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院自開辦以來所教授的課程,初為「四念住」,次為《攝大乘論》,目前是《瑜伽師地論》,將來是否還持續安排學習的科目?
答:四念住就是禪,那裡面有止也有觀,它是貫通大、小乘佛法的。在第一個三年的第一個學期,我們擷取《俱舍論》、《瑜伽師地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部分內容,概要的學習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希望如此的學習,終有一日從幽暗中出現光明。
我們的課表列了幾門課程:已學習過的有《攝大乘論》,現在正在學習《瑜伽師地論》,將來還可以繼續學習《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般涅槃經》、《摩訶止觀》。這些經論的要義都是在說明止觀,用以伏斷煩惱、清淨心行。
其 中《瑜伽師地論》對於奢摩他解說甚詳;在毘缽舍那方面,《瑜伽師地論》通於三乘,而在〈菩薩地〉中,對於大乘唯識的玄義有獨特的發揮,與《攝大乘論》同屬 於大乘唯識觀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廣明一切法自性空,假名有的性空觀;《大般涅槃經》有不同於《大品般若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解深密 經》等判教的方式,對於佛性的深義有特別的發揚。天台智者大師《摩訶止觀》十大章,廣引經論發揮禪(止觀)的勝義,如欲於佛法中有深入的成就,不可以略 過。所以,在《瑜伽師地論》課程以後,還準備學習這幾部。
問:既然準備學習這麼多的經論,為什麼不齊頭並進,而每次只安排學習一部經或一部論?
答:從聞思修得無生法忍。一部經或一部論的課程是屬於聞,應該安排專精思惟及學習修慧的時間,故不能齊頭並進再安排其他的經論。
《維摩詰所說經》有言:「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這即是修止觀,亦即是修慧。所以在佛學院的功課表裡,靜坐也是一門正式的課程。一方面由止觀調伏煩惱,同時加上奢摩他幫助我們專精思惟文義,使令我們能更深刻的契會佛法。
我們作二件事:一、學習佛法,成就正見;二、學習止觀陶冶心行,心調柔了,煩惱現行的力量漸漸減弱,身心便得以淨化。這樣能提昇修得慧,也就是有了思慧與修慧,藉此以達到解脫;我們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因此,佛學院的經論課程單一,目的在於希望學習者能充分的在內心涵泳、抉擇法義,深刻、細密的把現前這部經論學習一遍(自己有時間、有餘力,還要多複習);最好還要把與自己相應的、有助於止觀的經論文句背誦下來,隨時隨地的用在止觀上,這樣才沒有空過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