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早上〉禪修應具備的基本佛教知識
一、佛法的基本原則──「三法印」
佛法和佛教不同之處在於,佛法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言教,而佛教則是團體。佛所說的原則以及根本教義是不變的,可是佛教會因環境背景的不同,以及每個人根性的差異,而形成不一樣的佛教。佛法基本不變的原則為「三法印」,是相同的,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到現在,還沒有人能推翻。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1.諸行無常:從佛的角度來看,諸行是無常的。「行」主要指的是心理現象,心理現象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無常的,只是一點一點的在生滅而已。2.諸法無我:諸法是包括所有一切的法,五蘊裡只有心法及色法,但色、心二法包涵了無限的法,也就是精神的與物質的。一切精神和物質的現象,全部都是無我,實際上就是空。3.涅槃寂靜:能夠實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能從煩惱的生滅而得寂滅,生滅滅已,是為寂滅。一般「生滅」的解釋,是不再生、不再死,而佛陀的根本意思是實證空性,煩惱不再生滅,沒有煩惱生,沒有煩惱滅,是為涅槃。譬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雖然色身還在,但因為煩惱已不再生滅,所以那個地方就稱為寂滅道場。
三法印就像是鼎的三隻腳,缺一不可。因為無常所以無我,任何現象都是在變幻不已中,尤其是身體的物質現象及生理現象。以心理現象為例,剛才跟現在的想法不一樣,昨天跟今天的想法又不同,諸位來參加十天禪修,你們的想法是會有些改變。又譬如兩個人要結婚時,總是海誓山盟,認為海可以枯、石可以爛,愛情則永遠不變;沒想到結婚一段時間之後,兩人的想法不一樣了,不是想征服對方,就是要控制對方,結果變成怨偶、冤家。同樣的人為什麼婚前與婚後的想法會截然不同?
「我」,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經常是在變的,既然沒有固定的我,便是無我。諸法無常是個現象,諸法無我是個事實,從現象瞭解事實後,就是實證空性,既然體會到自性是空,就得解脫,就是涅槃。
但如果只是知識上或邏輯上的認同,沒有經過實證,這只是個觀念,不是結果。不過,觀念還是有一點用,但是只能在他人痛苦時幫著勸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不必那麼痛苦,看開一點吧!」等到痛苦降臨在自己身上時,就沒辦法將這個觀念運用上了。所以一定要有方法,以觀念來指導方法的練習、運用,心才能夠愈來愈明澈、安定。安定是默,明澈是照,此時,漸漸就會知道心是無常的,我是不存在的,這就成為自己的實證──實證空性,實證是由體會而得。
二、佛法的變遷
佛教,是運用佛法者所組成的團體。佛教的團體,因為在不同的環境裡生存、運作而會有所差異,由於每個人有自己的善根、性格、興趣,每個地方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每個時代的風潮、潮流也不相同,所以就會出現各形各式、千變萬化的各種佛教型態。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佛所說的法,就是佛法,是一味的,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當時經常有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羅漢,是由佛的十大弟子分別帶領,並依據弟子們的根器、性格不同,佛就將其分類。例如喜歡神通的跟著目犍連,修精進頭陀行的跟著摩訶迦葉,記憶好的就跟著阿難陀。
佛法實際上只有一味,就是解脫味,其目的是從苦、從煩惱得解脫,就是涅槃寂靜。苦與煩惱,圍繞著我執而產生,只有慈悲與智慧,才能從我執而得解脫,這就變成自利利人的佛法。可是弟子們各有各的喜好及興趣,因此發展出不同的特色。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佛法漸漸從印度向四方傳播,後代弟子們逐漸分為保守派及青年派兩個派系。保守派認為只要是佛曾經講過的一切,就不能改變,都要遵守。年輕的一派,則認為只要尊重佛法的原則,如何能得解脫才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應該適應時代以及當時的環境,否則佛法無法推廣。保守派又稱長老派或上座部,青年派又稱大眾部。
事實上,長老的上座部也不斷在分裂。因為長老們的弟子們,他們的意見也會不同,慢慢又分成了一部一部。泰國、錫蘭、緬甸佛教,認為他們屬於根本的上座部,其實並不然,許多型態、制度,都和佛的時代不盡相同了,這包括他們所穿的金黃色袈裟。
最近我到泰國曼谷,那些上座部的出家人,披的全部都是黃色袈裟。有一位比丘跟我說:「比丘的衣服一定要染成黃色。」我說:「真的嗎?戒律裡沒有這樣的根據。你們穿黃色是有道理的,因為南方的氣候較熱,所以我贊成你們穿這種顏色,像我穿的這種深咖啡色,就容易吸熱。」有些中國的比丘因為對漢傳佛教失去信心,看到南傳比丘穿的都是金黃色,所以在很多場合也改穿黃色的僧服。雖然經典有預言,比丘將來到什麼時候,衣服的顏色將會改變。但在佛世的比丘,並沒有穿黃色衣的。
三、佛教的傳播
佛教從印度向南傳,先至斯里蘭卡,然後到現在的緬甸、泰國。由於這些地方沒有他們自己較高的哲學思想、宗教文化,所以佛教的思想、生活,在當地的改變不多,只有保存南傳巴利文三藏的內容。不像北傳大乘佛教,不斷地在增加,有經典、有論典,還有祖師的著作。
佛教從印度向北傳到中國,因為中國本身的文化非常豐富、發達,有儒家、道家,還有其他的思想家。佛教進入中國後,為了使中國文化願意接受佛教,不得不適應中國的環境,所以中國佛教就出現很多的思想家。大乘佛法在中國展開另一個新的局面,這跟印度的大乘佛教不太一樣。
至於同樣是大乘佛教的藏傳佛教,那是在西元六、七世紀時,才從印度傳入西藏,比漢傳佛教晚了大約六、七百年的時間,原則上接受的是印度佛教的晚期。那時候的印度佛教已經衰微,漸漸快要滅亡,而西藏因為地處高原,是個極神祕的地區,本來就有一種很普遍,類似薩滿教的苯教信仰,所以當印度佛教進入西藏,藏人最喜歡的就是神祕的部分,能跟苯教的神祕經驗結合。因此,西藏佛教中,金剛神或神祕神的部分,發展得很好,這和它的特性、地區,以及傳入的時代有關。
在中國文化中,不論是道家的老子、莊子,或儒家的孔子、孟子,他們的文化思想都非常重視人的本位精神,那就是人本主義、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是以人為主。尤其孔夫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對於天及鬼神,是存而不論。因此,佛教在西藏保有神祕的部分很多,因為他們特別相信,也願意接受。但在漢人的文化裡,尤其是高級知識份子,對這些神祕經驗是排斥的。所以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凡是弄神弄鬼,裝模作怪,一定會被批評,因而漸漸發展出最清淨的禪宗。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以佛及弟子所表現的紀錄來看,除了三法印的佛法之外,神祕的部分也是有的。可是到中國漢傳佛教,特別是禪宗,便將神祕部分全部過濾,只接受純粹由三法印而延伸的法義,講的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從內心做起,練自己的心,明自己的心,而得解脫,這又回到三法印的原則。雖然禪宗的歷史上,也有其神祕的部分,但是並不重視它。
我是漢傳佛教,所傳的是禪宗的佛法,稱之為禪法。我所知道的漢傳佛教,是有很大的適應性,能適應時代與環境以及所有的人。此外,它非常理性,不重視神祕的經驗與色彩,這就是漢傳佛教的特色。現在佛教的三個系統是:南傳的上座部、藏傳的西藏、漢傳的禪。各派均有所長,不知道現在或未來的西方,哪一種佛教最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不論你們過去學的是哪一宗、哪一派,未來要去學哪一宗、哪一派,諸位現在是跟著我學,你們還是用漢傳禪宗的方法專心的練心。在用默與照的方法時,知道心經常在變,念頭不斷在動,這就是無常。因為經常在變、在動,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真實的我在其中,那就是虛妄的我,能有這個認知,隨時都可以放下所有發生過的事。現在要用的,只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