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明末居士的修行分類
明末的中國佛教,大抵是學與行並重兼顧的,在行持方面以禪行及淨土行為主流,淨土行者尤佔多數,持咒、誦經、禮懺則為副行,但也有人禪淨兼修,也有人是先參禪而後專精於淨土念佛的。現舉其人名及其所修的法門,列表如下:
禪行者12人殷時訓、朱元正、楊貞復、陶奭齡、朱兆隆、董元宰、程季清、劉長倩、黃元公、黃蘊生、金正希、蔣虎臣淨土行者28人嚴敏卿、楊邦華、孫叔子、朱綱、郭大林、劉通志、郝熙載、杜居士、吳用卿、張愛、陳廷祼、虞長孺、黃平倩、鮑性泉、唐宜之、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丁劍虹、黃元孚、聞子與、吳瞻樓、王先民、陳用拙、駱見於、周景文、馬邦良、黃元公之母修念佛三昧者6人王道安、陸與繩、唐體如、蔡槐庭、焦弱侯、王孟夙禪淨雙行者5人嚴敏卿、嚴澂、陸與繩、顧清甫、朱白民先禪後淨土者8人王道安、虞長孺、鮑性泉、陶周望、焦弱侯、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其他尚有由學道家而入禪門,又從禪門轉入念佛行者,莊復真便是一例。又有儒道釋三教並修兼重,則為管志道、趙大洲、王弱生、曾端甫等人。又有以儒家為基礎、以道家為附從、以佛教為究竟者,則為袁了凡等輩。另有從修道家長生之術而修念佛三昧者則如朱白民等。
由於宋以後的禪宗流於氾濫不拘,沒有一定的準則作為修持的依憑,徒逞口舌機鋒之能,與實際的宗教修養了不相關,所以初接觸時,確有與人以清新活潑之感,處之日久,若無真明眼人指導,又無恆心苦參十年、八年的工夫,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晚近以來的中國佛教徒,多以仰信彌陀願力,祈求往生西方淨土,從宗教修養及宗教心理而言,這是正確和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