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結語
再簡要重述一遍:如是六法,前五者是因,後 一是果。前五中「數」、「隨」、「止」三者屬於止;「觀」、「還」二者有止也有觀,但以觀為主;到達「淨」的時候,止就是定,觀就是慧,成就無漏的戒、 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果……。恭禧!你就是聖人了!這件大事就算成功了。
三種「止」的方法容易明白。「觀」,有不淨觀、無常觀、我空觀、法空觀等。開始之時可以單修其中一種,純熟之後不妨再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通通修完一遍,再回頭重修。因為這些法門是相通的,不會互相隔礙。
例 如,不淨觀裡有白骨觀。白骨觀就是先觀察自己的腳趾頭(大姆指),由膨脹、青瘀、膿爛、散壞,乃至露出白骨;逐漸的五個腳趾都是這樣。左腳如是、右腳也如 是,相續的遍觀全身。最後剩下一具白骨——髑髏骨、頸骨、肩骨、脅骨、脊骨、臗骨、脛骨乃至腳趾骨——這是不淨觀的各別部分。不淨觀修成功後,再轉修無我 觀,就能得阿羅漢果。
修不淨觀可以幫助修無我觀;如果不願意修不淨觀,歡喜直接修無我觀也可以。修之前一定要先學習,明白何謂不淨觀、無常觀、我法二空觀、四念處觀,並將各種觀法的文句背誦下來,然後依文思惟。
修 止能得禪定,也可以發神通;修觀能斷煩惱、見聖諦、聖道現前。成為聖者之後,再發起廣大慈悲心,弘揚佛法、度化眾生。或者到了「內凡」——煖、頂、忍位 時,弘法利生;此時,四念處的止觀當是修得不錯,能調伏煩惱,相似的見勝義諦。如此弘揚佛法,應是殊勝多多,而且易與人和睦相處!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於北投觀音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