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聽佛學大師講24堂人生智慧課:修身養性 心悟人生真諦 諸葛文

聽佛學大師講24堂人生智慧課:修身養性 心悟人生真諦 諸葛文

前言

[日期:2011-03-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諸葛文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前言

  禪宗大師聖嚴法師有雲:“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休息,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智慧,但禪同時也是所有的現象,它無所不在,處處皆是。釋迦牟尼佛曾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佛法,我們也能這樣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禪的佛法。”

  聖嚴法師的偈語,無疑在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指點迷津。佛,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既在西方的靈山,又何嘗不是在俗世的鉛華裏;禪,其實沒有那么高深,既是苦思冥想後的大徹大悟,也是行住坐臥間的心領神會。沿著聖嚴法師手指伸出的方向,我們會發現,佛與禪,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裏。

  佛法與禪道,是淨化世人心中貪嗔癡的清泉,是焚盡妄執、疑惑、愚昧的烈火。不學佛,不參禪,猶如人生的天空總壓著一塊巨大的黑雲,那些神聖的佛性之光無法照進,人生就此混沌一片。縱然享盡俗世諸般樂,靈魂得不到升華,待肉身毀滅的那一天,靈魂恐墜阿鼻地獄。世人皆想升極樂世界,但佛家講因果業報,沒有種下善緣,又怎么會有福澤臨身?

  縱觀當下,人心難測。浮躁、焦慮、自私、狹隘、貪婪,種種心毒將世人的一生折磨得淩亂不堪。而在這嘈雜的紅塵裏,每一個人似乎都有一種窒息感,因各種各樣的事情撕扯著內心--上學、工作、就醫、住房,諸般問題猶如一個個緊箍咒,將人的身心囚禁在一個很小的世界裏,小到只有自己沒有他人。這樣的人生,只能在佛家所說的苦中等待著老去。

  那么,如何才能解脫?

  答案是修心。佛家說萬種業緣,皆由心起。一念之間,可以仁慈,也可以殘虐;一念之間,可以寬恕,也可以憎恨。放下與貪戀,忍讓與爭奪,這些都存乎一念。世人想拯救自己,就要修一顆“一念之間皆是善”的佛心。

  而修心的諸般法門,已經被本書化為一篇篇意味深長的文字,在深入淺出的語句中,助你渡過心靈的苦海,尋到心靈的淨土。

  本書旨在解除每一個人內心掙紮的苦痛,還年輕人以陽光健康的心態,贈老年人以曆經滄桑的從容,讓整日奔波的人有一個心靈的港灣,讓無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靈的廟堂。教導世人如何看待現實生活中的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應該秉持什么樣的心態。總之,本書旨在以“通俗佛經”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禪性。

  本書共有三大特點。

  一是哲理性,本書延續了星雲大師所著的《寬心》、《舍得》語言哲理深奧的特點,以佛學大師的禪語起始,又以讀罷文章後的感悟作結,首尾遙相呼應,而且每一篇字裏行間都彌漫著回味無窮的佛禪意蘊,每一個佛禪故事都起著醍醐灌頂的妙效。

  第二個特點是廣泛性,本書涉及現代人的工作、家庭、婚姻、愛情、交際、職場等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剖析人生的種種境遇,用佛法禪道為世人指出在生活中獲得快樂的法門。

  第三個特點是趣味性。本書將“學曆門”、拜金現象等諸多社會中的熱點話題信手拈來,從佛家的角度進行鞭辟入裏的分析,加以一針見血的詮釋,助世人在回味這些熱點話題尚未散去的餘溫中,細細領悟深藏於世間萬象的妙理,在輕松諧趣中看到佛法禪道的身影。

  以上的三個特點融會貫通,將佛法禪道的神秘面紗層層揭開,讓你在驚呼佛法禪道原來如此簡單之餘,領略那一份無窮無盡的奧妙。

  編者

  2010年8月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提要 第2頁:目錄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課 心與性: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5頁:第二課 淨與靜:無欲則剛,淡泊明志心自遠 第6頁:第三課 因與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第7頁:第四課 慈與悲:世有平等,然後有真慈悲 第8頁:第五課 空與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第9頁:第六課 福與禍:福禍總相依,切勿悲與喜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