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也是修行
(一)
王陽明有一次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
王陽明就對身旁的學生說:「你們聽,他們在講道。」
學生說:「老師,他們是在吵架。」
天理、良心要求別人是在罵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講道。與人相處,「講話」是一種很切實際的修行,語言的讚美是一種佈施。是非常因講者、聽者、第三者無心地搬弄而惡性循環。大家都知道,是非止於智者,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而破壞掉這份難得的因緣。
(二)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音聲,常是是非煩惱的因由,故佛門常教我們要「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還有維摩居士的「一默一聲雷」都是很發人深省的棒喝。
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說,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有一位青年前來請他教導演說,並說明演說如何重要云云。蘇格拉底等他說了半天以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說:「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不講話。」
俗云:「一言折盡平生福」,謹言實在是修身要件。
(三)
「言語之於我們,乃在使我們互相做悅耳之辭。」無意間聽到徒眾的談話,措辭實在值得商榷,如:
「是我拉他來的。」為什麼不說「是我請他來的。」
「這是我管的……」為什麼不說「這是我負責的……」
「我調查大家都很高興。」為什麼不說「我知道大家反應都很高興。」
「你聽我的。」為什麼不說「我們來溝通一下。」
「你可別後悔。」為什麼不說「你不再考慮嗎?」
「你要給我小心!」為什麼不說「你還是謹慎點好。」
……
同樣是中國字,為什麼不加點兒潤滑?不僅聽起來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真是辜負中國文字之美。
晉武帝司馬炎剛登上皇位的時候,一天,他占卜得了個「一」字。按當時的迷信說法,帝王傳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數目字的多少,中國向來以三、六、九為吉祥數字,占卜得了個一字,晉武帝心裡當然有點悶悶不樂,連群臣也大驚失色。
這時,侍中裴楷就上前進言道:「微臣聽說『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神』得到一就靈妙,『谷』得到一就充盈,『萬物』得到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能統一,人民都忠貞於他。」短短的一席話,說得晉武帝轉憂為喜,群臣也對裴楷的善對由衷歎服。
可見任何一件事,都沒有絕對的,說得好,即能轉憂為喜,轉悲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