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常修四念住開大智慧
其次,任何人都有自尊心;但是智慧的高低,不一定和自尊心成正比。當然,自尊心可能是進步的動力,但要注意:自家的一言一行,會把自家的智慧完全表露無遺。不管你的自尊心有多高,你所反應出來的智慧就是這麼多,別人看得清清楚楚。
而佛教徒很幸運,佛陀教示我們一個開大智慧的方法,就是要常常靜坐修奢摩他,也要修毘缽舍那: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不要認為這是小乘的方法,這也是通於大乘的。
有 自尊心而感覺到自己沒有智慧,心情自然是很不愉快;只要我們願意常常學習佛法,常常修四念處,智慧就會增長,自己的心情就有了變化。譬如現在有個特別美的 女人來了;我以前看見美女,心裡會動,但現在我心不動,這就知道自己所修的不淨觀,有一點力量了。以前我常用自己的立場,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利害,現在我忽 然忘了自己,而能就大眾的利益與立場作判斷。這時候,你就知道自己的智慧進步了。
「觀身不 淨」,能逐漸降伏欲心;「觀受是苦」,則能減輕一切的欲。譬如今天吃月餅,行堂沒發給我,我心裡不在乎。以持午為例:佛制了「非時食戒」,如果有人有病緣 不能持午,佛也多少開緣,但頂多喝點非時漿,而始終不開緣在晚間正式吃飯。如果有人去庫房拿常住收藏的食品,管理人(守護主)隨順他,拿的人和管理人同樣 違犯戒律。
佛所以制這條戒,有幾個原因,其一:晚上吃東西容易增長欲心(指男女欲),這對修行 梵行的人來說,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第二:晚上吃飯佔去了你修行的時間;你或者要去張羅、烹煮飲食,或者要到聚落托缽乞食,一來一往,不但浪費了很多時間, 還會生出很多其他問題來。所以佛就制這條戒,晚間不吃。
對歡喜靜坐的人來說,少吃是好的。你若吃得很飽,靜坐的感覺會怎麼樣?要是肚子不很飽,靜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是食欲的問題。
又譬如,居士與大眾結緣,就是不與我結緣,我心裡不介意;那個居士對別人都很恭敬,就是對我不恭敬,我心裡完全不動!學習「觀受是苦」,當你面對現前這些順逆境界能不動心時,那就表示你有進步了。
智 慧與煩惱不能同時存在!煩惱強,會傷害智慧,智慧受到煩惱的蒙蔽,就不能開通。反之,智慧強則能破除煩惱,煩惱的黑闇就減少了。當然,我們是凡夫,難免因 為失念而產生錯誤,但是你常修四念處,常用四念處的智慧觀察,馬上能恢復正念。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事之間,能常提起正念,自然是水波不興,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