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住在山裏的小和尚,我給施主們講故事來了。”釋戒嗔這樣開始他的講述。
一個個撫慰人心的故事,一個個引人頓悟的禪機,在釋戒嗔恬淡如水的心靈講述中緩緩展開。
“每個人都行走在藍天之下,如果你沒有感覺到,那是因為你沒有抬頭向上看。”
“有些問題,問的人並非想要一個答案,只是聽的人在意如何回答而已。”
“如果想被陽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間,一味地躲在角落裏,佛也沒有辦法。”
“世上總有‘佛光’照不進的角落,總要有火柴的微光閃爍才可以。”
“有時候,我們苦苦追尋著一個答案,卻始終沒有意識到答案早已經在我們手中了。”
釋戒嗔的講述“平淡”得如同一缽“淡而無味”的白米粥,可就是這樣樸實無華的故事和其中折射出來的人生智慧,潤物細無聲,悄悄撫慰了每一顆傾聽的心。
批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缽淡淡的白粥,這世間,最純淨最質樸的真諦。開解,放下,不盡禪意,綿綿佛心。給心情放假的每日生活禪。這是策劃人提煉的《戒嗔的白粥館》的奧義。
用樸素的禪機開解生活的迷失,有網絡的地方就有小和尚故事的轉載版。小和尚將李銀河、易中天、餘秋雨、王朔、海岩、孔慶東、鄭淵潔、趙麗華等文化名人遙遙甩在身後,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一文化名博。書稿遭近百家出版社哄搶。
白粥館正義:昨日的華彩,今天已然壓在衣櫃的最下層了,那不起眼的僧衣,千百年間卻從未變過。這世間最恒久的,唯有淡而無味的白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