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初 ◎宣化上人講述於 名 旦,武王弟,成王叔。武王崩,成王立。因王幼而攝政,引起三監不滿,誤會周公有野心,故散布流言,誹謗之至,曰:「姬旦有異志,欲奪成王位。」唆使武庚叛 亂,慫恿諸侯附之。周公東征三年,將亂平定。殺武庚,誅管叔,貶蔡叔,立微子啟(紂庶兄)為宋君,將叛軍及叛民集中於洛陽。攝政七年,還政成王。周公制禮 作樂,教化人民,安分守己,互相援助,和睦相處。政治有封建制度、經濟有井田制度、社會有宗法制度。周代文物大備,為後世之準繩。若論忠奸,所謂蓋棺論定 也,周公早死則奸,王莽早亡則忠。 |
贊曰 大哉周公 善與人同 訂禮制樂 度大量宏 又說偈曰 智慧如海一聖人 化行俗美定乾坤 |
白話解 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可見周公和孔子兩位聖人常常是神交的;一定是孔子年輕的時候,遇到事情,周公常在夢寐之中指點他。等他年紀老了、性情定了,周公也就不管他了,所以不再夢見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武王崩了之後,成王立。因為成王年紀很小,所以一切朝政都歸周公管理,於是引起管叔、蔡叔、霍叔三個人的妒忌。他們漫撒謠言,說成王年紀輕,周公旦有異志,想要奪取王位;他們又去煽動諸侯,唆使武庚造反。(註一) 這時候,黑白不分、曲直莫辨。因為宋國是在東邊,周公就率領大軍東征,經過三年把這個亂平定 了。他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漢司馬遷避漢景帝諱,於史記中改名為微子開)為宋國的君主,以取代殷朝的後代;把管叔、武庚都殺了,流放蔡叔;跟隨武庚造 反的軍隊和臣民,都被囚至洛陽,讓他們在那兒生活。 周公東征回師之後,就治國安邦,訂禮、制樂──什麼人、什麼場合應該奏什麼音樂,都有一定的法則──興正禮樂制度。 因為他愛民如子,治國盡責,所以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太平,所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老百姓各安其業,守護相助,互為朋友,和平共住。那時可以說是治得世界「槍刀入庫、馬放南山」;天下禮樂大興,處處聞太平歌頌之聲。 周公攝政七年,然後還政於成王(註二)。在經濟制度上,周公制訂井田法,政治上制訂封建制度,又訂宗法制度。總而言之,一切一切都上軌道了,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相當有進步。因此周代的文物大備,為後世之準繩。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文明進步,文教化大千的時代,諸侯也都四海來朝,王室非常地興盛。(註三) 所以就歷史評論而言,周公要是早死,一般人一定會說他是個奸臣;而漢朝的王莽如果早死,一般人一定會評論他是個忠臣。其實,奸也不正確,忠也不正確,必須要等到蓋棺論定了,才能見其正確性。(註四) 贊曰 大哉周公,善與人同:周公是很偉大的。他能得到政權,而又不貪戀政權,把政治交還給成王,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他善與人同,他的這個善,是願意和大家分享,令大家普遍都得到他這個善;也以大家的善作為他自己的善。 訂禮制樂,度大量宏:在中國歷史上,周公是很偉大的。他訂明禮法、禮儀等種種法則,而且制樂以陶冶人民的性情;他所定的一切制度都記載於禮記。他的度量非常大,能包羅萬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忠心社稷,保國化民:他對國家社會盡上自己的忠心;不但保衛國家,又教化人民。 公平耿直,無所不容:他又公平,又耿直,毫無彎曲,沒有不包容的。 又說偈曰 智慧如海一聖人:他的智慧非常大,有聖人之德。 化行俗美定乾坤:他輔助年輕的國王,安定國家,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周公耿耿安社稷:他以非常耿直的心來安定社稷。 成王苦苦習治文:那時候周成王什麼事情也不管,每天就是很用功地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管叔叛亂徒獲罪:管叔唆使武庚叛亂,因此得罪被殺了。 武庚被誅乃愚人:武庚其實當時只是個犧牲品,他是被人愚弄的,他自己沒有能力造反,卻又為什麼要叛亂呢?這是很愚癡的一個人! 歷史評判功過白:歷史自然會給予評判,功過都會大白,都會很清楚的。 善惡因果天理分:善惡因果自有天理在那兒,它有一定的評論,所以我們不要盡用種種手段計謀,去求名求利、求取權力和地位。
註一:周武王滅殷,天下初定,為安撫殷朝遺民,封殷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之舊都,又封群弟於其附近,以就近監視之,是為管叔、蔡叔、霍叔,史稱三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