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鎮上有不少手工藝人,比如鎮子東邊住著的一位姓孫的老施主,他是一名木雕工匠,手藝還算不錯。淼鎮上有種風俗,就是如果搬了新居的時候,就要在家裏擺放一些木頭雕刻的裝飾品,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工廠加工出的木雕飾品銷售到鎮裏,可是鎮上的老人還是喜歡孫老施主做的木雕。時代在變,風土人情也會受影響,可是永遠不會消失。
孫老施主和我們寺裏熟悉,是因為他幫我們做佛像。在天明寺香客之中,有很多人希望可以從寺裏請佛像回去供奉,每隔一段時間師父就請孫老施主為寺廟制作一些佛像。
前段時間,師父孫老施主幫寺裏做了九十九尊佛像,過了幾個月,孫老施主把他制作完的佛像送來寺裏,戒嗔把這些佛像擺放在佛堂中,左看右看,卻總覺得有一尊佛像好像與眾不同,顯得格外的精致。
戒嗔忍不住問戒傲和戒塵,結果他們也有同樣感覺,戒嗔想,會不會是戒嗔向他倆詢問之時,誤導了他們呢?
正好智恒師父路過,戒嗔便讓智恒師父看看佛像,結果智恒師父也一眼認出了那個與眾不同的佛像。
戒嗔心中有了疑惑,同一個工匠手下的作品,差別為什么會如此之大,會不會是鎮上有其他的高超木雕藝人制作了這個佛像混雜在其中給我們呢?
戒嗔把這尊佛像留了下來。第二天,孫老施主來寺裏的時候,戒嗔便拿出佛像向孫老施主詢問這件事情。
孫老施主看了佛像後,忽然笑了。
他說,這尊佛像確實是他做的,在為我們寺裏制作佛像期間,有位姓丁的女施主向孫老施主訂購了這尊佛像,說是想送給她城裏的女兒,為女兒祈福。
孫老施主也有一個女兒,所以非常體諒丁女施主的心思,所以在制作這尊佛像的時候,特別地用心。丁女施主因為其他的緣故,提早去了城裏,佛像也一直未取,在我們向他訂購佛像後,孫老施主就把這尊佛像隨同其他佛像一起送到了寺裏。
戒嗔把這尊佛像重新放回佛堂,在這佛堂之上,在九十八尊為生計而做的佛像之中,確實應該有一份用心完成的作品。
戒嗔想,孫老施主閉目養神之時,心中一定會浮現那尊佛像的影像,那已是孫老施主的驕傲了。
施主們是否也准備好為自己做一件可以成為記憶中亮點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