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劍橋Trinity學院舉行的一次關於心物關係的講座中,物理學家愛文·舒羅丁格爾問,意識應該是單數還是複數。他的結論是,從外部來看,似乎有很多心,但是從實際來看,只有一個心。舒羅丁格曾經受過吠陀哲學的影響。他對被他稱之為心的"算術悖論(arithmeticai paradox)"很感興趣。我們已經知道,一和多的分別是由概念製造出來的一種度量。只要我們還拘繫於這種分別,我們就成了算術悖論的囚徒。只有當我們明白了事物間互即互入的本性,我們才能夠獲得解脫。實相既不是一也不是多。
唯識學把"心物的圓滿統一體"描述為宇宙萬象於中影現的鏡子。沒有萬象,也就沒有影像,沒有影像,也就沒有鏡子。人們常用無物能將其遮藏之大圓鏡這個意象來描述心。據說宇宙萬象都被它儲存在一個儲藏室中,這個儲藏室叫做"阿賴耶"(alaya)。這個儲藏室中的財產及其所有者是同一個東西。根據唯識學的看法,阿賴耶含藏著所有物質現象、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的種子。與此同時,它還充當知識主體和客體賴以建立之基礎。阿賴耶不受時空的拘限,相反,事實上時空是由阿賴耶識產生的。
對唯識學而言,最要緊的就是要弄清法相。法相分三類:清淨相或實相本身(即法體,Svabhava)現相或概念化的可見之對象(即共相,Samanya-laksana),以及保存於記憶中、當因緣具足時可以顯現於心中之純粹意象或概念化的對象。(這三種法相,第一類,法體,是就本體而言,第二類,共相,是就物質現象而言,第三類,心法,是就精神現象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