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2)

[日期:2016-06-14] 來源:  作者:劉靜賢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血瘀體質的人想要健康就要多參加有益於心臟血脈的運動,促進氣血運行,比如太極拳、太極劍、舞蹈、散步、八段 錦、內養操等,總之就是要讓全身各部都能活動,以助氣血運行為原則。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所載:「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息才能讓生命不止。最好堅持「快步走」運動,「快步走」時所吸入的氧氣,是人體安靜狀態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 「血瘀」狀態。

  我再介紹一種非常適宜於血瘀體質者的運動「八段錦」給大家,每天花不足十分鐘時間來練習這套功法,堅持下來就能體會到它的奧妙。八段錦的體勢有坐勢和站勢兩種,坐勢練法恬靜,運動量小,而站勢運動量大,適於各種年齡、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鍛煉。

  一、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數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二、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 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 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

  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四、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

  五、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

  六、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托舉。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起勢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七、兩足橫開,兩膝下蹲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

  八、兩足併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

  這一套方法,前四段祛病,後四段強身,堅持練習可通三焦、調脾胃,能使血脈通暢,氣血充足。

  ◇問:劉教授您好,我也是血瘀體質,是做三維動畫的,忙的時候幾乎不分晝夜地窩在電腦前,您看我該怎樣調節我的體質?

  ◆答:你做的動畫,關鍵是要「動起來」,你也一樣要讓自己「動起來」。運動是活血化瘀最好的方法。所以你最長也不要超過一小時,就要讓屁股離開椅子,只是簡單地扭扭腰、伸伸胳膊、搖搖頭,活動幾分鐘就能讓血脈流暢,還能有效預防頸腰椎疾病。

  經常做做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信手拈來

  「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保健按摩是通過被動的運動來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以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通暢,淤者得疏,滯者得行,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經絡按摩的這些功效,使其成為血瘀體質的人日常最好的保健及治療方法。

  有位患者四年前因受寒濕而導致痛經,西醫檢查為子宮內膜異位,經期準確,經量不很多但有較大黑紫色血塊,每次都 渾身沒勁,手腳發涼、怕冷,疼得不能直腰,第一天根本不能上班,只能臥床休息。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是由外感寒濕而致氣血凝滯所引發的痛經。患者怕吃 中藥,於是採取針灸加按摩的方法為其治療。以溫經散寒,化瘀除濕為治療原則,取三陰交、中極、歸來、秩邊等穴,於中極、歸來針上加灸,每穴灸3壯,三陰 交、秩邊施以按摩。並囑其注意保暖,飲食起居不得再受寒涼,回家後自己每天按摩三陰交三五分鐘。每次經前五天前來治療,共治療10次痊癒。中極,歸來兩穴 可調理沖任,溫運下焦,活血化瘀;三陰交乃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可調脾,益肝腎;秩邊可調經止痛。以上諸穴合用,可使寒濕得散,血瘀得化,胞宮得復,其痛得 止。

  其實,按摩三陰交穴是一個最簡單的活血化瘀的小竅門。三陰交穴在我們的足內踝上3寸,那怎麼找這個穴位呢?先找 到足內踝,就是腳腕這個鼓起來的骨頭,然後緊貼這個骨頭往上四個手指頭的距離,脛骨後緣處就是三陰交。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按揉1~3分鐘。 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比如痛經、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都可以來按摩三陰交穴,來進行輔助治療。沒病的人,也可以經常按摩三 陰交穴,來改善血瘀體質,打通瘀阻,慢慢地會讓整個人都變得精神起來。

  另外,經常按摩或是艾灸足三里、關元,也可疏通體內瘀血。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足陽明胃 經」之要穴。可用左手掌心按在右膝上,食指尖所指於中指尖平齊處便是足三里穴。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按壓5~10分鐘,注意每次按壓要 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或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 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為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是足三陰經和任脈交會的地方,可按揉或艾灸,能培補元氣。

  《素問·舉痛論篇》載:「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也就是說經絡按摩可幫助人體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根本上解決身體部位的病痛。當然,開始經絡按摩時可能會有隱痛、脹痛感,但是一定的療程過後,就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由於,血液最容易在頭部、四肢這些遠離心臟的位置堆積,所以應該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來消散瘀血。

  ◇ 問:我41歲,男性,喜歡煎、炸等口味重的食品,最好吃海鮮、肥肉。一到晚上人就特別有精神,經常凌晨1點左右才睡覺,有時甚至通宵不睡。現在有前列腺 炎、偏頭痛,人顯得很憔悴,臉色無光,舌面有瘀點。我現在正在吃蜂膠、花粉、破壁靈芝孢子、深海魚油等保健品。請問我該怎麼調理,保健品還要繼續吃嗎?

  ◆答:你主要是體內寒濕重,寒凝血瘀,才會出現痛證。你的飲食起居習慣非常不好,高脂食物攝入過多,引起血液中雜質過多,血管負擔重,血液流通不順暢,經絡瘀阻,睡眠不規律使臟腑失養,運化失司更進一步加重血瘀。

  所以你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少吃油膩的食物,忌食寒涼食物,多吃點補氣活血的溫性的食物,以使血液流暢,化運瘀阻。保持規律的飲食起居使臟腑器得到足夠的營養,慢慢的身體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另外,最好每天堅持溫水泡腳,可暖腎強身;每天做半小時背部撞牆運動,來疏通經絡。只要氣血補足了,經絡通暢了,是不需要任何保健品的。

  腦力勞動者易血瘀

  「憂恐忿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

  --《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一直以來那些不用出大力流大汗,就能拿高薪酬的工作都是為人們所羨慕的, 但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以靜息為主的生活方式容易形成血瘀體質,是高血壓症的高發人群。我們都知道血管是用來運送血液的,血瘀體質者經絡為瘀血所阻,使血 行不暢,於是就需要更高的壓力才能將血液送到全身,所以時間久了就會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等疾患。

  56歲的王教授是一家科研中心的主任、博士生導師,經常帶著弟子們研究新課題。因經常性勞累後上腹及肩背部疼 痛,診斷為隱匿性冠心病,並且多年一直血壓偏高,前幾天症狀突然加重,讓王教授下決心要好好調養一下身體。就診時肩背部疼痛,睡眠質量不佳,飲食及二便還 好,舌淡紫暗,苔白垢略厚,脈沉弦細濡,證屬血瘀痰阻,我囑咐王教授不可再一如既往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最好每天中午小睡一會兒,要勞逸結合,保證 充分休息及適度運動。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涼,尤其溫差變化大的時候更應該注意,寒涼刺激會使人體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冠心病患 者冠狀動脈或多或少都有狹窄,若再發生血管異常收縮就容易誘發急性心梗。保持飲食清淡,少鹽少糖,遠離濃茶、咖啡、烈酒及高脂食品。還要保持樂觀的心境, 控制好血壓。王教授說你這些「規矩」像一條條夾板約束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說沒錯,因為你體內有瘀血了,稍有不慎就容易堵塞,所以吃東西、做運動各個方 面都得注意。

  腦力勞動者之所以容易血瘀,是因為他們用腦時間過長,精神持續緊張會產生微循環障礙。正如《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所載:「憂恐忿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也就是說長期的精神持續緊張會傷氣,進而傷損臟腑功能。

  所以,腦力勞動者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調養,不妨多食黑豆、海藻、紅蘿蔔、白蘿蔔、柚子、橙、山楂、米醋、紫菜、 李、桃等行氣活血、散結、疏肝解郁的食品。要有充足睡眠,最好養成午睡的習慣,因為午休是保持良好生物節律的要求,有助於保持大腦清醒,很多人,尤其是腦 力勞動者,午睡後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

  另外,還要多運動、多勞動,動靜結合,讓身體氣血通暢。

  ◇問:我是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現在病情穩定,在慢慢恢復,有朋友建議我服用三七粉,我可以吃嗎?應該怎麼服用,多大量合適?

  ◆答:你可以服用。三七既可以止血,又可活血,對於你的症狀能起到積極治癒疾病的良好療效。可用溫開水沖服,常用劑量為一次1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導語 第4頁:前言
第5頁:引言 第6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
第7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1) 第8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2)
第9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 第10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1)
第11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2) 第12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3)
第13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第14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1)
第15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2) 第16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3)
第17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4) 第18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第19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1) 第20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2)
第21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3) 第22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
第23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1) 第24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2)
第25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3) 第26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
第27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1) 第28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2)
第29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3) 第30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4)
第31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 第32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1)
第33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2) 第34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第35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1) 第36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2)
第37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 第38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1)
第39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2) 第40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
第41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1) 第42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2)
第43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 第44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1)
第45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2) 第46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
第47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1) 第48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