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來說,沒有必要去達到一個所謂的真如世界。因為真如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達到的。在《華嚴經》中,真如被稱作"理法界",即實相世界。山川、河流、植物和動物等等所構成的世界,在那兒,每一事物似乎都有各自的位置,則被稱作"事法界"。但是這兩個法界並不是分離的。它們是一體的,好比波和水。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它們被稱作"理事無礙法界"。在現象世界中,事物之間互即互入,一法即萬法,萬法即一法,故稱"事事無礙法界"。這就是《華嚴經》中最後所提到的"四法界"。中國唐代法藏禪師是華嚴宗最偉大的學者之一,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妄盡還源觀》,談到了種種觀法,可以幫助我們破除錯誤的觀點,返本還源。戴維·波姆(David Bohm)提出了一種理論,叫做"象外秩序和言詮秩序"(the implicate order andexplicate order,"implicate" 意思是"含暗的東西",相當於我們漢語中的象外之旨,言外之意。故"Implicate order"譯作"象外秩序"。"Explicate"意思是"解釋"、"說明",故譯作"言詮秩序"。前者代表的是事物的真實狀態,後者是我們人類對前者的一種解釋、理解。前者是一種真實的秩序,後者是一種現象的或解釋的秩序。 譯者注),這一理論非常近似於"事事無礙法界"。波姆認為,所有被認為是相互獨立而存在的諸現象,都屬於言詮秩序,在這一秩序中,事物的存在似乎是互相外在的。然而,假如我們深入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每一事物都是與整個宇宙中其它所有事物相聯繫的,從一個粒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宇宙,宇宙就包含在一個粒子當中,並且由它而產生。這樣我們就引向象外秩序的世界,"在那裡時空不再決定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還是相互獨立"。根據波姆的想法,現代自然科學必須從象外秩序的整體出發,這樣才能夠瞭解每一現象的真實性。在科爾多瓦(Cordoba)會議上,波姆講,"電子永遠是一個整體。"這個觀點非常接近《華嚴經》中"一多不二"的觀念。假如波姆願意在他的探索領域中繼續走下去,並且全身心地練習坐禪的話,他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結果,並在物理學中引起一個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