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日期:2011-01-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證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道證法師編述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一、生理、物理方面的意義(利益)

1、佛家從來不對學者作「無理」要求。站立時,二足跟相距二寸,是很有道理的,觀察人體構造、骨骼:上身,因有一排脊椎骨(脊柱),在正中、偏後方,故比重上以中央後方(脊柱處)佔最大份量,此重量,在站立時,宜以二足跟平均承載。

 

┌二寸(是比脊柱寬度略窄些),正好可平均承載脊柱

│落下之重量。

├正好可使大、小腿內之「骨幹」正直。肌肉能均勻放

│鬆。(大腿內有「股骨」。小腿內有「脛骨」「腓骨」)

│。(脛音ㄐㄧㄣˋ、ㄒㄧㄥˋ、ㄏㄥˋ)(腓音ㄈㄟˊ)

└可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之角度合宜,

  不因受力不正而致磨損、退化。

二足跟距二寸

 

大家可以自己觀察實驗

 

 

1)若足跟太開:則二腿之「骨幹」歪斜,(各如斜塔,支持不久),且腿之肌肉拉力不均(疲勞),關節之角度不正,受力不均,容易磨損。

 

 

2)若足跟合併—腿骨亦不能正直,肌肉會較緊張。

2、二大趾—距八寸,(八寸是約與肩同寬)

上身最寬處是「肩」,與肩同寬,則已足夠承載,底面積已夠大,足以使重心穩固。

若不足八寸:(比肩窄),則底部比上部狹小,重心不穩。

若超過八寸:腿肌須緊張,且物理上不必要。

二、佛法(調心)方面之意義: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拜佛是「第一善」的緊密實踐
第3頁:拜佛經驗談 第4頁:禮佛方法及觀想
第5頁: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一〕為什麼要合掌? 第6頁:〔二〕為什麼不宜咬牙切齒?
第7頁:〔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第8頁:〔四〕為什麼站立時要以足跟支力?
第9頁:〔五〕為什麼站立時(1)要收下巴(2)後頸貼衣領? 第10頁:〔六〕為什麼拜佛須俯首(柔軟垂首)?
第11頁:〔八〕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 第12頁:〔九〕為什麼拜佛,手按地,下跪前,邊曲膝—邊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第13頁:〔十〕為什麼要手先按地,而後跪下? 第14頁:〔十一〕為什麼要屈膝跪地?
第15頁:〔十二〕為什麼跪下之瞬間,要充分活動「蹠趾關節」? 第16頁:〔十三〕為什麼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鬆?
第17頁:〔十四〕為什麼要跪坐於「二足跟之內側」? 第18頁:〔十五〕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第19頁:〔十六〕為什麼伏地時(1)肘宜撐開?(2)掌、指宜平貼整齊? 第20頁:〔十七〕為什麼禮佛要頭面(印堂、眉心)貼地?
第21頁:〔十八〕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第22頁:〔十九〕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
第23頁:〔二十〕為什麼恢復跪姿時,雙手宜收到膝旁?(勿離膝太遠) 第24頁:〔二十一〕為什麼起身之前,須先跪「翻腳掌」?
第25頁:〔二十二〕為什麼由「恢復跪姿」—「起身」,皆宜以「頭部」作引領? 第26頁:〔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第27頁:〔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對身心的利益 第28頁:差異對照表
第29頁:疑問與探討 第30頁:後記及感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1 8:31:24
_/\_
癸巳蛇年
新年快樂
智慧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