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醫生小醫院 川田洋一著/圓明譯

大醫生小醫院 川田洋一著/圓明譯

第一部第三章 世尊與提婆達多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川田洋一著/圓明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章  世尊與提婆達多

報恩心變成良藥 

有一次,世尊患病的風聲傳揚出去了。包括波斯匿王等諸國的君主、帝釋等諸天、舍利弗等聲聞、摩訶波睹波堤比丘尼等,紛紛前來世尊的身邊,探訪世尊的病情。

提婆達多聽說世尊患病在家,也趕來看望。當時的情況,《四分律》上有一段記載:

提婆達多目睹四部之眾,聚集在世尊眼前和身邊,心裡暗想:「我應該服藥裝病,像佛一樣,讓四部大眾也跑來問候我。」一想到此,他跑去找耆婆了。他正色告訴耆婆:「我想服下佛剛才所服用的藥品,你快把那種藥給我。」不料,耆婆吐露:「世尊剛才服下的藥品叫作那羅廷,此藥品別人不能服用,除了轉輪聖王,只有成就菩薩如來,才能服用它。」提婆達多說:「如果你不肯給我,我會殺害你。」當時,耆婆害怕自己喪命,只好把藥物遞給他。不料,提婆達多服下藥後,卻患了一場大病,身心受盡苦楚,別人不能代他承受……。

 

藥品由於用法不同,有時會變成毒物。對於某人是良藥,對其他人也許成了毒物。如來服用的藥,被叛逆的提婆達多服下後,反而成了毒品,這一點非常有趣。

為什麼會這樣呢?佛經上的解釋是:

提婆達多心裡暗忖:「像我現在的下場,除了如來,沒有別人能夠救我。」當時,世尊明白提婆達多的心念,立刻從身上放出施藥的光明,照射提婆達多,結果,解除他的一切苦痛,讓他得以休憩。

這是因為世尊很同情提婆達多的苦惱,不忍心看他叫苦不迭。才放出佛的施藥光明,照射他的身心,解除他的苦惱。不過,以後的問題重重,難得罷休。

 

提婆達多病好以後,對世尊毫無感激的念頭。他反而指責世尊:「世尊出家成道,現在卻靠醫藥在謀生。」一位比丘聽到這個風聲,就去轉告世尊說,提婆達多沒有一點感恩之心。殊不知此事不是從今天開始,其間有一段因果,詳情如下:

從前,有一位國王叫作「一切施王」,國裡有一個病人很可憐,因為醫生說:「這樣嚴重的痛,只有靠有慈悲心的菩薩,懇求他用新鮮血肉才能醫好。」

一切施王聽到此項消息,立刻取出利刀,切下自己脾臟的肉塊遞給病人服下,總算把他的病醫好。

國主隨後好心詢問病人:「你的身體復原了嗎?」

病人答道:「已經復原了。」於是,國王很放心地叫他回去,不料,當他一出門,便跌在地上出血了。有人問他:「你的腳怎會流血呢?」

對方卻惡狠狠地答道:「因為他是個不合法的國王,作惡多端,荒淫無道,貪婪邪惡,害我在他的宮門前傷了腳,才會流血不止。」

他講得太過份了,簡直不像話嘛,一切施王好心把他從重病中救出來,他反而破口大罵國王。

佛陀為諸位比丘講究一段往事,說道:「當時那位一切施王就是我,那個病人即是眼前的提婆達多,我在前輩子發起慈悲心憐憫他,可是。他沒有報恩心,現在仍然這樣。」

當時,世尊也給提婆達多說出一首詩偈,意思是:忘恩負義的人,會受到癩病惡疾的苦報,或嘗到白癩的痛苦,只要沒有報恩心,都會得到這種下場。

所以,諸位比丘要有報恩心。

根據世尊的解說,提婆達多的忘恩負義和反叛心念,出自前輩子。提婆達多背著沈重的想業,由於這項惡業,他才受到痛苦,墜入地獄裡。

感激與報恩的念頭是人類與生俱有的善心,而提婆達多因為恩將仇報,虛榮心作祟,硬要裝病,服下如來的藥,才使良藥變成毒物。

若是一個充滿慈悲與智慧、閃耀著生命光輝的人,尋常的藥品放在他們身上,也照樣會有相當的藥效。凡是憂心忡忡、變成慾望奴隸的人,生命力會很衰弱。有些人失去善心,良藥對他們也只會成為毒品。

最後,輪到耆婆出場了。據說世尊為了解救提婆達多,從身上放出施藥的光明,自己反而生了一場病,耆婆用湯菜和野鳥肉,才把世尊的病醫好。

強化生命力的關鍵

除了《四分律》提到藥物變毒品的事惰,《賢愚經》上也有介紹,若從服藥的觀點看,其中也有濃厚的暗示意味。

《賢愚經》上的愚人當然指提婆達多。他居然敢向耆婆強求世尊服的藥,在這部經典中重視的並非藥的問題,而是藥量到底有多少?

《賢愚經》上有一段話說:當時,世尊身上得了風病,醫生特地在酥裡摻雜三十二種藥品,讓佛每天服下三十二兩。

世尊所思的風病,就是現在感冒之類的痛。

世尊應該服下那麼多藥量,因為他是佛,才會需要這些藥物作用,而對於提婆達多卻不適合。提婆達多有增上慢,各方面都還不如世尊。他不明白這顆嫉妒心,反而使自己的生命力衰弱。

因為生命力衰弱,會影響到服用的藥量。耆婆看見提婆達多的生命受制於熾烈的反叛心,怒不可遏,本想另外調配一副適合他的藥,份量上剛剛好——這是一位名醫應有的措施,所謂看病給藥,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服用同量的藥。

無奈,滿懷嫉妒的提婆達多,始終不肯屈服世尊,世尊服用多少,他也一定要服用多少,表示跟世尊平起平坐。耆婆警告他,服用過量反而有害,非生病不可,倘若服用量超過八倍,等於服毒自殺一樣。可惜,提婆達多聽不進去,強辯「我身跟佛身無異」,結果,馬上受到毒害,吃盡苦頭了。

「藥在身體上流注諸脈,身力微弱,不能消轉藥力,起身時肢節極端痛苦,他呻吟叫嘆,心煩意亂,世尊憐憫之餘,立刻伸手撫摸他的頭,才使藥效消失,痛苦解除,得以病癒。」

顯然,這是急性中毒的症狀,因為體力衰竭,藥性成毒,始終不能除去毒性作用。這樣一來,世尊才竭盡自己的生命力量救活提婆達多。

生命力的強弱,可以由本人平時的生命狀態來決定。提婆達多的生命力衰弱,起因於他極端嫉妒世尊,倘若他肯轉為感激的念頭,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增強。

誰知道他毫無感激的心念,反而大聲指責世尊,胡亂造謠。當阿難將此事轉告世尊時,世尊才將牠的心態淵源,一直追溯到過去世。

佛陀向阿難說:「提婆達多懷著不善心,企圃傷害找,不是始自今日。他在過去世也常常懷著惡心,想要殺害我。」

於是,世尊開始提到過去世的事情。有一位國王叫「梵摩達」,性情凶暴,一天夜裡,他夢見一隻野獸,金色輝煌。他清醒後,立刻召集一群獵戶,下令:「我夢見一條金色的野獸,你們一定要取牠的皮來。」一群獵戶私下商量,之後,選出一名能幹的獵人來。

這名獵人寧為別人,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懷著悲壯的決心,進入險惡的深山裡。不料,當他抵達悶熱的沙道上時,筋疲力盡,奄奄一息,死亡就在眼前了,此時,忽然從山裡跑出一隻金色野獸叫「鋸陀」,帶水和食物給那個獵戶,把他從死亡邊緣軟了回來。

獵人恢復生氣以後,心裡反而苦惱起來,眼前的鋸陀正是自己要獵取的金色野獸,然而,牠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但是,倘若自己空手回去,所有的獵戶同行非給國王殺掉不可,於是左右為難。

鋸陀終於向獵人表示:「為了救出那些人,我樂意獻上自身的金皮,一點兒也不悔恨。」

獵人果然剝下金色的獸皮,拿回去獻給國王了。佛經上記載,諸王看見菩薩的布施行,忍不住淚如雨下。之後,世尊繼續說:

「阿難呵,你要知道那時的金獸——鋸陀,正是我的前身。至於凶暴的梵摩達王,乃是今天的提婆達多……他以前要殺害我,今天仍然不懷好心,念念下忘,想盡辦法要傷害我。」

可見惡業的根源,來自過去世。提婆達多壓根兒也不想轉換過去的惡宿業,竭力活用藥品與毒物的本來特性,藉以強化自己的生命力。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佛教醫學倫理 前言 第2頁:第一部第一章 東方醫聖耆婆
第3頁:第一部第二章 耆婆的高明醫術 第4頁:第一部第三章 世尊與提婆達多
第5頁:第一部第四章 龍樹菩薩小傳 第6頁:第一部第五章 持水和流水
第7頁:第一部第六章 人生的苦痛 第8頁:第二部佛教心理學 第一章 阿闍世王的情結
第9頁:第二部第二章 佛教產科學 第10頁:第二部第三章 提婆達多的叛逆
第11頁:第二部第四章 親屬關係的衝突 第12頁:第二部第五章 提婆達多步入地獄
第13頁:第二部第六章 阿闍世與業病 第14頁:第三部佛教營養學 第一章 長壽與食物
第15頁:第三部第二章 佛教的營養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