全世界……就以世界文化潮流而論,如廬山牯嶺一帶佈滿基督徒,其二十世紀之前,很有勢力,自科學出世,神道破,其根本已搖,今所謂基督者,不過是強弩之末。科學發展,說是萬能,歐戰告終,日漸覺悟。至于哲學,完全是理想上測度,如門外人說門內事,無有事實足憑,故全世界之學說,莫不墮在恐慌之中。今若以佛法而繼起之,世界種種學說,實為佛法之先導,使佛教普及造成黃金世界,是本會開會希望達到目的,其起點就是今日中日佛教聯合後,依此目的而行,宏揚佛法之真光,此為鄙人之希望……。」(註三)
於此可知,世界佛教聯合會,雖以世界為目的,實際上是欲藉佛教關係,團結中日兩國人民精神,安定亞洲,實現世界和平。
太虛大師繼續發言謂:「由佛教關係而起聯合,既名世界佛教聯合會,世界各國均可聯合開會,故明年請由日本籌備開聯合會,此為中日兩國佛教徒及人民實行團結的開始。」
日本木村泰賢博士說:「對明年在日本開會,當表接受,唯對世界名稱,因沒有西洋人加入,名實恐不相符,最好我們先由東亞各佛教國聯合,故主張名東亞佛教聯合會。倘西洋各佛教國願加入,再名世界佛教聯合會未晚,敝國人作事是一步一步的行去,若驟名世界而無世界各國加入,恐引起誤會。」
對次年在日本開會名稱,經過木村博士、黃肅方、李隱塵、太虛大師等,一再發言,交換意見。太虛大師最後曰:「今日于聯合會上商議名稱,表顯中國人之理想與日本人之實踐,各有精神。然明年
P.284
開東亞佛教聯合會所提理想依然是世界的,希望事理相契。」眾皆贊成。故以東亞佛教聯合會定案。
木村博士對中國佛教提出三點希望:
(一)望中國佛教團體統一辦一中華佛教大學。
(二)派佛教徒留學東西各國,考察佛教情形。
(三)希望辦佛教講演所,將深理化淺,期普及于世界:辦翻譯所,將佛化真理傳播西洋。
第四次會議,是國內各省代表聯席會議,以討論「中華佛教聯合會」為主題。太虛大師與李隱塵商討先成立「中華佛教聯合會」籌備處,以便推選代表出席明年於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
太虛大師所策動之世界佛教聯合會,雖為理想組織,以國內佛教尚未能聯合,何況世界?縱說佛教超越國界,但太虛大師的目的,是欲以世界性而達到中國佛教會組織。因此日人對此名稱推敲,主張名實相符,不無理由。經過數次會議結果,程序略有變動,乃決議三項:
一、中華佛教聯合會(民國十四年成立)。
二、東亞佛教聯合會(民國十四年在日召開)。
三、世界佛教聯合會,仍然保持,待東亞各國佛教願加入時再為開會。
一九四五年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未嘗不是受世界佛教聯合會之啟發。
會期中,常惺、木村泰賢、黃季剛、李政綱等均有演講。太虛大師首先宣告開會之宗旨,其講詞曰:
P.285
「現在世界說文明史的,要不出東西兩大系:西洋文明系,可以基督教代表之;東洋文明系,可以佛教代表之。
然東洋範圍很寬,凡屬東半球皆是,若印度、暹羅、緬甸、日本、中國,乃至波斯等。然則一佛教何以能代表東方之文明?如印度有婆羅門教,中國有孔教老教及諸子百家等,日本有神道教,其餘諸國各有其習俗的教,多是很古、很盛、很普徧。佛教以時間不及印度婆羅門教之古,以空間論亦不及婆羅門普徧至印度,中國儒道亦然。然則佛教所以能代表東方之文明者,因其餘諸教,唯通行於本國境內不得通行境外,例如印度婆羅門、中國儒道等,唯佛教發源於印度流布中國,由中國而朝鮮而日本,其餘暹羅、緬甸、西藏各國均有佛教;東西之地,佛教幾無不遍,此為佛教代表東方文明者一。
至若佛教教理,山重水複,層層疊疊,圓融入妙,無有阻滯,能淺能深,能略能廣,白雲紅霞,卷舒自在。語其淺有人乘、天乘,能涵蓋世間一切有漏善法盡;語其深有菩薩乘、佛乘,能括出世間一切無漏無為法盡。語其略,一言包羅,或無有言說;語其廣,大千世界無非古佛。文章謙下,若水無微不至;虛道如空,無孔不入。此為佛教代表東方文明者二。
今則將進而融攝西方文化,吻合天下以開全地軸之新文明,此廬山有本會講演之所由也。然此一大事因緣為世間有德慧術智之士,所共同有分,非一家一國之私事也。願諸君進而教之。茲先請日本真宗權田大僧正代表小林僧正講演,照吾儕以大日如來之密光,俾凈嚴妙心皆得以開顯焉。」(註四)。
P.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