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日期:2016-06-14] 來源:  作者:劉靜賢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章 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很多人說:「我又不是醫生,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呢」?其實,「有諸內必形諸外」,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內在, 就會通過相應途徑向外散發信息。比如你的體態、你的膚色、你的說話的語氣、你的精神狀態,你的脾氣秉性等,都是你內在作用於「形」的表現。由此,我們可以 通過對自己身體外形的自測,瞭解自己是什麼體質。

  另外,中醫對於測試人的體質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實用的「望、聞、問、切」之法。所以在本章中,我將引導大家去瞭解自己的體質。掌握了這些,就可以順利地進行下篇養生知識的學習了!現在就請你跟我一起來做測試吧!

  在上卷中,我引導大家學習了《黃帝內經》中所蘊含的體質養生內容,知道了體質的分類、體質形成的因素、體質養生 的指導思想以及自我判定體質的方法等,使大家對體質養生有了一個大致的,但很系統的瞭解。所以在本書的下卷,我就依據我們在上卷中所學得的體質養生智慧, 結合現實生活, 詳述9種不同體質的日常養生方法。因為體質的成因來源於生活,所以要寄情於生活,從日常的飲食、運動、經絡、情緒等方面擷取體質養生的瑰寶,因人而異,因 體質而異地學會合理調養,為擁有一個良好的體質而努力。

  中醫望、聞、問、切體質判定法

  「診病之道,觀人之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說法:「一個好中醫大夫就是一座醫院,一雙眼睛、三個手指頭,就可以走遍天下」。

  所以,今天在這裡,為了讓大家對如何判定體質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我根據中醫師臨床判定體質的方法及相應的症狀來講講中醫判定體質的方法。

  中醫體質判定法--望、聞、問、切法方法項目體質判定標準望診形體形體肥胖,未達到肥胖標準,只是超重;肌肉摸上去結實;行動靈活。這種人多數是平和、濕熱、痰濕體質,氣虛不明顯

  形體肥胖,且很慵懶,動作拖泥帶水,整個人顯得沉重倦怠,這種人多數是痰濕間夾陽虛或氣虛體質

  形體消瘦,體重不達標,皮下脂肪又少,基本上都是虛性體質。如果瘦而肌肉鬆軟,臉黃,說話氣若游絲,語聲低怯, 以氣虛體質為主;如果精瘦結實,靈活,精力不錯,通常是陰虛內熱體質如果形體乾瘦,面色口唇發暗,皮膚乾燥,舌質紫暗,多數是以瘀血體質為主神氣神情遲 鈍,多屬於痰濕質

  神情抑鬱、消沉多數偏於氣虛、陽虛質

  心緒波動大,易興奮、躁動,多是體內有熱,顯示為濕熱、陰虛內熱、陽虛上熱下寒等體質

  鬱悶、不開朗,多是氣鬱、瘀血體質

  敏感多疑,既容易心神不定,又易焦慮不安,又容易鑽牛角尖的人,多為女性虛性體質面色中國人是黃種人,正常面色應該是黃而有光澤,透出少許血色;當然,膚色有深淺,不論白皙還是黝黑,都應該有光澤

  面色萎黃,即黃而沒有光澤、血色,是血虛

  皮膚黃而油膩,多為濕熱

  面色、口唇發暗,月經前或受寒、失眠,時常出現黑眼圈,多是瘀血體質

  面色白而缺乏血色、沒有光澤,是陽虛續表方法項目體質判定標準望診舌質、舌象舌頭淡紅而潤澤,體內寒熱均勻

  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體質平和,不滑不燥

  舌苔過於白,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

  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滯膩,說明體內有濕熱

  舌苔經常很厚不退,是濕熱或痰濕

  沒有舌苔,是陰虛

  舌頭赤紅無苔,說明體內熱已到一定的程度了

  舌體顏色發紫發暗,或者有瘀斑瘀點:是瘀血體質表現

  舌體邊緣經常有牙齒痕印,是氣虛體質

  舌體胖大,又淡又嫩,質軟,為虛性體質,如陽虛、氣虛

  舌體胖大,很紅,屬熱性體質,一般食慾旺盛

  舌頭明顯脹大,舌尖紅赤,吃東西易咬舌,這是飲食過熱,或吃多了導致體內濕熱過剩

  舌體瘦小、色淡而萎軟,是氣血雙虛的表現

  舌體小,但是很紅,舌苔也不多,是陰虛或者有內熱眼睛目光炯炯有神,是偏於熱性或平和體質

  目光無神,是虛性體質,氣虛、血虛、陽虛都會出現

  眼睛鞏膜上面經常有脂肪沉澱,或者常年有很細小的血絲,看上去比較渾濁,多見於瘀血、痰濕和濕熱體質

  有一種比較特殊的上熱下寒的陽虛體質,也會見到渾濁的眼睛手指甲根

  部的月牙正常的月牙佔整個指甲蓋的1/5左右,如果不及1/5,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超過1/5,說明體內有熱

  正常的月牙應該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

  拇指和中指應該出現月牙,這說明我們的身體寒熱適中,不會有大的健康問題

  10個手指頭都沒有月牙,如果從小沒有,這說明是寒性體質;如果以前有現在沒有,那說明體內寒氣較重聞診聲音聲音輕淺,沒有中氣,是氣虛

  聲音底氣足,中氣足,通常是痰濕體質或平和體質氣味經常汗味、體味特別大,是痰濕體質或濕熱體質

  經常有口氣,提示內熱、有積滯;痰濕、濕熱、陰虛內熱、上熱下寒的人容易出現口氣問診問家族史父親或母親是痰濕體質,那麼兒女也可能是痰濕體質

  家族內部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養育後代的經驗等也可以造成家庭中某種特定體質形成問情志凡事思慮過多者,多為氣虛、血虛、氣鬱體質者

  容易傷感悲憂者,多為氣虛、陽虛體質者

  七情難以舒展,內向壓抑者多是氣鬱體質者

  容易驚恐不安者多是陽虛、氣虛體質者續表方法項目體質判定標準問診問二便小便經常很黃,說明體內多熱

  喝了水就要去廁所,夜尿又多,是陽虛體質的表現

  遇精神緊張則小便頻數或經常因為要不要小便而心神不安,常見於氣鬱、氣虛體質者,女性偏多

  長期大便量少乾燥,可見於陰虛、氣虛體質者

  大便經常不成形,可見於氣虛、陽虛、痰濕體質者

  如果經常大便干結或黏膩、味道臭,小便黃,這是典型的濕熱體質

  遇到精神緊張就會大便不成形的是氣鬱體質問經帶經常性的月經量偏少、經期延後、色暗、痛經者一般多見於瘀血、氣鬱體質

  經常性月經量多、經期提前、色鮮紅則以熱性體質居多

  月經顏色淡紅,多是血虛、氣虛體質

  白帶長期偏多,色白,伴有容易疲倦者,多是痰濕、氣虛、陽虛體質

  而帶下色黃,陰癢者,多是濕熱體質問寒熱畏寒怕冷、耐夏不耐冬、常年手腳發涼,冬季手冷過肘和足冷過膝、睡不熱被窩,基本可以判斷是陽虛體質

  血虛的女性也會見畏寒怕冷、手腳冰涼,但是通常都伴有頭暈、心悸、多夢、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的血虛表現

  怕熱、耐冬不耐夏、四肢溫暖,尤其到了夏季手心腳心發熱,喜歡吹空調喝冷飲者,是熱性體質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導語 第4頁:前言
第5頁:引言 第6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
第7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1) 第8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2)
第9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 第10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1)
第11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2) 第12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3)
第13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第14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1)
第15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2) 第16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3)
第17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4) 第18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第19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1) 第20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2)
第21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3) 第22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
第23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1) 第24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2)
第25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3) 第26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
第27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1) 第28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2)
第29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3) 第30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4)
第31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 第32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1)
第33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2) 第34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第35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1) 第36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2)
第37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 第38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1)
第39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2) 第40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
第41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1) 第42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2)
第43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 第44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1)
第45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2) 第46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
第47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1) 第48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