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認知體質:尋源《黃帝內經》,看透養生本質
雖然在《黃帝內經》中未出現「體質」這個名詞,但其中有關體質的論述、介紹和養生方法已相當廣泛,體質養生理念 已暗藏其中。如《素問》中的《上古天真論》、《異法方宜論》,《奇病論》、《疏五過論》等篇,均論及與體質形成有關的因素及調養方法等。在《靈樞》中的 《壽天剛柔》、《五變》、《本髒》、《天年》、《陰陽二十五人》、《行針》、《通天》、《營衛生會》、《逆順肥瘦》等各篇,都或多或少地講述了體質的分 類、表裡性狀、與疾病健康的關係,以及調攝的方法等。所以在本卷中,我將和大家一同來翻開《黃帝內經》,從中尋找體質養生的智慧,參悟體質養生的本質,幫 助每一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質養生精髓和方法。
第一章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博大精深,自問世以來,就指導著中醫的學術發展和臨床實踐。對於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黃帝內經》是 一本必須研習的書籍;對於欲求用中醫養生智慧來養生防病的人來說,《黃帝內經》也是一本必須瞭解和學習的書籍。在我寫本書時,寫作思路也非常明確,就是以 中華源頭文化論中醫文化,利用中華先賢的養生智慧--體質養生來破譯現代人的健康問題,教會人們如何順應自己的體質來合理地養生,防病治病。在這一章中, 就讓我們挖掘《黃帝內經》中體質養生的智慧,認真學習體質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為把體質養生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到體質養生「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 《黃帝內經·靈樞·通天》
有些人對《黃帝內經》中是否真的存在有關體質養生的內容存在懷疑。前一段時間, 我在給一家企業員工講養生保健課時, 一位自稱很喜歡中醫的女士就這樣問過我: 「劉教授, 您說體質養生最早來源於《黃帝內經》, 可是我怎麼沒發現《黃帝內經》中有哪句是講體質養生的呢」? 為了幫她正確理解《黃帝內經》中所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我將《黃帝內經》中所暗藏的體質養生的內容大致地給她講解了一些。估計不少人都會有類似這位女士的困惑。因此,在這本書中,我也給大家列舉《黃帝內經》中 幾個有關體質養生的內容。
翻開《黃帝內經》,無論是從體質的形成,還是從體質的分類或是不同人群體質差異等方面,我們都能從中找到相關的論據。
比如: 《靈樞·壽夭剛柔》中講道: 「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先天素質有剛柔、強弱、長短、陰陽等的不同,它很明確地點明了人的體質差異與生俱來,反映在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上。
《靈樞· 陰陽二十五人》則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 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我根據原文製作成一個
表格。
《黃帝內經》關於體質的分類頗為嚴謹,即使現代體質養生專家重新劃分中醫體質的不同類別時,也是脫胎於此。像上面的這個表格中的分類思想,在現代體質分類及判定標準中也有體現, 應該說《黃帝內經》中這段有關體質的論述是中醫體質分類的鼻祖和源頭。
另外,在《靈樞· 通天》中按人體陰陽偏頗的不同,又將不同的人分為「太陰之人, 少陰之人, 太陽之人, 少陽之人, 陰陽平和之人」。
「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為了方便理解,我還是用根據原文製作的一個表格來說明這五種人的不同體質表現。
可以說,如果我們認真閱讀《黃帝內經》,就能從中找到很多有關體質養生智慧的論述。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黃帝內經》的確存在體質養生的論述,雖然《黃帝內經》中並未直接提出「體質」 這個概念,但像上文中這樣論述體質的文字比比皆是,後面的內容中,我將陸續介紹到!
◇問:中醫的體質和氣質是一回事嗎?什麼是體質養生?
◆答:中醫的體質概念和人們常說的氣質不同。所謂氣質,是指人體在先天和後天因素影響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機能,即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雖然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就是說體質可以包括氣質,而氣質不等於體質。
所謂體質養生,即指在中醫藥學理論指導下,根據不同的體質,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和措施,糾正其體質之偏,達到防病延壽的目的。體質養生的方法很多,但一定都要符合人們千差萬別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