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依循經論學習四念住以趣求聖道。請問,這樣的理念如何能落實在教與學之中?
答:要有出離的願──是為了修學聖道而學習佛法;這樣的願要貫徹在學習裡面。
我 們學習《瑜伽師地論》,從〈修所成地〉到現在的〈聲聞地〉、〈菩薩地〉,詳細說明在正式修行之前要準備什麼,這些事情都是在淨化自己的身口意;並且還注重 到動機──為什麼要修學佛法?彌勒菩薩在〈修所成地〉中開示佛教徒,要「以涅槃為上首」而學習佛法。由此看出,發出離的願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出離的願,學 習經論與修習四念住才有趣向聖道的功能。
問:《瑜伽師地論》是一部解說全面佛法的論著,卷數龐大,初學者應當如何學習才不致於陷入見樹不見林的窘境?
答:《瑜伽師地論》確實不是一支一節、少部分的法語。本論全面、詳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大小乘佛法、道前方便、障道因緣,如何能隨順聖道,幫助我們獲致完備的修道方便,依之修習可以成就聖道之果,這麼圓滿的闡釋是其他經論很難看到的。
要 是不靜坐、不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或許可能做到見樹亦見林;也可能林樹皆不見。由於此論卷數龐大,需要用很多心力,於是容易心生畏懼。然而多靜坐的人則既 能見樹、也能見林,原因是有了定慧的力量,記憶力、觀察力強,便不會因卷數多而感覺艱難。並且《瑜伽師地論》每一大段都先總標大義,而後廣說,最後再總攝 綱要。
所以,想要知道是林、是樹──明了其總別的意義,不是難事;但這必須用止觀(而不是用散亂心)來學習本論。若能如是學習而有所領會,應非是淺薄的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