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牛症談起—利生與自利
中國人有句俗諺說:「人定勝天」,西方人更以征服大自然為樂。當然,人類在經過百餘年的工業文明之後,現在已開始發現,漫無標準毫無節制地破壞大自然與生態平衡,最後遭殃的畢竟還是人類本身。
這一陣子在英國的狂牛病例子,就是最好的說明。
去年九月,一位英國神經病理學家在一位年僅十餘歲的少年腦部發現一個大的花朵形團狀組織,這是他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現象。後他又在一名CJD(惡急性海綿狀腦病變,即狂牛病)的少年患者發現相同的花案圖形,而CJD這種使人越來越衰弱的怪病,原本很少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事實上,他們兩人都曾吃過牛肉。
這一些或許可以說明人類自作孽不可活的例子。
到底狂牛病的起源是什麼?雖然其病源尚未確定,但英國政府的科學家認為最可能的來源,是那些作為飼料的死羊屍體,牠們全都死於羊搔癢症,這是和狂牛病類似的腦部疾病。
牛隻原本是草食動物,而把動物性蛋白質來餵養草食動物,實際上就好像讓他們吃自己的同類一樣。其危險性早在一九七九年就有科學家大聲疾呼及危險性,但英國政府直到日前才禁止以動物的肉和骨頭作為農場的飼料。
人類至今雖然已開始反省對自然的種種劣跡,但仍有些部分的行為人類仍然活在「人定勝天」的迷思裡。
佛在《未曾有正法經》卷一曾說到:「利益一切眾生而獲自利,不以自他而生分別」。又云:「譬如大地能生樹木諸藥草等,敷榮結實悉能成就,乃至萬物皆因地而有」。
人與其他萬物皆為大地所生養,之間彼此取得平衡,乃是相互保護的最好方式,是故利益眾生即是利益自己,反之違害眾生也就是違害自己。
人類各種殘害萬物的行動必須要立刻停止,破壞大自然生態平衡的迷思也要摒棄,雖然佛說「成、住、壞、空」,但是以人為的手段去干擾無常的進程,最後人類將毫無反應的時間,在無常還未在自然的程序下來臨以前,人們就會喪命在可怕的風暴中,狂牛病是一例,也是值得人類深思的最佳借鏡。
(摘自菩提長青)
狂牛症助長德國茹素風—飲食與生活的自覺
一般人對於德國人飲食習慣的印象,不外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豬腳和各式臘腸更是德國人餐桌上的名菜。事實上,愈來愈多德國人傾向於素食—自從英國牛肉發生狂牛症問題之後,雖然德國市場的牛肉多半是自產自銷,消費者仍不放心,肉類的銷售量已大幅下降。
德國農牧產業工會估計,最近兩週以來,德國牛肉在市場的銷售量至少滑落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五。許多餐廳在菜單上特別註明:「本餐供應的牛肉是本地牧場產銷。」可是,顧客們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還是儘量避免吃牛肉。
去年夏天因為新聞報導指出,部分市面上銷售的豬肉被發現含過量的荷爾蒙生長激素,消費者大為恐慌,豬肉銷售量大受影響。雖然最近才爆發出人類可能受狂牛症感染引發大腦病變導致死亡的問題,但是不少敏感的消費者在此之前早已盡量少吃牛肉。
肉類消費量曾經被當作經濟富裕的指標。不過,在九○年代,經濟富裕的德國,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已不再是富裕的表徵;大塊吃肉甚至和吸菸一樣,既不符健康原則又不合社會趨勢。一九八八年,德國人平均每人每年的肉類消費是七十公斤,到了去年已降為六十二公斤。肉類消費減少,主要是因為許多人傾向吃素,民意調查機構的統計顯示,德國目前素食的人口大約有一百萬人。
德國年輕人吃素的比例也相當高。北巴伐利亞地區的一項調查顯示,十四歲到二十八歲的年輕人,每二十人就有一人是素食者。成年人吃素的原因,除了宗教的理由,多半是基於健康的考慮。年輕人傾向於茹素則可能也是教育的影響。
德國的綠色運動組織鼓吹的「愛護生物」思想,讓年輕人對於動物「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最近電視上播出英國屠殺及焚燒病牛的鏡頭,顯示有關當局杜絕疫病的措施,然而,這不但無法解除人們對於疫病的恐懼,反而使得原本就不嗜肉的人們更加拒絕肉食。
從市場供需的原則來看,英國生肉及牛肉製品不能出口,應該對於德國畜牧業開拓海外市場有利。事實上,未來德國牛肉及牛肉製品的海外市場是否會因此成長,尚屬未知,但目前德國國內的牛肉消費已受到不利的波及。
自從醫學界指出,多吃素少吃肉可以降低罹患腸癌及心臟疾病的危險後,「如何吃得更健康」在全世界都蔚為風氣。畜牧業與養豬業造成環境的汙染,也是環保人士鼓吹降低肉品消費的理由。
愛好茹素的人特別指出,知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劇作家蕭伯納和行醫救人的史懷哲醫生等名人都是素食者,由這些素食者的典範來看,素食不只是個人飲食習慣的自覺,甚至被視為生活態度的自覺。
(摘自民生報)
一種健康又環保的飲食方式—素食浪潮又起
英國爆發狂牛症,令全世界談牛色變。根據外電報導,在狂牛症的恐慌下,倫敦麥當勞已經停止供應招牌的牛肉漢堡,改推出「蔬菜豪華堡」因應這一波牛肉危機。台灣目前雖然不在狂牛的暴風圈內,但是因此造成的肉食危機感,重新喚起人們對素食的重視。
事實上,早在狂牛症成為新聞話題之前,素食已經是世界飲食潮流中值得注意的新風潮,不但國內素食人口增加快速,近幾年國外也開始有具規模的素食組織出現。有趣的是,現代人學習吃素與過去基於宗教理由茹素,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因素,為此還有一個「新素食主義」的名詞出現,認為素食是兼有環保和健康雙重好處的飲食方式。
從小我的健康角度來看,現代攝食肉類和油脂普遍過多,吃素正好可以平衡這種偏重肉食的習慣。加上醫學研究報告顯示,無肉食譜的確有助降低人類罹患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素食因此在現代人心中和健康打上了等號。
從宏觀的角度看吃素,是因為肉食並不是一種符合經濟效益的飲食方式。西方的科學家做過研究,發現一畝田種植牧草養牛,只能生產一磅的蛋白質,但是如果直接種黃豆供人食用,卻可以產生十七磅的蛋白質,更何況動物飼養過程中,還會造成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除此之外,現代大規模經濟養殖制度也隱藏有許多問題,為了追求最大的養殖效率,牲口擠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過著極不人道的生活,過於擁擠的飼養環境本來就容易傳染疾病,飼主只好在飼料中摻入抗生素、荷爾蒙,一方面避免牲口染患疾病,一方面讓牠們快高長大,好賣價錢。打了過量針劑、吃了過多抗生素的豬、牛、雞以及魚塘裡的魚,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已經失去抗病力,一旦疾病發生,往往就是一場瘟疫災難。
吃肉有問題,那麼改吃海鮮吧!不幸的是,根據世界漁業資料顯示,全球海域的漁獲量近十年來有顯著減少的跡象,其中一九九二年全球海洋的漁獲量比起一九八九年時的最高量,就減少了將近五%。另外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長期追蹤觀察的結果,目前海洋中的魚類約有六十%都被歸為已充分捕撈、過度捕撈或捕撈殆盡的魚種。
造成全球魚種數目快速銳減的原因很多,環境污染只是其中之一。日新月異的漁撈技術、鬆懈的管理以及人類過度的捕食,都是讓現代人「食無魚」的原因。在走過數十年狂吃豪飲的揮霍年代之後,二十世紀末的地球,牛隻發狂、海洋逐漸被人掏空,或許人類真的應該認真坐下來重新思考我們的飲食方式了。
(摘自民生報)
給生活計畫新起點
莊佩玲
預防疾病從何做起?由生活、飲食控制著手是積極的做法。最近由美國引進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畫,就是提倡預防保健的觀念。
在飲食方面,「新起點」生活計畫希望達成「無油、無糖、無蛋、無奶」的目標。油脂和糖分容易增加熱量,對身體健康有妨礙,少吃為妙。「無蛋」提倡不吃雞蛋、鴨蛋及相關製品,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最好多吃蔬菜、水果,由此獲得植物性蛋白質較佳。「無奶」是不喝羊奶、牛奶及相關製品,因為牛、羊的健康狀況不明,飲用奶品不見得對身體有益。
這四大原則對一般人來說,實施不易,不過,可以朝向多食用自然蔬果、五穀雜糧,少吃肉類的方向努力。五穀雜糧包括杏仁、腰果、核桃等堅果類,富含蛋白質、鈣質。另外燕麥、小麥等麥類製品,含有豐富纖維質,對健康、防癌頗有功效。
生活中要注意的三大原則是運動、水分、陽光。運動必須每天做二十分鐘以上;一天攝取兩千CC以上水分;每天最好到戶外活動五分鐘左右,藉由陽光攝取維他命D,不過不宜過量。
改正吃肉的惡習—從「口蹄疫」談起
最近的「口蹄疫」事件已震驚台灣全島,從南到北,數十萬的豬隻活活被宰殺,經由電視報紙的傳播報導,社會大眾早已談「豬」色變,不敢再吃豬肉了!
其實這幾年來,在歷經「病死豬」、「狂牛病」、「口蹄疫」這麼多社會的重大事件之後,每一個吃肉的人都應當覺悟到:其實早在這些事件發生之前,多少年來,我們所吃的肉中,生病的、長癌的、有寄生蟲的,有傳染病的,含過量荷爾蒙抗生素的,未經檢驗私宰私賣的,真不知有多少多少?因為人心貪婪,不信因果,只要便宜有利潤,商人只求眼前暴利,才不管別人是否因此生病致癌。因而吃肉的人等於服毒一般,每天吃肉猶如慢性自殺,難怪現代人生病的人多,健康的人少,疾病猖獗,癌症肆虐到令人驚心動魄的地步!
如果今天的這些事件,能夠讓每一個吃肉的人覺醒,了解到吃肉不是件好事,從此不敢再吃肉了,那麼這些被殺死、被電死的豬牛也算死的功德無量。如果經過這麼大的事件後,人們還是執迷不悟,毫無忌憚,照常大魚大肉地吃,更嚴重的惡疾、傳染病,更不幸的事件將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到時候業障現前,再來後悔,再來補救,恐怕都已經來不及了!
吃肉的人,趁著這些事件,能夠馬上改正吃肉惡習的人最好,不能馬上改過來的,也要警惕自己逐漸減少吃肉的次數與份量,進而督促自己一步步完全斷除吃肉的惡習。果真如此,這些事件反而是台灣莫大的一種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