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頓飯,怎麼吃 (7)
小貼士
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肉、動物油、棕櫚油、椰子油、蛋黃、魚仔、蟹黃、動物內臟等。
碳水化合物不是糖尿病的「元兇」
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常常被人們想像為血糖的主要「創造者」,而被視為「公敵」。其實它也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按照其結構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
單糖是最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具有甜味,易溶於水,可以不經過消化液的作用,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和利用。
雙糖由兩個分子的單糖結合在一起,再脫去一分子的水後合成。常見的有蔗糖、麥芽糖、乳糖等,易溶於水,經機體分解為單糖後可以被吸收利用。有些成人的消化道中缺乏分解乳糖的酶,因而食用乳糖過量後不易消化,往往出現脹氣、腹瀉等症狀。
多糖由數百乃至數千個葡萄糖分子組成,常見的澱粉、糊精屬於此類,沒有甜味,不易溶於水,經消化酶作用最終也分解為單糖。
還有一類多糖,稱作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在腸道內形成廢渣,被排出體外,但是它們對人體有很重要的功能。人類的主食如米、麥、玉米和高粱中,約含有80%的澱粉。澱粉經過胃中消化酶的作用分解為葡萄糖後,由腸道吸收入血液,再由血液傳送到全身各組織和細胞。
葡萄糖在細胞內與氧化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並放出能量供身體利用。這是人類最經濟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佔人體所消耗能量的60%。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以維持體溫,另一部分儲存在一種特殊的化合物 三磷酸腺甘(ATP)中,然後組織再從三磷酸腺甘中獲得所需要的能量,進行各種生理活動,例如心臟跳動、肌肉收縮等。更為重要的是神經系統只能利用葡萄糖做能源,所以當人攝入能量過少導致血糖過低就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能量不平衡,疾病纏上身
能量總是在攝入量與消耗量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稱為能量平衡,評價體內能量平衡的公式可表述為:能量平衡= 攝入能量 消耗能量。
能量「正」平衡:攝入能量大於消耗能量,即能量過剩,並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而沉積。
能量「負」平衡:攝入能量小於消耗能量,這就是所謂「入不敷出」,這時體內儲存的脂肪會被「動員」起來提供能量,體重就會因此而減輕。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應使能量的攝入量與消耗量大體持平。如果能量長期不足,體內將逐漸損耗儲備的糖原、脂肪直至肌肉,可以導致骨骼肌退化、貧血、神經衰弱、抵抗力下降等。
而體形偏胖者則多屬於能量攝入過多或活動量過小,剩餘能量在體內轉變為脂肪沉積,形成中心性肥胖或超重。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膽石症、痛風等。
小貼士
如何判斷「高膽固醇血症」
臨床上將血清總膽固醇增高稱為高膽固醇血症。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大致分為以下三個等級:
合適範圍5.72 mmol/L(220mg/dl)。
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是導致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總膽固醇越高,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越大,時間也越早。血清總膽固醇每降低1%,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可減少2%。目前一般認為,將血清總膽固醇保持在2.1~5.2 mmol/L(90~200mg/dl)範圍內可能較為合適。對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或冠心病者,應將膽固醇降至180 mg/d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