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我國,將近二千年歷史,已集成東方學術思想之總匯。試以佛教大藏經內涵而言,世出世間之學,無不兼而備之。今日之佛教由於宣傳不夠,組織散漫,佛法真義無法發揚,國人諸多誤解佛法為厭世消極。殊不知道,佛教誓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盡,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豈可以消極視之。其捨己為人,救人救世之精神,已深植民心。捨己,即是無我;救世,就是不厭世;不厭世就不絕世,不絕世又怎能說是厭世呢?
今欲振興佛教,首要普遍宣傳,揭示佛教真光。一方面糾正社會人士對佛法之誤解,一方面使佛教徒認識自身所負弘揚佛法的責任。我國佛教因受宗法社會思想影響特深,諸多寺院為變相家庭之組織。長處此種制度習慣下之僧徒,其能自覺自重,負起住持佛教,發揚佛教的責任者,實屬太少。民國以來,諸多大心之善知識,本自救救人之精神,創辦佛教刊物,喚起佛教僧徒之自覺,改革僧制,以恢復佛教僧伽本來之面目,住持佛教,頗不乏人。
我國佛教發行各種刊物,首推民國元年之「佛學叢報」,繼之而起者,則為「佛教月報」,而歷史最悠久者,則為「海潮音」月刊,已有五十五年之歷史。此外之年刊、季刊、月刊、半月刊、週刊
P.238
、日報,全國各省各縣不下數百種(據日人考據多達四百餘種)。唯日報,始於民國十九年北京有「覺世報」一小張問世,惜未及一年即停刊。民國十三年漢口有「佛化報」,不久亦停辦。而能以大篇幅成立日報者,則為民國二十四年上海「佛教日報」。初由范古農、鄧慧載主編,至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發生始停辦。茲限於身邊資料不足,僅以所能記憶之各刊創刊及主辦人,發行期數,列表於次。
P.239
P.240
P.241
P.242
刊物名稱主辦人創刊年月刊期發刊地址期數
佛學叢報濮一乘
狄楚卿民國初年季刊上海僅出十二期
佛教月報太虛民國二年季刊上海赫德路十九號僅出四期
覺社叢書太虛民國七年季刊上海僅出五期
覺世日報覺先民國九年日報北京象坊橋觀音寺歷十餘年
海潮音太虛民國九年月刊杭州迄今五十五年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居士林民國十一年季刊上海新生路國慶路口不詳
內學院院刊歐陽竟無民國十二年不定期南京支那內學院僅出四輯
佛化新青年張宗載
寗達蘊民國十二年月刊北京不詳
佛化報佛教會民國十三年十日刊漢口佛教會出版不詳
佛教新聞不詳民國十六年四川成都歷經二十年
佛教月刊佛教會民國十八年月刊山西省佛教會出版不詳
無畏週刊悲觀民國十六年週刊漢口僅出四期
中國佛教寧達蘊民國十七年旬刊南京不詳
大雲不詳民國十九年日刊浙江省紹興泥牆弄十一號不詳
佛化隨刊佛化社民十八年間月刊陝西中山街九十號不詳
法海波瀾仁山民國十七年季刊鎮江金山觀音閣不詳
現代僧伽大醒民國十七年半月刊廈門南普陀寺內後改為現代佛教歷經五年
般若不詳民國十八年月刊重慶滴水岩極樂精舍不詳
弘法月刊諦閑民十八年前月刊寧波觀宗寺弘法社
威音顧凈緣民十八年間半月刊上海麥根路麥根里850號僅四、五年
佛學雜誌不詳民十八年前月刊英國倫敦佛學會不詳
南瀛佛教不詳民十九年前月刊台灣總督府文教課不詳
朝鮮佛教不詳民十八年前月刊朝鮮京城府壽松洞四四香地不詳
佛事報不詳民十九年前月刊香港大墺十八嶼山寶蓮寺不詳
佛教旬刊不詳民十九年前旬刊四川文殊院佛教會不詳
法雨不詳民十九年前月刊常熟支塘不詳
覺海不詳民十九年前旬刊貴州省佛教會不詳
佛化週刊居士林民十九年前週刊泰縣佛教居士林不詳
大佛學報可端民十九年前不定期揚州長生寺不詳
靈泉通訊不詳民十九年前不定期四川省佛學社不詳
晨鐘不詳民國十八年月刊常熟興福寺不詳
佛教評論常惺民國十九年月刊北平柏林佛教教理院不詳
慈航畫報劉仁航民國二十年不詳上海法租界內不詳
人海燈芝峯通一民國二十二年月刊先在廈門南普陀,後移潮州、香港發行。僅歷二年而止
佛教公論慧雲民國二十四年月刊廈門閩南佛學院發行僅歷一、二年而止
佛教日報范古農民國二十四年日報上海佛學書局發行歷經一、二年而止
中流月刊東初民國二十九年月刊鎮江焦山佛學院歷六年而止
妙法輪震華民國三十二年月刊上海玉佛寺不詳
覺群太虛民國三十五年週刊上海檳榔路玉佛寺不詳
佛學半月刊佛學書局民國二十三年半月刊上海佛學書局不詳
覺有情佛學書局民二十六年後月刊上海佛學書局不詳
覺音不詳民二七、八年間月刊香港佛教出版不詳
香海不詳(見太虛著:三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微妙月刊不詳民二十六年前月刊上海菩提學會不詳
佛教月刊不詳民二十六年前月刊天津解行佛學社不詳
正信週刊不詳民十八年前週刊漢口佛教正信會不詳
凈土月刊大醒民二十三年月刊武昌千家街佛學不詳
世間解續可民國三十四年月刊天津解行佛學社出版不詳
佛教文摘不詳民國三十五年月刊無錫佛教文摘社不詳
佛海燈不詳民二十六年前月刊沙市佛教居士林不詳
佛教與佛學不詳民國二十六年前不定期星洲轉道學院不詳
北平佛教月刊不詳民國二十二年不定期華北佛教會出版僅歷一、二年
以上所舉各種刊物,不論內容價值如何,不問出版年代多久,更不問係屬何人主辦,一言以蔽之,這些刊物都代表了全體佛教徒的心聲。同時,也代表了佛教僧徒對於學術的修養,及弘法利生的一種精神,其影響力雖不及日報,但發行所及,却徧達全國各省各縣,乃至東亞各國,世界各洲。當佛教處於狂風暴雨之中(北伐以前及北伐以後之廟產興學),民生凋敝之時,國事日非,既無政府的維護,僅由少數人出而呼籲,苦心奮鬥,於驚慌失措中發出壯烈呼籲,藉以維護佛教生命。這於國家民族前途,以及中國文化宣揚、社會人心的維護,亦有重大關係,其對佛法弘揚,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