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教,自乾嘉以後,已衰弱不堪,而內憂外患,更不斷發生。就中要以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及八國聯軍為最大。
一、一八四○年,鴉片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戰爭,上結秦漢以來對外的關係,下開近百年中國歷史上急劇變化的端倪,而直接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國運,以至今日還在這個急劇變化中。鴉片戰爭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此西方海盜、教士、商人,更肆無忌憚在中國各地展開侵略的活動。由於東西文化觀念不同,民族習慣迥異,教士態度蠻橫,終於發生許多教案,更激起國人反教的運動。
二、一八五一年,咸豐元年,即所謂洪楊之亂。這是中國文化對西方宗教的戰爭,以洪秀全、楊秀清為首領,利用鴉片戰爭失敗後,國人仇恨帝國主義的情緒,及一般人崇拜洋教的心理,於是以西方宗教作背景,以上帝為幌子,發動史無前例的宗教戰爭,幾乎吞沒了大清半壁河山。無廟不焚,無像不毀,破壞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倒退了幾百年。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佔領南京為首都,定
P.65
國號曰:「太平天國」。其主要的精神,全在利用神權思想,故國號「天國」,王曰「天王」,一切建國設施都稱天,把新舊約神話迷信都作為治國的綱領。現在不妨把太平天國作亂迫害人民的悲慘荒謬的言論,略述於次:
(一)、一片胡言洪秀全自稱他是上帝的次子,耶穌是長子,彼此資格地位相當,甚至他的權力超過耶穌。因為初期天父(上帝)、天兄(耶穌)可不時下凡,在晚期他可隨時上天覲見天父,於是他假託上帝為幌子,於一八五○年開始叛亂。說上帝怒世人拜邪神,行邪事,大犯天條。特命天王(他)誅妖,作主教人。於是他不但要做中國真主,並且要做萬國真主,他說:「天下萬國朕無二」。這是第一個以神道煽惑人心作亂的罪魁。
(二)、鼓勵叛亂洪秀全一切政策,皆以耶穌為中心。他想把天堂搬到人間,所以他的國號,叫做「太平天國」(天堂),他以上帝為幌子鼓勵士氣,堅定軍心。他說天父天兄時時下凡,諭誡黨眾,認得天父(上帝)、天兄(耶穌)、天王(指他)。真心扶主,守天條、遵命令,同心同力,同打江山,死由天排定,越受苦越威風,妖魔(敵人),總不能逃過天父天兄之手。遵天誡,享天福,逆天命,落地獄。戰死昇天堂是頭等好事,這種神道麻醉戰士,確為太平軍初期獲勝的因素。
(三)、焚釋排孔洪秀全知識水準不高,加之迷信基督教,所以他規定只有拜上帝,不拜別神。他恨孔子、佛教。太平軍所到之處,「無廟不焚,無神不毀」,江南佛教寺廟,遭燬殆盡。打倒孔子,拆毀學宮。他說:「妖魔作怪之由,總由孔丘教人之書多錯。」上帝因責孔子曰:「爾因何這樣教人
P.66
糊塗的事!致凡人不認;始則孔子強辯,終則默想無辭,上帝將孔丘綑綁解見,命天使鞭撻於他,令他永不准下凡」。所以洪秀全佔據南京後,把孔孟諸子百家經書、論語,盡行焚燬。禁止人民收藏讀誦。若不經天王蓋印而傳讀者,定然問罪。這是秦始皇以後第一個焚燬中國文化的罪魁!
(四)、排斥知識份子太平天國一班領袖缺乏知識,因此極端排斥知識份子,李秀成說:「天王不用讀書人。」因為知識份子工於心計,有其見解,不易改造,不敢任用。他對於童子,視為至寶。每陷一城過一鄉,必將所有童子擄去。因為兒童天真無邪,容易受其麻醉成為死黨,後期的太平軍少壯幹部,都為初期所擄的兒童。
(五)、強行掠奪依他們的解釋,天下是天父的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物歸於天父。所以他巧立(聖庫)名目,詐取人民錢財,在政權未確立以前,每遇富貴鉅家,必一掃而空。專擄城市,不劫鄉民。以獲得衣物,分少許給貧民,說免租三年,爭取貧民信仰。那知取得政權以後,即改變作風,要富者捐糧,貧者效力。限期將金錢米雞鴨茶葉之數,齊解「聖庫」,給予貢單。一戶不到即全家處死。所獻不足,即行抄搜,殺其人,焚其屋,名曰「打先鋒」。
(六)、迫害人民太平軍的殘暴,也是歷史上少見的,每攻佔一城,必大肆屠殺。咸豐十年在江蘇無錫城內外,屠殺男婦老幼十九萬七千八百餘口。因為常熟縣人民倔強抗拒,遭戮者更慘。咸豐十一年江西瑞州地方,幾全面焦土。人民犯了天條在他所施的酷刑下,喪失生命的二千萬至五千萬人。江南數省,受禍最烈。幾無地不焚,無戶不擄,死亡殆盡。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直接受西方宗教毒化思想
P.67
所發生的一次最大的屠殺。
曾文正公於咸豐四年二月為保衛中國歷史文化,對西方宗教宣戰所公佈之討粵匪檄文可以想見!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啟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臣,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農不能自耕以納賦……士不能講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我孔子、孟子之所以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粵匪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公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宮室,賤其身手。以至佛寺道院,城皇神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毀。斯又鬼神所共憤,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曾氏慷慨衛道的精神,激起全體軍民打擊邪教,保衛中國歷史文化,不顧犧牲,奮鬥到底。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南京光復,卒將摧毀中國歷史文化,及欲在中國實行上帝共產制度的太平天國打倒,前後共十五年。在表面上,這是中國的內戰,實際上是中國文化與西方宗教的戰爭,佛教雖未直接參戰,但佛教所受的摧殘為最大。在「無廟不焚,無像不毀」的慘狀下,佛教遭受致命打擊。凡粵匪所歷之地區,佛寺佛像無一倖免,這是中國文化與西方宗教不能融和的一個例證。
我們要把中共所謂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以及批孔與太平天國所推行上帝共產制度作一比較,就知道冰凍黃河非一日之寒,也就是今日中共文化大革命,實導源於太平天國所遺留的毒素
P.68
種子。誠如薛福成所說:「彼洋人歛中國之財,啗中國之民,即率中國之民,啟中國之變。」所以有人說:馬列主義是耶穌思想新的繼承者!
三、一九○○年,即光緒二十六年,所謂拳匪之亂。由於歷年受西方宗教壓迫,尤以同治元年至十三年(一八六二—一八七四),全國每年各省都有大教案發生,每次教案發生,不是賠款,就是喪權,於是激起國人對帝國主義及西方宗教廣泛的仇恨,便促起庚子拳匪之亂。所謂義和團,初名義和會,導源於八卦教,初起於山東,設立大刀會,專以殺洋人及傳教士為對象,引起膠澳之禍的,便是大刀會。當時山東巡撫李秉衡對於這些作亂份子,不但未加取締,且多獎勵,會首朱紅燈,便樹起「保清滅洋」的口號,掠教民,焚教堂,自稱義和拳,後稱義和團,這個亂黨却符合滿清政府頑固派的意向,於是由山東竄入直隸,時在光緒二十五年。第二年即庚子春間,清廷每派兵圍勦不能勝,於是匪勢日漸擴大。一些無知識的大臣,又謂義和團忠勇有神術,刀鎗不入,足以殺外人,振興國威,以致造成大禍,圍攻天津各國領事館,殺死法國公使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於是引起鴉片戰爭後第二次大屠殺。英、法、德、日、美、俄、奧、義八國聯軍攻打天津,佔領北京,屠殺掠奪,慈禧、光緒逃到西安,命慶親王弈劻及李鴻章出面議和,結果以賠償鉅額款子,即所謂庚子賠款。在外表上說,這是國際戰爭,實際上因西方宗教所釀成的,中國文化與西方宗教第二次戰爭,這更證明西方宗教的不能與中國文化融和的又一例證。
我們對洪楊之亂,雖說他們有排滿的企圖,但由於他們利用西方宗教為背景,上帝為幌子,欲在
P.69
中國推行上帝共產制度,來摧殘中國文化,殘殺中華民族,「無廟不焚,無像不毀」;不能再認為他們含有民族主義的精神。至於拳匪之亂,以中國道教的法術,雖以保清滅洋為號召,實際上為仇恨西方宗教情緒所激發,專以焚燬教堂,殺死教士,顯然含有充分因果互相殘殺的報應存在。
鴉片戰爭以後,經過同、咸、光年間,教案、洪楊、拳匪之亂,國人飽受鎗炮的痛苦,對於西方教士真正企圖,至此始全部瞭然。
清末民初中國知識份子,很少信仰西方宗教,尤以康有為、陳煥章,曾欲恢復孔子的尊嚴,建立孔子為真正宗教,而與天主教對抗,因梁啟超、章太炎等竭力反對而終止。
元明以後,自與西方文化接觸,不特逐步遠離中國文化的本位,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全盤西化」,以至今日,不特將固有文化拋棄得一乾二盡,反以西方文化來裝飾自己。誠如薛福成說:「耳目濡染,漸不足怪。」不獨物質上在追從人家,即精神上也要跟人家走;在一切要改革,要洋化的叫聲中,甚至甘願把五千年來文化的道統,民族的靈魂,祖宗的靈位,都要以十字架去代替,自詡為進步份子,不崇拜偶像。甚至唯恐自己眼睛不藍,鼻子不高,一切以模仿洋人為榮,女人要嫁給洋人,老婆要娶洋人,甘願為洋人的奴隸,實為民族不恥之徒與敗類。所以西方宗教東來,不特摧毀了中國歷史文化,瓦解了民族自信心,結束了中國文化的生命,使炎黃子孫永遠為西方宗教的奴役。佛教就在這個急劇變化和精神虐待下遭受到嚴重打擊!
至此,我們深深的瞭解,帝國主義是要亡我們的國家,西方宗教是要亡我們的民族,國家亡了,
P.70
猶有民族存在,還有復國的希望。要是民族亡了,這個國家就永無翻身之日,等於打入十八層地獄,永劫不復上昇!中華兒女,覺醒過來罷!我們要痛定思痛切實檢討三百年來,西方宗教東來,帶給我們的究竟有些什麼?是幸福呢?還是災難呢?
附註
一、「同治朝籌辦事務始末,卷五、十三頁七、「總理般政前江西巡撫沈葆楨奏附條說」。
二、李東沅:「洋務扶要」、「論傳教」。
三、柳詔徵著:「中國文化史」下冊一、二頁。
四、方豪著「中西交通史」第五冊一三七頁。
五、蔣敦復:「嘯左堂文集」(同治十年刊於上海)卷三、頁十五。
六、王炳爕「毋自欺室文集」李鴻章序。
七、「見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二○頁。
八、見上書二一頁。
九、曾國藩著「曾文正公全集」,文集一四八頁。
十、喬松年、喬靱恪公奏議、密陳申禁天主教。
十一、見「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三二頁。
十二、見同上書。
十三、見同上書三三頁。
十四、見同上書。
十五、見同上書三五頁。
十六、見同上書同頁。
十七、見同上書一三三頁。
十八、見同上書一三五頁。
P.71
十九、見同上書一三七頁。
廿、見同上書一三八頁。
廿一、見同上書同頁。
廿二、見同上書一四○頁。
廿三、見同書同頁。
廿四、見同書一四三頁。
廿五、見同書六五頁。
廿六、見同書七一頁。
廿七、見同書一五頁。
廿八、見教務檔、四川教務,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一總署收范若瑟遞災。
廿九、周家楣,「期不負齋全集」(光緒乙未頁刊)政書二上恭親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