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四念處能莊嚴佛法
觀察今日佛教,即使是已出家的法師,沒有塵勞的牽纏,也很少修四念處,仍是念阿彌陀佛。
這件事對個人而言,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阿彌陀佛國是對的!成功以後很好!但是,不修四念處,就很難調伏貪瞋癡的煩惱,心隨境轉——色聲香味觸五欲出現時,心隨之而動,不是貪就是瞋,不是瞋就是貪。此從佛教立場看,不莊嚴!
佛法是莊嚴的!但是,佛法須要佛教徒發心住持、弘揚,如果佛教徒不莊嚴,這件事要不要處理?
今 日的漢文佛教中,「和合」這件事並不具足,有很多的障礙。不能和合就是佛法的衰相!明白點說:我對你沒有恭敬心,你對我也沒有恭敬心;因為我看你是貪瞋 癡,你看我也是貪瞋癡。雖然能講經說法、寫文章,但是煩惱一直活動,你對我會有恭敬心嗎?就算是師父,徒弟也會說:「師父也是貪瞋癡!」互相都沒有恭敬 心,彼此不能和合團結,我們佛教現況不是如此嗎?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家都是佛教徒、都是同學,為何彼此不能和合?因為有煩惱、有我我所的執著。若是沒有煩惱、我我所見,就能和合。這是很簡單、很明白的道理。
社會上有些人批評我們佛教徒:「你們佛教是消極的,對於社會沒有貢獻。你們是寄生蟲,是迷信!」。但是,佛在世時,有那麼多的人隨佛修學聖道,得聖道者甚多,有不可思議神通道力。那些聖人出現於世時,沒有去辦慈善事業,但誰敢說他們是寄生蟲、是迷信?
但是,今日的佛教就不同。沒修四念處、沒得聖道,別人看你老是平平凡凡的;有些法師發心作慈善事業——辦安老院、醫院、學校,各式各樣的社會救濟事業。這樣令社會上不信佛的人,也多少承認佛教對社會有貢獻,或者就不再譏嫌。
但這樣佛教就興盛了嗎?我看不能免於滅亡!我這樣說,你們同不同意?如果都修四念處,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了。
如 果我們能深入學習《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通達一切法畢竟空、無我無我所的勝義,恆時修習止觀、向道上會;惡言相毀時,會思惟「此音聲因緣有、畢竟空;罵我 之人亦因緣有、畢竟空;所毀者亦如是。」就不會生瞋心。美言讚歎時,能觀察「此惟是音聲,剎那剎那生滅,畢竟空寂;所讚者亦如是。」若能如此,就不會想: 「此人讚歎我,我了不起啊!」而生執著心。因此愛見執著就不活動,即有可能得無生法忍,成為聖人!
般 若法門說:「一切法畢竟空!」這句話似乎不難懂;學而時習之,可能會明白。而初開始學習唯識,「一切法皆是自心變現,一切法即是心的分別」,這道理容易明 白否?若肯努力研讀,時時思惟觀察,逐漸也會懂,純熟之後不可思議!遇見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時,其心向道上會——一切法都以自心分別為體、「我說識所緣唯識 所現」,離開這一念心,一切法都不可得!所謂「法歸分別」!都是自己的虛妄分別!貪瞋癡立刻就消失了。
所 以,我們若能修四念處,常常靜坐修止觀,煩惱自然會調伏,即使未得無生法忍,也可能有相似境界現前,這是值得讚歎的。而佛教徒彼此之間自然和敬、容易團 結,佛教就會逐漸莊嚴興盛。若不如此,表面上佛教徒的數量很多、寺廟蓋得很大、佛教事業也做得很熱鬧,但實際上,很多很多的問題都會衍生出來。
往年「佛法與科學」一書中胡適作序云:「佛教早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胡適毀謗我們嗎?我們自己反省一下,他說得對不對?我認為他沒說錯!如果我們長時期如此不莊嚴,佛教還能繼續住持下去嗎?慈善事業有幾大的力量住持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