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引言

[日期:2016-06-14] 來源:  作者:劉靜賢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引言

  辨清體質好養生

  一位好友曾向我介紹過一個治療胃病的驗方---每天晚上臨睡前倒出一杯開水放涼,第二天一早空腹喝下。並且他怕我不信,還如數家珍地說出了曾有多少人按此方法治癒了

  胃病。後來, 他也以身試法, 胃是不痛了, 卻向我訴苦說---自此後大便很少成形過,且一喝啤酒或吃點寒涼的食物就拉肚子。

  還有一次去廣東講課,盛夏,一群朋友下午課後約去喝涼茶,結果第二天有人向我訴苦:喝了涼茶後腹脹,還拉稀;而有一個朋友則跟我說: 「喝了涼茶之後,腹中無明顯不適,但是夜間卻睡不著覺」。

  以上這些人的種種不良反應, 其實都和體質有關。普通老百姓沒有「體質」 概念, 在飲食上缺少「挑挑揀揀」 的意識, 結果導致很多疾病出現。比如前面我那位朋友, 本來身體已有不適, 但因為沒有體質養生的概念, 採取了錯誤的保健方法, 不僅舊病未去, 新疾又生。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的體質, 要順應自己的體質來養生保健、防病治病,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了半天,到底什麼是體質呢?恐怕還有很多人不明白。體質就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 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指導人的養生,疾病的預防、診治、 康復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

  近年來,中醫體質學者根據長時間的研究,已經整理出一套科學的體質判定標準, 並把中國人的體質共劃分為9類:「平和體質」、「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氣鬱體質」、「陽虛體質」、「痰濕體質」、「血瘀體質」、 「特稟體質(過敏體質)」。大家可以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年3月26日發佈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先行瞭解一下自己屬於什麼體質。

  下面就請你帶著自己對體質的認識和理解進行後面內容的學習。並且從現在開始,把「順應體質養生防病」當作自己日 常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指導思想,努力「伺候」、「耕耘」、調節好自己的體質, 把體質---這「種莊稼的土壤」治理好了,你就能有一個良好的生命狀態,也就能夠健康長壽,平安幸福地度過一生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導語 第4頁:前言
第5頁:引言 第6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
第7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1) 第8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2)
第9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 第10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1)
第11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2) 第12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3)
第13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第14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1)
第15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2) 第16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3)
第17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4) 第18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第19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1) 第20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2)
第21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3) 第22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
第23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1) 第24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2)
第25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3) 第26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
第27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1) 第28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2)
第29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3) 第30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4)
第31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 第32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1)
第33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2) 第34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第35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1) 第36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2)
第37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 第38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1)
第39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2) 第40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
第41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1) 第42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2)
第43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 第44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1)
第45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2) 第46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
第47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1) 第48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