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喜歡釣魚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釣到大魚就必須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魚餌。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
聰明的農夫知道老鼠會來偷吃倉庫裡的糧食,所以事先設了一個可以讓老鼠空腹進去的小洞,只要老鼠吃一點兒糧食就鑽不出來,到時就可以「甕中捉鱉」。
老鼠不知道農夫的計謀,看到有這種便宜可佔,便一狠心餓了兩天,順利地鑽入糧倉,而當它美餐一頓後卻怎麼也爬不出來了,所幸的是農夫對這檔子事疏忽了,老鼠才在又忍餓兩天後得以鑽出,逃之夭夭。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應該得到深刻的啟發:必須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事事才能如魚得水。
生活不是單純的取與捨,不要斤斤計較失去的,有時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人生難免有空白和遺憾,夠成熟的人才懂得該放棄時放棄。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創作出精彩的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以捨為得,妙用無窮
捨,在佛教裡就是佈施的意思!佈施,就如播種,種一收十、種十收百、種百可以結果千千萬萬。所以無論是誰,如果希望長命百歲、榮華富貴、眷屬和諧、名譽高尚、身體健康、聰明智能,先要問:你播下了春時種嗎?
捨得捨得,以「捨」為「得」。如果我們不能了然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就不容易明白「以捨為得」的妙用。在田地裡,沒有播種(捨),哪裡有收成(得)?對於親戚朋友,你不先跟他們往來,平時沒有送禮致意,又怎麼能獲得他們的回禮相贈呢?
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能得到別人的讚美;給人一個笑容,你能得到別人也對你「回眸一笑」!「捨」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捨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捨」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麼肯「捨」給人,怎麼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捨財;自己有道,才能捨道。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捨」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