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二六八 ~ 二二六年
|
贊曰 佛教惡人 改過自新 名阿育王 殺盡六親 又說偈曰 惡王悔過護聖僧 恭敬三寶息貪爭 |
阿育王翻譯為無憂王;他叫無憂王,因為他什麼也不怕,所以不憂愁。他生在佛滅度以後兩百多年的 時候,是東天竺國人(當時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天竺),為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他的相貌很醜陋,大概是鼻孔朝天,嘴巴朝地,所以人人看見他,就 覺得很沒有緣的;他的個性既剛強又主觀,他父親看他這個樣子,就不怎麼信任他。可是他雖然貌醜,卻具有雄才大略,雄心萬丈,有想把印度全都統一的志氣。當 時的幾個戰爭,他所向無敵,到處都打勝仗;因為打勝仗就對國家有功,所以就把名譽、地位都建立起來了。等到他父親死了之後,一般的文武大臣就擁護他做國 王。 可是他一做了王,得了權力,就實行殘忍的政策。做什麼呢?他造一個人間地獄,不是地獄裏的地 獄,來控制人民。那時候也就差不多像秦始皇一樣,譭謗者誅(譭謗的人處死),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有敢兩人談論《詩經》、《書經》的也處死);老百姓不 能反抗的,你若反抗,一定是被殺的。 可是阿育王以後遇到海比丘,被海比丘感化,就篤信佛教(註 1)。信佛以後,他就改變他的行為;以前他造人間地獄,好殺生,現在他叫所有人都不要殺生了,為什麼?他明白因果了。又常常做布施, 方便其他人;又建八萬四千佛的舍利塔,在全世界供養佛的舍利。舍利是怎樣有的呢?若能沒有婬慾心,也沒有婬慾的行為,修道就會有舍利。又造了很多石柱立在 各地,石柱上刻敕文──皇帝的命令,申告人民,不得干涉鄰人信仰,人人有信教的自由,誰也不能干涉或反對誰去信仰什麼宗教。 他又派高僧到外國弘揚佛法;又建了很多寺院,來供養僧人。因為他建寺供僧,鼓勵人出家修行,所 以外道也都混進來了,滲透到佛教裏,為賊住比丘,他們想要到佛教裏邊來毀滅佛教。現在就有很多賊住比丘,穿出家人的衣服,吃佛教的飯,然後還敗壞佛教的戒 律,這都叫賊住比丘。他們竄改三藏,把三藏的經典都改了,也不守戒律,都不聽佛的話了。因為這樣,所以才有第三次結集經藏之舉。以巴利文(巴利是地名,巴 利島屬印度)寫於貝葉,這就是南傳小乘的經藏。 阿育王的弟弟,帝須比丘,到獅子國去弘揚正法。又因為阿育王偏向大眾部,所以排斥上座部,原始佛教就因此分家了;有大眾部、有上座部,各立門戶,各說各的對。 贊曰 佛教惡人,改過自新:佛教化惡人,都要改過自新。這個惡人不單單是指阿育王,所有的惡人都包括在內,都要改過自新。 名阿育王,殺盡六親:以前有一個王名叫阿育王,他把一百個弟弟殺了九十九個,剩下一個,還逼著他出家。 遇海比丘,識果達因:以後他遇到海比丘,知道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這種因果是絲毫不爽的。 懺悔前愆,供養慈尊:所以他懺悔以前的過錯,供養佛法僧三寶 又說偈曰 惡王悔過護聖僧:阿育王本來是個很惡的人,還造人間地獄;他可能是閻羅王轉世的。可是他後來悔過了,成為佛教的大護法。 恭敬三寶息貪爭:他恭敬三寶,又息貪爭。 興建寶塔閻浮提:閻浮提意思是堪忍,就是指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叫堪忍世界,言其眾生堪能忍受這種五濁惡世的痛苦。 重結經藏華子城:阿育王在華子城那個地方重新結集經藏。 闡揚正法化鄰國:他弘揚正法,教化鄰國人。 樹大寶幢度怨親:和他有怨的、有仇的、有親戚關係的,他都度。 如來舍利傳後世:他把佛的舍利傳入後世,所以我們現在還都知道有佛的舍利。 增福培慧彼岸登:大家應該多拜舍利,能增福,又能培植智慧;福慧圓滿,就可以到彼岸了。
註 1:最初阿育王造人間地獄殘害人民,凡是進入此獄者無 一生還,甚至路過此獄的人,也被擒住殺害。有位比丘出家不久,因托缽乞食,誤到此獄門前,即被獄卒擒住要殺害他。這位比丘心生畏懼,就請求獄卒讓他先作禮 懺;他旋即見一人被綁入地獄受種種厲刑,片刻間就粉身碎骨。比丘一見,心裏非常難過,因此悟到一切無常的道理,證得無學果(四果)。這時獄卒對他說:「該 你死了。」由於他已證得聖果,視生死如一,雖被扔進一大鍋滾水中,卻如在清涼池,水中還長出一朵大蓮花,做為他的座位。獄主見後,十分驚恐,立即派人報告 阿育王,阿育王一看此奇蹟,深受感動,就此歸佛,篤信佛教。這位感化阿育王的比丘,就是海比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