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拜佛經驗談

[日期:2011-01-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證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道證法師編述 

拜佛經驗談(一)

妙音法師 

拜佛點滴心得

末學以拜佛為日課已多年,當時不知道要求自己拜佛姿勢要合乎自然人體結構、生理法則,拜後常覺得很疲倦、手腕酸、頭暈、面色慘白,故感覺很困惑。後來,在一偶然的機緣裏幸遇  證師父,蒙她慈悲指導開示,方知原來是姿勢有誤而導致,於是就發心從頭學拜佛。

學拜佛本來是很簡單很容易,天真的小孩很快就學會了,而末學卻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最基本的動作姿勢改正,稍練熟練。因受舊習氣老毛病的障凝,加上學習能力差,所以學得很慢也很吃力。說來極慚愧,重新學習才發現自己以前連最基本的站立合掌,乃至起身方法都不會。站是三節六曲,合的掌是參差不齊,敬禮—脖子如鋼柱水泥,躬身—脊椎骨如鐵壁,又拜時重心常在腳趾不在足跟,翻掌如翻船。乃至不知呼而拜下,吸而起立,故常常拜得上氣不接下氣,喘噓噓!

回憶剛開始學拜佛時,全身是僵硬不靈活,筋骨是緊而不鬆,拜起佛來如老牛拖重車,稍用力即全身汗流如雨,才拜幾拜,衣服全濕。

在學拜中,常常抓不到要領—不知重心要在足跟,才合乎物理之自然重心。開始也不會用丹田之力躬身、退腹,連垂頭看腳跟中點都不自然—不知俯首垂頭要用自然力柔軟垂下,只會猛使力,結果矯枉過正,又弄得脖子很酸!

初學每拜一拜,從頭到尾都要全神貫注每一個動作是否正確,否則就會俯首而頭不夠垂(又偷偷仰頭,後頸僵硬),彎腰而脊椎不後拱(腹不後退),甚至忘記呼吸。方法錯誤就會拜得腰酸背痛、頭暈暈很辛苦,一點也沒有法喜感!

開始雖常錯誤「冤枉辛苦」(無法喜),還是滿懷信心繼續練習無止,立志非學好不可,即使需一年或兩年的時間,也要學拜下去,直到身心能鬆、筋骨會軟,每一拜都能自然、輕鬆、柔軟、法喜充滿!

因以前多年習慣,養成了「慣性動作」,當一打妄想,心不專注在當下這一剎那,「慣性動作」就領先出來,故要以高度「警覺性觀照」。

要把過去多年所慣用不正確的姿勢動作,改為正確的,實比新學者更困難(因有「慣性」障礙,當中還有許多小插曲—過渡期的反應與考驗。若沒有大願力的推動,相信一累就會退心不想拜了。因全身昔日有過舊傷或老毛病的地方,幾呼在拜佛中,有如清理水溝,都有一時性反應的酸痛。也幸好沒退道心,更提起信心與勇氣繼續拜下去,結果也因有反應,而得大改善。如因小時候頭受過傷,頸椎有問題,時常頭暈,在拜佛時,不知不覺地好起來,頭不再暈,頸椎也恢復正常;又右小腿不知怎麼地突然也腫起來湊熱鬧,又酸又痛,但繼續拜下去很快地就消失無蹤(垃圾清走了)。

末學從小丹田無力,多說話就喘,課誦唱念更是胸悶、氣短、難持續,也不會「仰臥起坐」。後來,因拜佛的關係,腹部自然變得有力,現在也能「仰臥起坐」,唱誦也能唱長音而不喘,學會深長呼吸。以前氣色不好、臉色蒼白、手掌很黃,很多人見到末學就會說:「你應該吃吃補藥」。而現在體質改變,氣色也好,不再有人叫末學吃補藥了。

由於拜佛身體有了種種的改善,心也比較能專注安定,更不必苦於種種「不必要」的症狀。使得末學對這合乎自然法則,醫學原理的拜佛方法,更具信心,對於拜佛深加好樂歡喜,一天不拜,就一天不暢快!

有人說拜佛要怎麼拜就怎麼拜,還要講究什麼方法不方法,正確正確!

要知「姿勢能導致健康,也能導致疾病」,關鍵就在如法與否!佛教示我們四威儀要「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其道理就在此。因每一個動作姿勢,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身心的健康,也大大地影響著我們修行的成就。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修行無障礙。不只拜佛,日常生活中各種姿勢的不正,或習慣動作的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脊椎歪曲,而壓迫血管、神經、內臟...等,因而引發出各種的疾病、憂惱、痛苦。

因此,既然有心拜佛,最好用對身心有助益的方法,是為明智之舉。最後,祝願有心學拜佛者,皆蒙諸佛護念、加被,能獲得此法寶,依而行之,福慧雙增,並發菩提心,歡喜念佛,同生極樂國。

拜佛經驗談(二)

台灣大學資管系副教授謝清佳博士 

終於得到了自然又輕鬆的拜佛方法

上道下證法師問我:願不願寫一篇拜佛的心得和蓮友們分享?因為從拜佛中得到殊勝的歡喜和舒暢,因此,欣然願樂,不揣庸愚,以野人獻曝之心,寫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互相切磋。

很多念佛人,以拜佛為日課

記得十多年前初學佛時,得遇一群念佛人,他們大多數都將拜佛列為日課,或二十四、或四十八、或六十、或一百零八、或二百、或三百、或五百、或六百。而我從完全不會拜佛,以自己揣測的外行拜法,向他們學得了一般的頂禮法,而從四十八拜開始,加到一百零八拜,也就以一百零八拜為定課,持續了數年。後來有因緣接觸到密教大禮拜,初學時比較難,但一旦掌握其中要訣,就如魚得水,全身貼地的剎那,好像一時之間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無所罣礙。所以,就改為大禮拜。

手術後,拜佛大受影響

自得患乳癌,切除右邊乳房之後,醫生就告訴我:「從此以後,右手臂不能打針,也不能量血壓。」初聽之下,不知其嚴重。其後,右腋下時常脹痛,右肩緊而痛,甚至痛到右肩胛骨,又有時右臂感覺像是脫臼般地難受。這大大地影響拜佛,往下拜時,要用手支撐全身重量,拜起時,又要用手用力撐起,右臂右肩會受力過多而難受,稍微拜多一點就不舒服。尤其是大禮拜,往下拜時,要用雙手在瞬間撐住全身重量往下滑,受力特別大,即使不多拜,也會不適。所以,雖然很喜愛大禮拜,也只好不再強求,日課改回一般的拜佛。我之所以沒有放棄拜佛是因為不拜也會難受,想想:就算拜得很累,總比不拜好,所以仍然照樣拜佛。

拜懺消業力量大,卻因拜法不當,拜得很艱苦

患病之後,體念到自己業障深重,而一切業障,從懺悔滅,於是就開始拜懺。我所用的懺本是夏蓮居老居士晚年最後的著作《寶王三昧懺》,其中不但詳細開示了懺悔的道理,要生起慚愧心,後不再犯,並融入了無量壽經的要義。黃念祖老居士說此懺本:「以法藏因行,為自典範,彌陀果證,作我依歸....。寓理懺於事懺,人人皆可入手。」就以此懺為定課,每月拜一次。

懺本前半,或跪著誦懺文或禮拜,約一小時,後半則稱一佛名一拜,連續拜近三百拜。這對手術後的我,是一大挑戰。每次拜懺之前,都要自己勉勵自己一番,發一發大願,鼓足勇氣和精神,然後再拜懺。拜完之後,好像完成一件大事,但或多或少都會不適。蓮友們看剛拜完懺的我,會問說:「啊!你怎麼臉都腫起來了?」手腕因用力撐起會疼痛,腳也會酸痛,尤其開過刀的右腋下和右上臂也很難受,會脹痛。還好不至於痛到不能忍受,想想可懺悔消消業障,不僅是自己的業障,一切眾生的罪業,甚至是謗佛謗法的重罪,亦皆代為禮懺,所以也就行之經年。

欣聞有「拜三百拜也不累不喘」的拜佛方法,很欣慕卻無緣獲得

前年暑假,聽上道下證法師錄音帶,其中提到拜佛,說一次拜完三百拜,既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剛剛拜了第一拜那樣。心想:這真不可思議,若能如此就太好了。於是就把錄音帶聽了好幾次,照其中的提示,自己摸索著開始試拜,雖然改變了拜的動作,由於自己領悟不夠,完全未能進入情況,不清楚法師是怎麼一個拜佛方法。

佛力加被,取得四頁拜佛講義,如獲至寶,開始自學

如是又過了一年,大概心裡一直有這個祈求和願望,終於取得一份拜佛的講義,有四頁紙,有分解動作,還有簡單的圖示,容易明瞭,如獲至寶,仔細閱讀之後,就依講義的說明開始拜。果然比自己原來的拜佛方法省力多了。首先最大的改善二手的手腕不再痛了,腳也不那麼酸了。雖然現在看來當時其中很多動作和用力的方法都還不對,不能自然放鬆,但已經有很大的改善。講義上說拜佛是都攝六根、動中之定,才曉得不只是禮佛而已,還是一項觀照自心的行法,只是不知該怎麼下手去作。

拜得吃力,是因為不會放鬆

開始拜佛,自己覺得最吃力的分解動作是下面五個,這五個動作做不好,主要是太緊張,心有所求,不能放鬆,動作不標準,就會拜得很吃力,放輕鬆,就自然能拜好。

一、躬身

 

從胸口、胃、腰、小腹到膝蓋往後退成一個自然的弓形。開始的時候,脊椎僵硬,很難做得很標準。但是每天拜,就會每天改善一點點,日積月累,就動作越來越輕鬆,姿勢越來越標準。不要期待一下子能做得很完美。為山九仞,功在不捨。我自己是半年之後,才覺得可以很輕鬆而自然地做到這個動作。年輕的蓮友,可以很快做好這個動作,台大晨曦社的同學,很多位都很快做到,不像我拜了半年之久,才做到。其實,放輕鬆,就能很快做好這個動作。我是自己刻意用力讓身體成一漂亮有弧度的弓形,其結果當然不會自然。放鬆來做,不用力,反而就弓得很自然。

二、曲膝

 

 

正確動作

此係練習中拍攝,小腿不夠垂直,動作未達標準。

錯誤動作

這動作大概是大多數人最有問題的一個動作。要點是曲膝往下蹲時,重心要放在二個腳跟間的中心點上,也就是完全用二個腳跟做著力點直到雙手能按地。小腿要保持正直,初學時,很難做到,要不就小腿傾斜,用腳掌著力;或臀部蹲得不夠低;或中途頭仰起、頸僵;再不就合掌的二手向前斜著出去超出腳底面積,而致重心不穩;也有重心向後超出了腳後跟而坐倒在地的情形。屢試屢敗,甚至還起一心念認為這個動作是否違反力學原理,根本做不到吧!其實,這個心念是最致命的障礙,殺傷力最大。學佛學不好,也往往就是由於這種要命的「自以為是」的念頭。好在,我對法師有大信心,放輕鬆,反覆練習,目前不能說做得很標準,但可以很輕鬆地做這個動作。確實,在小腿垂直,腳跟著力的情況下,膝腿最不費力氣,拜久了也不會傷到膝蓋。

三、兩膝下跪,下跪後兩膝和兩手在地上成一直線

蹲下後,二手前伸觸地,稍用力撐住,膝蓋就往下跪,跪下後,兩手和兩膝在地上成一直線。我以前的拜法是兩手超兩膝前約十五至二十公分,跪下時是兩膝在後、兩手在前,用兩手來支撐一部份身體的重量,因此兩隻手腕受力不小。剛開始,學兩膝和兩手成一直線往下跪時,總不對勁,總不順暢,總覺得「是不是把講義看錯了?」,看了好幾次,沒錯,就堅持照講義去拜,大約一個月就順暢了,能很自然地做到。也體會到,這種拜法,減少了二隻手腕的受力,手腕不會因拜久而不適。

四、跪坐

兩膝下跪後要跪坐,也就是臀部要坐在向上翻的兩腳腳跟內側。初學時,足踝關節僵硬,不容易做到,坐下時足踝會疼痛,但坐久了就不會了。我的經驗是大約二、三個星期就坐得很好。

五、深吸氣

五體投地後,翻掌迎佛足,接著,要趁深吸氣起身。我開始學拜時,深吸氣做得不夠,但是這個動作不難,只要提示一下,人人都能做得很好,且無需反覆練習,就能做到。只是要記得作深吸氣。

每天拜三百,爬山四小特無疲憊

我從去年十月起每天拜三百拜,因為每天時間有限,拜佛的時間增加,就要犧牲運動的時間。曾經每天跑大安公園四十至四十五分鐘,跑了一年。後改為快走配合拍手一小時,也約有半年左右。為了多拜佛,就停掉了這些運動。當然,曾經顧慮,如此會不會影響體力。但是拜佛拜得很歡喜,就不管那麼多了。久未爬山的我,上個月特別選擇了一個週日跟李豐醫師爬山,來測測自己的體力。結果很高興,隨他們夫婦走完四小時山路,不覺得疲累,一路上也跟得上他們的速度,他們可是天天爬山的爬山健將呢!可見,拜佛能維持很好的體能。

脊椎自然調整,整脊師大吃一驚

陰曆年前,小女從紐約回來,一下飛機就說溜冰跌了一跤,要作脊椎矯正。我帶她去找一位熟悉的治療師治療,他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我們認識近十年。自己也順便做矯正。誰知他一邊做一邊很吃驚地說:「謝教授,你不一樣哦!你真的不一樣哦!你的脊椎和旁邊的韌帶都不一樣了。你有十個月沒來,照過去,一定要一兩個星期才能把脊椎調開,可是今天一下就全開了。」他問我,你到底做了些什麼?我很高興而大聲地回答:「我拜佛啊!」。

血壓脈搏都不知不覺改善了

開刀之後六年以來,血壓都在90/60而脈搏也只有一分鐘六十下。儘管努力作各種運動、打坐、吃中藥,都未見改善。前二、三個星期,在我依上道下證法師拜佛方法每天拜三百拜約半年之後,隨興經過住家附近的小診所,去請醫師清一清耳朵。清完之後,看到桌上有血壓計,就請醫師量一量血壓,結果出乎意料的,不是多年來的90/60,而是110/70。回到家就心血來潮自己測一測脈搏,脈搏也不再是多年來的六十,而是七十。這都是拜佛不可思議之功效。

邊拜邊唱邊聽,邊想阿彌陀佛,訓練一心念佛,並使丹田有力不怕冷

當拜佛的動作熟悉之後,就依法師指示加上唱誦佛號,每一拜拜下去吐氣時唱一句六字洪名,起來吸氣則不唱。開始也唱得很離譜,拜不到一半就沒氣唱了。想用二口氣唱卻又不想違反法師所教。就硬著頭皮一口氣唱,每唱一句之後,總要趴在阿彌陀佛面前,大喘三四口氣才緩過氣來。有一次唱到沒氣還拼命唱,結果右邊胸口悶痛了一天。這下子就不敢強自妄為,而做了兩個調整:(一)拜前深吸氣,吸得很滿很滿再拜唱。(二)拜下去,若實在氣不足,就再吸一口氣唱。如此拜了二個多月,就變成不必刻意深吸氣,也能夠很自然地一口氣唱完。配合呼吸拜佛,很快全身發熱。我直說今年冬天不冷,後來發現,或許是拜佛的效果,以前冬天我穿的衣服總比我先生多,現在卻發現,常常我只穿了襯衫和背心,而他卻穿著厚夾克。另外,參加寺廟早晚課或打「佛一」時,發現自己唱誦的聲音比以前宏亮有力多了。其實,更大的收穫是拜佛時專心地唱,專心地聽,專心地拜,專心地想阿彌陀佛,能訓練一心念佛,增長定力。一心嚮往成為一個老實的念佛人,這是我醉心於拜佛的真正原因。

艱苦變歡喜,越拜越輕鬆,疼痛不藥而癒

依上道下證法師的拜佛方法拜佛,我的親身經驗是的確很省力,能攝心也能比較放鬆,一天拜三百拜,不再是一件艱苦的功課,而變成很歡喜的功課。有時,搬了重物,右臂右肩已很不舒服;或是已經上了六節課,很疲累,晚課還有一百五十拜,堅持拜下去,每次都很驚奇地發現,大約二十至三十拜之後,右臂右肩的不舒服反而消失了,人也不覺得疲累了。

堅持拜佛,增長一心向佛之定力,期待成為一個真正老實的念佛人

這套拜法,和一般人習慣的拜法不同,所以要有信心堅持下去。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自己在家以為拜得很好了,和蓮友們切磋之後,才發現很多動作不標準,要再調整,就忽然覺得怎麼也拜不好,很沮喪,但要堅持下去。自己還體會到:佛法是無盡藏,進步了還要再進步,不能固步自封,永遠要以寬鬆的心開發湧泉,拜佛亦復如是,要深具信心,一旦信力圓時,全成佛力,自心本具之功德,會源源不齗而無止盡地開顯。我只是一個初學者,因為無形中獲益良多,不管是身體方面還是定慧修行方面,所以很樂於寫下心得和大家分享。最後,我很感激佛菩薩給我這麼好的因緣,能學習這套拜佛方法,也很期待,自己能拜著拜著,眼望著西方故鄉的風月,想念著阿彌陀佛親切的慈容,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娑婆遊子回歸故鄉,而生起真實的信願,增長一心向佛的定力,成為一個真正老實的念佛人。也祈願天下所有的念佛人在走回西方老家的路途上,都有殊勝的因緣。阿彌陀佛。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品

虛空界盡

    我禮乃盡....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拜佛是「第一善」的緊密實踐
第3頁:拜佛經驗談 第4頁:禮佛方法及觀想
第5頁: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一〕為什麼要合掌? 第6頁:〔二〕為什麼不宜咬牙切齒?
第7頁:〔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第8頁:〔四〕為什麼站立時要以足跟支力?
第9頁:〔五〕為什麼站立時(1)要收下巴(2)後頸貼衣領? 第10頁:〔六〕為什麼拜佛須俯首(柔軟垂首)?
第11頁:〔八〕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 第12頁:〔九〕為什麼拜佛,手按地,下跪前,邊曲膝—邊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第13頁:〔十〕為什麼要手先按地,而後跪下? 第14頁:〔十一〕為什麼要屈膝跪地?
第15頁:〔十二〕為什麼跪下之瞬間,要充分活動「蹠趾關節」? 第16頁:〔十三〕為什麼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鬆?
第17頁:〔十四〕為什麼要跪坐於「二足跟之內側」? 第18頁:〔十五〕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第19頁:〔十六〕為什麼伏地時(1)肘宜撐開?(2)掌、指宜平貼整齊? 第20頁:〔十七〕為什麼禮佛要頭面(印堂、眉心)貼地?
第21頁:〔十八〕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第22頁:〔十九〕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
第23頁:〔二十〕為什麼恢復跪姿時,雙手宜收到膝旁?(勿離膝太遠) 第24頁:〔二十一〕為什麼起身之前,須先跪「翻腳掌」?
第25頁:〔二十二〕為什麼由「恢復跪姿」—「起身」,皆宜以「頭部」作引領? 第26頁:〔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第27頁:〔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對身心的利益 第28頁:差異對照表
第29頁:疑問與探討 第30頁:後記及感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1 8:31:24
_/\_
癸巳蛇年
新年快樂
智慧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