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筋柔百病消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醫知識
VANCL凡客誠品前副總裁胥英傑
在胥大夫向我認真地講解 「經筋」與「經絡」的區別之前,我對於針灸的理解,只是限於一點皮毛。雖然這一點兒都不會影響針灸對我的健康的作用,以及我對於它功效的折服,但「經、 脈、絡、筋」對於我們這些中醫門外漢來說,的確如同一個文科學生去理解量子力學那樣有種「隔行如山」的無奈。
我們每天都在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他人,認識我們周圍形形色色的機會,以及認識我們自身的心理、心態和精神方面的 東西;我們也會關注健康,常常拿著一些似是而非、道聽途說的健康知識,身體力行並傳播他人,常常不理會我們是否對這些知識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瞭解和理解。而 其實,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有機會好好地認識我們自己的身體 ——它的內在構造與運行,特別是作為一個整體,不同部分和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至少,我們也應當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理順,也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種治 療方法的真正含義,使我們能夠正確地運用醫生所指導的方式,不至於誤入歧途,影響療效甚至身體的康復。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存在著對於中醫的「存廢」之說。相對於西醫的長驅直入,中醫雖然植根並發展於我們這塊土地 上,卻飽受質疑和詰難,甚至經歷過數次生死存亡的考驗。另一方面,人們對於西醫有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膜拜,因為它們看起來是「科學的」「系統的」,西醫的理 論以及效用,大多是通過預先設計的實驗、實踐、數據以及分析而得出的結論。至於這些體系和理論的產生,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觀察和思考,大家似乎並不在意, 也不可能窮究。
我認為,醫學理論和體系的複雜,大概正是映照了我們人體自身體系的複雜和精妙。如同我們對於自身的瞭解是多麼地 膚淺,即使今天,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和積累的各種各樣的知識體系,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局限、缺陷,甚至謬誤。簡單地說一種醫學理論 和學說是「正確」或者「謬誤」都不是科學的態度。中醫的產生和發展,歷經數千年,並不是如同那些鼓吹「廢醫」的人們所常常掛在嘴邊的,「缺少科學和實踐的 基礎」。中醫的誕生,源於人們對於人體自身與自然的深刻關係的思考,經過難以計數的實踐檢驗和經驗總結,才產生了一套對於治療和康復行之有效的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醫的理論,和我們所熟知的各類科學理論,其誕生過程都有著相同或類似的背景——他們往往源於 人們對於自身安全和繁衍的根本需求,通過那些先行的智慧對於生命和自然不斷深化的認識,經過一代又一代反反覆覆的實踐,才會形成點滴可以幫助人們趨避傷 痛、祛除疾患的醫學成果,並繼續傳承和發展。
但畢竟,大眾對於中醫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這是一個很令人遺憾的事實。對於「科學」長期的宣揚,似乎給人們一種 認識上的定勢:凡是能夠從理論上進行「精準化」的知識和實踐就是「科學的」,而那些經由了實踐檢驗,卻由於「理論體系」不夠複雜和精細的知識體系和成果, 就常常被排斥在人類文明的殿堂之外。中醫正是因為人們對它的「科學性」的懷疑和否定,受到了各式各樣的抵制,從官方到民間,從「消滅中醫」到「廢醫存 藥」,從中醫師資格的認證到中西醫結合的尷尬,等等。從很多方面,都能表現出我們對於科學和知識在認識上的促狹和固仄。
就我對於中醫的淺薄的理解,在推廣和倡導一種能夠為大眾所接受和理解的保健和強身健體的理念方法方面,《筋柔百 病消》已經是一部非常可口的好書。另一方面,胥大夫多年來不遺餘力地宣揚中醫特別是經筋理論對於人們健康的重要作用。每次進入他那個小小的診室,都能夠聽 到他中氣十足的宣解,為患者、學生和朋友們傳中醫之道,解健康之惑。這本書,也是他這些年作為針灸名醫的一次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而且醫學科班出身的 他,不僅醫術精湛,還有著深厚的古文和歷史功底,通古博今,也就能夠將中醫讓人覺得太過「玄妙」的理論以一種通俗而精確的方式解讀。
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在健康與非健康的邊緣上遊走的「現代人」來說,瞭解一些中醫的理論和基本概念,以及通過一個個具體而明瞭的方法和例證,更深刻地理解它們的正確的作用原理,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這是這本《筋柔百病消》的另一種價值。
說起來,胥大夫是我本家,我叫他大哥。他不僅是個很有造詣的大夫,還是一個內功頗為精湛的拳術高人,師從大成拳 傳人。有時間的時候,我常常跑到他的辦公室裡,和他聊聊天,受受熏陶。與他交談時,談及大成拳祖師王薌齋的一段話,受益很深。這一段話,只有十六字:「神 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體,力不出尖。」
我想,用這樣的一種心態和理念來理解中醫,特別是經筋的那種意境,也是不差的。這個時候,中醫就不僅是濟世救人的法寶,還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