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與人緣
一天要會見許多訪客,有些客人向我合掌後,還會加一句:「大師!我能跟您握個手嗎?」一天下來,不知握了多少次手。徒眾送茶給我時,我竟然忘情地要伸手去握手,惹得大家都笑起來。
「握手」代表一種熱情、一種禮貌,風俗起於十字軍東征時代,那時敵我分別只有宗教信仰一項,所以敵我難分,兩人握手是表示手中沒有武器,不存敵意,那當然就是朋友了。此風俗一直流傳下來,成為今天各地通行的見面禮了。
***
中國有句老話「禮多人不怪」,這個禮除表現在行動上,還表現在一套應對的語言上,例如,見面就問:尊姓、大名、貴庚、仙鄉、尊翁、令堂、貴幹、勞駕、多乘教誨、多蒙賜教。。。。。。等。大家都是「以禮相對」,不容易衝突。
在今日的叢林寺院裡,來自於十方的衲子,也有一套叢林的用語,能使大家「口和無諍」的和平相處。例如:上下、法號、大名、令師、貴常住、禮座、接駕、法駕、告假、請開示、慚愧、晚學、大德、學人、不敢打擾、慈悲開示、慈悲原諒、您好威儀、您真親切、您很發心。。。。。。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性格,但是有了一套禮貌性的語言,彼此也就不容易起計較、不容易有爭執了。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之所以一言不合就相互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問題就在於沒有一套「承受教誨」的語言,甚至一不小心就用了質問的語氣,因而針鋒相對,惹禍上身。
一個人,如能學習無諍的語言,例如:請、對不起、謝謝你、非常抱歉、非常慚愧、打擾你了、感謝給我學習的機會、我能為您服務什麼嗎?久仰大名、幸會幸會、多承關注、請多指教、豈敢豈敢、不吝指教等等。經常把這些客氣、尊重的話語掛在嘴邊,人際之間必然會泯去許多無謂的計較,必然會消除許多煩人的糾葛。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我不要求徒眾個個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應對得體,如果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裡帶扶掖,能抱著如此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
***
「禮」是一種規律人們外在行為的規範,使心和行為、實質和形式達到調和,是人格圓滿境界,故孔子常說:「恭而無禮則勞,憤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故「禮」之用,以和為貴。
在團體中與人相處,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氣、和平、和好、和悅、和順、和祥、和衷共濟、和氣生財!
我常以四句話提供給大家,來改善人我之間的關係。
「初見三句話」,大家初見面講三句好話,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氣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見面時,面露笑容。
「爭執一回合」,有爭執時,只限一回合一句話,不要一直爭下去。
「讚美要適當」,稱讚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關係定能和諧、改善。
眼睛以睡眠為食
有人說睡覺是生命的奢侈品,有人說睡覺是人生的必需品;
有人說睡多了會變鈍,也有人說睡不夠會變笨;
有人說睡覺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也有人說睡覺是為了打發多餘的時間。
適當的睡眠是休息,休息是為了下階段的精進。
人要吃飯才有力氣;身體的結構,眼睛以睡眠為食。人,最好不要熬夜,經常熬夜成為習慣,當你想在正常的時間入睡,當然就難上加難了。難以入睡的人,都是因為生活起居作息無定,或者思慮過多、精神衰弱、妄想顛倒;假如我們忘記境界、忘記是非人我,一夜安穩,早睡早起,心思單純,工作有序,那就不怕不能入眠了。
能忙能閒皆是福
有人說「能吃」是福,我說「能拉」也是福。
有人說「能睡」是福,我說「能醒」也是福。
有人說「能坐」是福,我說「能忙」也是福。
***
徒眾每次跟我通電話,末了總要加一句:「師父!您不要太辛苦,早一點休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有忙不完的事?
其實人生在世,總離不開工作,能工作也是一種福氣!
我總認為:
想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要工作。
想要獲得事業的成功,要工作。
想要改善自我的生活,要工作。
想要知識學問的充實,要工作。
想要福國利民的成就,要工作。
想要他人接受的代價,要工作。
想要大家心裡的讚美,要工作。
想要實現佛國的理想,要工作。
如果懂得忙裡偷閒的巧妙,那也是一種情趣。
「忙裡山看我,閒中我看山;
相似不相似,忙總不及閒。」
***
因為忙,每每在高速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稍作休息,睡睡醒醒、醒醒睡睡間,腦海裡似乎有很多事情待辦,可是一睜開眼,又覺得沒有什麼事,人家說「情到深處無怨尤」,這或許就是「事到多時自超然」吧!
超然的境界不是丟下不管,而是經過很多不平凡的經驗積累,而這些經驗是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處人時藹然,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