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七年~一○七二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姓 歐陽,名修,字永叔,北宋江西吉安人。幼年喪父,家貧如洗,母教有方,荻沙認字。博覽群經,進士甲科,文章冠天下,詩詞皆上乘。推崇韓愈,擁護孔孟,誹謗 佛教,目為異端,為國大患。仁宗貶於滁州,官聲清廉,愛民如子。後訪廬山圓通禪師,蒙慈悲開示佛理,肅然心服。晚年信佛,自稱六一居士,即藏書一萬卷,集 古錄一千卷,琴一把,棋一局,酒一壺,與一老人。臨終時,尚讀《華嚴經》,至第八卷〈華藏世界品〉時,安詳而逝,年六十五。諡為文忠,撰《新唐史》及《五 代史》,流傳於世。 |
贊曰 出身清貧 和藹謙恭 承母良教 文俊武忠 又說偈曰 青出於藍勝於藍 始謗終信絕妙玄 |
白話解 歐陽修的書法寫得很好,學問也好,文章也好。這位先生和韓愈差不多,他學習韓愈,也和韓愈有同 樣的遭遇。韓愈因為諫迎佛骨表被貶到潮州做刺史,歐陽修也因為譭謗佛教,被宋仁宗貶到滁州做刺史。大概因為受到這個刺激,所以他去廬山拜訪圓通禪師,蒙禪 師慈悲開示,以後就篤信佛教了。 歐陽是複姓,他的名字叫修,字永叔,是北宋江西吉安縣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所以是個孤 兒(幼而無父曰孤)。既是孤兒,家裏又很貧寒,可說是家貧如洗;幸虧他的母親有志氣,能守節,扶養他長大成人。這位母親是個賢妻良母,對他教導有方;他家 裏窮得連筆墨紙硯都買不起,於是他的母親就用蘆葦在沙上教他認字──用蘆葦管子在沙上寫出一個字,告訴他這個字怎麼唸。天天這樣不厭其煩,很有耐心地教導 他。因此他很孝順母親,仰承母意,勤力讀書。等到讀書有成就了,到京城趕考,中了進士甲科,和同年狀元做同學。 因為他有學問,又有一點才氣,所以有點貢高我慢。他讀書的時候推崇韓愈,學習韓愈的作風,也擁 護孔孟,認為儒教的道理是最正確的;誹謗佛教,認為佛教是異端,他說:「攻乎異端,斯害也矣!」意思是說:盡學習異端的道理,這是很有害處的,而且是「為 國大害」──對國家有大的禍害。當時宋仁宗也是信佛的,聽他這麼說,就把他貶到滁州。他在那兒做官,官聲清廉,愛民如子,不貪污,不受賄,對待老百姓就像 自己的子女一樣。 有一次,他到廬山訪問圓通禪師。圓通禪師很親切慈悲的開示他佛教的道理,令他肅然心服,所以他 在晚年的時候就學佛了。學佛以後,自號「六一居士」,因為他藏書一萬卷,集古錄一千卷,琴一把,象棋一盤,酒一壺,再加上他自己這一個老人,合起來就有六 個一。這「六一居士」是很有意思的:一壺酒喝不醉,一盤棋下不完,一把琴還沒有摔壞,一個老人還沒有死,一些書也還在家裏,沒有送到圖書館去。這些都是他 所喜好,所放不下的,所以他自稱六一居士,其實應該一個也沒有的。 他的著作如〈醉翁亭記〉(註1)、〈秋聲賦〉(註2)等文章都是冠天下的,他所作的詩詞也非常好。他臨終的時候,還在讀《華嚴經》,讀完第八卷〈華藏世界品〉之後,把經典放好,就無疾而終,享年六十五歲。他死了之後,朝廷賜諡號「文忠」,所以後人稱他為「歐陽文忠」。他的著作有《新唐史》及《五代史》流通於世。 贊曰 出身清貧,和藹謙恭:他家裏很窮。雖然他先前謗佛,但是他對人很好,很和氣,沒有什麼驕傲。 承母良教,文俊武忠:他仰承母親良好的教誨,所寫的文章也非常好,在武略方面也很忠心為國。 拜訪廬山,折服由衷:他去拜訪廬山圓通禪師,被禪師所折服,而由衷地佩服他。 棄儒就佛,青青柏松:他放棄儒學,開始學習佛法。在儒教及佛教裏,他就像松柏一樣常青。 又說偈曰 青出於藍勝於藍:他是韓愈的門人,而比韓愈的名譽更高。(註3) 始謗終信絕妙玄:他一開始是謗佛的,最後也信佛了。這其中包含著一種前因後果,及宿世的根性在裏頭,是我們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他故意示現這麼一個人,先譭謗佛,然後又信佛。 文章蓋世鬼神敬:他的文章在當時是很有價值的。 才氣沖天人我宣:他可以說是才氣沖天,人人都互相為他宣傳。 醉翁亭上吞日月:他的文章〈醉翁亭記〉,也是大放光明,甚至把日月光都遮住了。 滕王閣裏品山川:他是江西人,一定常常到滕王閣那兒,品評山川人物,作為話題。(註4) 歐陽永叔照千古:他做官清廉,於儒學有所造詣,於佛教也有心得,所以千古之後,大家都很佩服他。 儒門佛教好英賢:他在儒教和佛教裏都是很好的榜樣。學佛的人應該學習他,學儒的人也應該知道有歐陽永叔。
註1:醉翁亭在滁州城外西南六、七里的地方。慶曆年間,歐陽修因言事獲罪,被貶知滁州。滁州介於江、淮之間,山明水麗,人性簡樸,歐陽修於公餘之暇,寄性山水,自號「醉翁」,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此為醉翁亭記,家喻戶曉,已成為山水遊記之經典作品。 註2:歐陽修一生以風節自持,卻屢遭誣陷,放謫流離。五十二歲那年秋天,聽到淒厲之秋聲,感觸良多,故作秋聲賦。一般人寫秋,多著重於悲秋;而歐陽修之秋聲賦,道出人之衰老乃自然現象;況世人汲汲於名利,向外馳求,戕害身心,更易於衰老,此與秋何干!奈何而悲秋怨秋? 註3:唐初文章崇尚駢體,韓愈主張「文以載 道」,以散文代替駢文,堪稱古文運動的先驅。宋朝歐陽修自小即推崇韓愈之古文,一旦顯達,乃致力於古文之倡導,排斥當時盛行之崑體、太學體,一向衰微之文 風,始得為之丕變;歐陽修儼然成為宋一代文壇之盟主,唐宋八大家之散文系統,由此建立。 註4:滕王,為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之嬰,滕王閣即其所建,在今江西省南昌縣。滕王閣當山映水,極其壯觀,名流雅士,冠蓋雲集,吟詩作賦,盛極一時。唐初才子王勃,亦曾到此一遊,著有滕王閣序,珍辭繡句,堪稱駢文之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