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魯人 ◎宣化上人講述於
|
贊曰 安貧樂道 三月居仁 真智若愚 美大聖神 又說偈曰 簞食瓢飲志求仁 雖居陋巷學耕耘 |
我們現在講顏子,顏子生來是最貧寒、最窮的一個人。可是雖然窮,他還是好學不輟,就是天天吃不飽、穿不暖,他也要讀書,要求學。所以在孔門弟子裏面,他是最有志氣、最清高,也是最有品節的一個人;因為他的德行是最好的,所以一定也很孝順。 這個顏子他姓顏,名回,字叫子淵,所以一般人都稱為顏淵。他是春秋魯國的人,魯國是周朝的周公封於魯,所以這是周公的後人管理的國家。 他家裏很貧窮,雖然貧窮,可是他安貧樂道,能窮斯不亂,貧賤不改變氣節。他絕頂聰明,敏而好學(註一), 聞一知十,聞孔夫子教他一種道理,就能觸類旁通,知道十幾種的道理;就是能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把孔聖人的思想發揮出去,發揚光大。他雖聞一知十,又這麼 聰明,還是苦心地學習,一點也不懶惰。可惜聰明的人多數短命,那麼他也短命,三十二歲就死了,所以一般人說:「短命的人就是顏子關」(關,難關)。 在孔子的門人裏面,他是品德兼優的,一切一切都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因為這個,孔子 對他的期待就很深。他常常請問孔子「仁」的道理,所以孔子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顏淵的心三個月都在仁上;其他人的 心,或者一天,或者一個月,能在仁上安住一下。(註二) 他住的是陋巷,很爛的木屋區;就是住在很難看、很簡陋的一條街裏邊。他用簞,就是用一節竹子做 成的竹筒子,來做飯碗,這叫一簞食。喝水呢?不是像我們又有茶壺、茶杯,又有什麼個東西的,他什麼也沒有!直接用瓢拿水,就那麼喝,這是一瓢飲。「在陋 巷,人不堪其憂」,人人看他那個樣子,是窮得再沒有那麼窮了,都替他憂愁;可是顏子不改其樂,安貧樂道,所謂「君子謀道不謀食」,還是非常達觀。所以孔子 讚嘆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為什麼他能那樣快樂呢?因為他得道了,他得到仁義道德這個 「仁」,所以就非常滿足,不再向外貪求,不向外去找了。(註三) 有一天顏淵問仁,孔子就說:「克己復禮為仁。」說我們要克除自己的私欲,回復到禮義的上面;就 是要守禮,一切的禮義不可以馬虎的。顏淵就說:「請問其目?」我想聽聽它是怎麼一個條目?孔子就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合乎 禮的顏色,不要看;不合乎禮的言論、聲音,不要聽它,譬如鄭聲等婬亂之音,這都是不合乎禮的,勿聽;若不合乎禮節的話,你不要說;若不合乎禮的事情,也不 要去做。(註四) 有一次他和季路(子路)兩人,在孔子身旁服侍孔子,孔老夫子需要什麼,他們就給找一找,這時孔 子就說了:「盍各言爾志?」你們何不各各說一說自己的志願是什麼?子路輕舉妄動地就先說了:「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呢?他說: 「願無伐善,無施勞。」這是他和子路不同的地方。 子路說我的志願就是「願車馬」,我騎著一匹很肥壯的馬;「衣輕裘」,穿著輕暖的皮襖;「與朋友 共」,馬我可以騎,我的朋友也可以騎,我們一起騎;輕暖的皮襖,我可以穿,我的朋友也可以穿。「敝之而無憾」,即使馬死了和皮襖壞了,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 意、不高興地怨我這個朋友的,我的志願就是這樣。你看!他就知道吃喝玩樂,和朋友一起交遊,講義氣。 可是顏淵就說了:「願無伐善」,我不願意自誇自讚自己的好處;這個「伐」就是讚揚自己。「無施 勞」,我就是對誰有什麼幫助,有什麼利益,我也不會去報功;我做是做,不一定教人知道,所以說這是願意「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施勞就是報功,到那個 地方想教人家感激自己,教人家知道自己對人好。(註五) 所以孔子稱讚顏子:「賢哉回也!」說他是最好的一個學生了;雖然最好,往往天不假年,所以他很早就死了,享年三十二歲。一般的人尊稱他為「復聖」顏子。 贊曰 安貧樂道,三月居仁:顏子是安貧樂道的,三月也不違仁。 真智若愚,美大聖神:他有真正智慧。正因為有真正智慧,所以看起來好像個愚癡的人(註六)。 他能以充實之謂「美」。什麼充實了呢?就是仁義禮智充實了,所謂「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這是講充實 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這叫一個「大」;「大而化之之謂聖」,這是一個聖人;「聖而不可知」,連聖人都不知道了,這就叫「神」。這就是「美大聖神」。 住於陋巷,火煉精金:他住在陋巷裏邊,好像在火裏面煉精金,他是不增不減的。 人不堪憂,讀學殷勤:誰都替他憂愁,可是他又讀書、又學習,讀學殷勤。他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是顏子。 又說偈曰 簞食瓢飲志求仁:他用竹筒來吃飯,用瓢來喝水。他的志願就是要得到「仁德」的「仁」字。 雖居陋巷學耕耘:雖然他住在陋巷裏頭,可是還是學習、讀書,不會因為貧窮就志氣頹喪了。 孔門弟子為表率:在孔子三千多的徒弟裏,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是這一些人最好的榜樣。(註七) 儒教士人冠群倫:在儒教裏邊,他也是大家的領袖,給大家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仲尼悲慟呼天喪:「顏淵死,子哭之慟」(註八)等到他死的時候,孔子就非常悲慟,說:「天喪予!天喪予!」意思是說:「唉!天喪亡我啊!天喪亡我啊!」(註九) 朋友哭泣猶地崩:他的同學當時也都哭起來了,就好像地崩開了,那麼樣地恐怖、悲哀。 杏壇三千尊復聖:後人尊崇他是「復聖」。 高山流水照古今:他這種高風亮節,古今的人都非常地佩服。就因為他能安貧樂道,能以貧賤不能移──雖貧賤也不改變他的志願,所以這是很難得的一個人。
註一:請參考本書一九六頁‧不遷怒,不貳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