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一向採取閉門政策,很少作門外活動,寺院講經說法,聽眾亦僅限於僧徒,或少數在家信徒。民國以來,社會風氣大開,佛教弘化的事業,漸由三門內推到三門外。換句話說:由寺僧佛教逐漸轉移於社會各階層。於是社會各種弘法團體,相繼成立,以吸收社會青年及新興居士,參加佛教活動。這對佛教來說,實是新序幕的開始。北伐以前,由於政府限制佛教會設立,一遇到教難,就
P.243
陷入群龍無首,無法團結的地步,於是各地佛教有心人士,就以弘法團體的名義,團結教友,代替教會。一遇教難,就以此團結教友,向政府交涉、呼籲,爭取社會廣大群眾的同情,作為聲援,這也是促成弘法團體產生的另一原因。茲將各省弘法團體,簡介於後:
一、大乘講經會民國四年,袁世凱因日人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就中有日人來華傳教的密約,顯欺我國無人能傳教,想藉傳教來掩飾,幹帝國主義間諜工作。袁氏深知其詐,乃授意組織「大乘講經法會」,以對制日人無理要求。指派孫毓筠、楊度、嚴復等,承袁氏意,南下邀請月霞、諦閑兩位北上,開講楞嚴經。月老講數日即南返,獨諦老留京講畢,袁克定於法會期中,皈依諦老(見諦老傳)。籌安會,帝制議興,孫毓筠等名列六君子。因此,世間許多事,往往相反即相成。袁氏邀請月諦二師北上講經,意在抵制日人要求,那知影響所及,社會名流學者,政界顯要,却由是相繼皈依佛宗,研究佛學,遂展開社會群眾學佛的風氣。
二、己未講經會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北京政府指民國六年章嘉等請立之「中華佛教會」為抵觸法令,予以廢止,並重申民國四年之管理寺廟條例,著令實施。北京龍泉寺覺先,初因管理寺廟條例,首起反對諦老,南方鄞縣五邑佛教會,亦聲明反對。並推竹溪、太虛聯袂北上請願,寓居法源寺。奔走月餘,對取銷管理寺廟條例,雖未達到目的,太虛大師却因此與京中名流學者,若林宰平、梁潄溟、夏惠康、般人庵、梁家義、范任卿、黎錦暉、胡適之等,廣泛接觸,敍談佛法。張仲仁等,旋發起己未講經會。推莊蘊寬、夏壽康為會長,請太虛大師宣講「維摩詰經」,於象坊橋觀音寺。王
P.244
虛亭、楊犖哉、馬冀平、陶冶公、倪譜香、胡子笏、周秉清等,都由此生信,發心學佛。武漢士紳李隱塵、陳元白,聞太虛大師在北京講經,特自武漢來北京聽講。維摩詰經講畢,並陪遊西山諸名勝。李氏由是信佛。隨後,吳璧華、熊希齡、李氏等發起續講「大乘起信論」,聽講者多,法緣殊勝,不特揭開北方學佛風氣,並將南方革命的思想,帶到北方。
三、庚申講經會民國九年,由廣州李觀初等發起。李氏為國會議員,先於民國八年,在北京聽講維摩詰經,南下參加非常會議,因與廣州諸議員,發起組織庚申講經會,電請太虛大師講經,並請李氏代表至上海迎請太虛大師。大師本推同學開悟代往,因粵方堅請同往,辭不獲已,乃相偕南下。抵廣州設講座於東隄議員俱樂部,講「佛乘宗要論」。龍積之等,即於法會中皈依三寶,旋以粵桂戰爭發生,由龍積之陪大師與開悟赴香港。陸逢山、吳子芹等發起,請大師於名園講經三日,開香港宣講佛法的風氣。
四、辛酉講經會民國十年,北京佛徒又邀請太虛大師北上,開講「法華經」,設講座於弘慈廣濟寺,大師依窺基法師的「法華經玄贊」為講義。由周少如錄其口說,成「法華經講演錄」,逐日載諸亞東新聞,廣為傳閱。參與法會者,釋遠參、莊思緘、夏仲膺、蔣維喬、胡瑞霖、馬冀平、林宰平、緝熙(後出家名能海)、朱芾煌、王虛亭等。大勇自五台來,李隱塵、陳元白從武漢來,平政院長夏壽康等數百人,於法會中皈依。法會期中,別為蔣維喬等講因明論,為大勇、王虛亭等講金剛經,為遠參講梵綱經,為元白等領導女眾講大阿彌陀經。由於大師隨誼說法,隨類生解,法緣殊勝,從未曾
P.245
有。
五、中華大學暑期講習會太虛大師數度於北京講經,轟動全國,早為武漢學界所嚮往。民國十一年,武漢中華大學舉辦暑期講習會,邀請太虛大師講「因明大綱」。聽眾千人以上,均屬優秀知識青年,社會青年從此好樂佛法。
六、盧山暑期講習會廬山為我國避暑勝地,每逢夏季,中外名流學者相繼前往避暑。民國十二年夏,太虛大師特於廬山設立講習會,以便向中外名流展開說法,講座設於大林寺。由太虛、王林甫、史一如等主辦,並邀請湯用彤等參加主講。太虛大師共講四次:「佛法略釋」、「佛法與科學」、「佛法與哲學」、「佛法悟入漸次」。黃季剛、湯用彤、張仲仁等,都有演講,使華洋神教徒為之震驚。由此次講演會發展,而有民國十三年,世界佛教聯合會的產生。亞東日本及歐美各國,均有代表出席參加,共揚佛法真義。
七、武漢佛化新青年民國十二年,寧達蘊、張宗載等發起於北京,成立佛化新青年會,以接引社會青年從事佛化新運動,頗為各界所重視。民國十三年,寧張二人來武昌,又發起武漢佛化新青年會,於「中華大學」開成立大會。太虛大師、宗藻生、李隱塵、李慧空等,均有演說,遂成為武漢佛化新青年運動的中心。
八、泰縣佛教居士林民國十三年,太虛大師蒞泰縣光孝寺,宣講「維摩詰經」後,斯城士紳若盧敬候、王誠善等三十餘人,齊受皈依,善男信女皈依者五百餘人,法緣殊勝,嘆未曾有。由此組成
P.246
「念佛會」,後改為佛教居士林,發行月刊。民國十七年,太虛大師於歐美弘法,海潮音月刊編輯與發行,均移至泰縣,由錢誠善與王誠普居士獨力撐持二年有餘,未使中輟,錢王二居士之功,實莫大焉。
九、如皋佛教利濟會由士紳潘海觀居士,因讀太虛大師「志業與職業」一文而組成之,專以弘化及社會慈善事業為主。
十、鎮江佛學研究會由盧潤洲居士發起,集會鎮江士紳研究佛學。舉盧氏為會長,除研究佛學外,遇有佛教外難,即由研究會名義出面交涉,以資護法。
十一、北京仁王護國般若法會民國十四年,北京學佛同人,發起仁王護國般若法會,邀請太虛大師北上講經。大師偕王森甫等一行三十餘人北上,北京人氏蒞車站歡迎者數千人,駐錫慈因寺。三月十四日於中央公園社稷壇,開講仁王護國般若經,聽眾千人以上。法尊、法舫譯語兼記錄,成「仁王護國般若講錄」,克蘭佩、衛禮賢、多傑覺拔、貢覺仲尼,均來法會聽講(見「太虛自傳」十九)。
十二、杭州金光明法會民國十五年三月,白普仁喇嘛於杭州啟建法會。四月一日,復於南京毗盧寺,啟建金光明法會。大勇、持松由日歸來,先後傳授東密多次,此為藏密深入南方之始。
十三、北京講經會民國十五年秋,北京政界顯要汪大爕、熊希齡、莊蘊寬、胡瑞霖、蔣尊褘、梁密、張相文等,發起成立講經會,電邀太虛大師進京主講。大師偕唐大圓北上,寓安福胡同、王驤陸所辦之「佛教閱經社」。大師在中央公園社稷壇,開講「四十二章經」,法會聽眾簽名者二千餘人
P.247
,可謂盛極矣!法會圓滿日,英國克蘭夫婦、梵文學者岡和泰、俄國本睦雅、貢覺仲尼,均來會參加。
十四、北京佛學研究會民國十五年,京中佛教界,就佛教閱經社,組成佛學研究會,請太虛大師講「佛法概論」,聽眾有張怡蓀、羅甫、羅培常等,均為各大學師生,羅庸筆記成書。
十五、佛化教育社民國十五年,革命軍開始北伐,革命浪潮襲擊上海,上海學佛同人,為應付未來新社會發展,特組成佛化教育社,經常有弘法活動,太虛大師於此講學多次。
十六、法苑民國十六年二月,太虛大師於上海籌設「法苑」,是為應付新社會,經濟政策之始。開幕典禮,到有章太炎、王一亭、謝鑄陳、王森甫、陳維棟等。「法苑」為別開生面之弘法團體,以改良經懺,除去迷妄,藉以謀得經濟基礎,以期自力更生,作新僧運動之示範。
十七、上海菩提學會由段芝泉、湯住心、趙恒惕等組成,專修密宗,從事翻譯西藏佛教經典,並兼作弘化事業。
十八、中國佛學會北伐以後,全國統一,奠都南京,太虛大師謀全國性佛教之組織,經蔣總司令介紹會晤蔡孑民等,結果,當時政府以不便提倡宗教為詞,未準成立佛教會,只以研究佛學名義組成團體,故於十八年先成立「中國佛學會」,舉太虛大師為理事長,謝鑄陳、黃懺華任常務理事,自此,大師每年必蒞京講經一次或二次,接引京中顯要學佛。
十九、華北佛教居士林民國十五年,由華北學佛居士組成,舉胡子笏為理事長,對華北佛教弘
P.248
法事宜,貢獻頗多。
二十、巴縣愛道佛社民國十四年四川巴縣通遠門外石坂坡,信佛徒眾,組成愛道佛社,以教宗佛乘,宏法利世,行修凈業,繼往開來為宗旨,組織董事會,並獲得佛源法師、盧佛堂、彭讓高、高槐安、陳端甫、嵩源法師、大覺法師等知名緇素三十餘人贊助(見海刊六卷、十一期)。
二十一、福州佛化社民國十四年,設於西湖開化寺內,闡揚佛化,自覺覺他為宗旨,並組織大綱,設總務、宏化、慈善三部,推選社長,及三部主任各一人,推行法務。(見海刊六、十一期)
二十二、世界選佛會設於上海龍華寺內(民十四年),以宏法利生及培植國民佛學知識,勸導眾生,同歸極樂為宗旨。並發表組織簡章,內分凈業、宏化、閱乘、救濟四部。推舉會長一人,總攬會內一切事宜。(見海刊六、十一期)
二十三、濟南佛學社早於民國十年,由張繼康創立,民十五年,由王宗祐、張家胸、秦少文等領銜呈請山東省批准。改選繼任人,發起組織濟南佛學社,以弘揚佛法,自利利人為宗旨,並推選前任山東鹽運使夏繼泉及現任山東高等檢察長梅光羲為正副社長(見海刊五、九期)。
二十四、杭州佛學研究會湖南佛學會、成都佛學社,以及其他各省縣佛學團體,不勝枚舉。以各種方式接引社會民眾,使佛法深入社會各層,團結社會善良民眾,維持社會善良風氣,此為北伐前後,佛教團體各種弘法之活動,於此可見其一斑。
P.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