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就是我們自性裏邊的一個善種子。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自《論語‧述而第七》之二十九
仁遠乎哉:乎哉,是問話、探問的口氣。遠,是困難的意思,也就是離你很遠。這個是疑問的口氣,白話文就是:「仁」離你很遠、很難嗎?
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說,我若想行仁慈的道,仁慈就來了。斯仁就是這個「仁」就來了,你想行它,它就來了,它就是在你的自身裏面,不用到外面去找。也可以說,仁在外面嗎?不是的。因為我想要行這個仁慈,這個仁就來了,所以不是在外面的。
這個「仁」是在我們自性裏邊的一個善種子,講到這個「仁」,一般人總把它講的很玄妙,其實「仁」就是那個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能力和功用。好像你有顆種子,無論任何種子,都有個萁,例如黃豆就有個豆萁,小苗就從豆萁那兒出來,生枝長葉,開花結果。所以這個「仁」,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能力,及化化無窮的功用,一個能力和一個功用。
人也是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肚臍,這個肚臍也就是那個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功能。這生生不息的能力,都是在那個地方發的,它是天地都通的,通天地、通萬物。所以你們若懂得肚臍那個能,那你就要修行,來培植這個能;在種子那個地方,給它多澆一點水,上一點肥料。水是什麼?就是智慧;你要有智慧,要用智慧去修行。肥料是什麼?就是你要立功;要栽培內功外果,然後才能把你這個能充滿了。推而廣之,擴而充之,這個仁是,「放之則瀰六合,卷之則藏於密」。「仁」和「佛性」是不能分開的,仁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從佛性來的,所以孔子才說:「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個「仁」就是個寶所,你們懂嗎?你們要到那個地方去取寶,不要把「仁」傷害了,你這樣去修行,一定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