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棋
棋類是被眾多人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種鬥智的藝術。茶餘飯後,兩軍對壘,殺上幾盤,不僅能調節情緒,增長智慧,還能陶冶性情,鍛煉意志,其樂無窮。
總之,我們要經常參加一些動腦、動嘴、動手、動腳而又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提高技巧,而且能愉悅身心、提高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
健康回音壁
人生在世,要懂得培養自己對生活的興趣,積極享受屬於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珍惜生命,生命自然也不會珍惜你。
有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看上去像個老頭子。一天,他到老中醫那裡看病說:「我渾身不舒服,可做了CT、B超等一系列檢查都顯示沒有器質性病變,只是功能性的病症。」老中醫並不急著給他把脈,只是問他平時有什麼愛好?年輕人回答說:「我沒什麼愛好,有時會看看電視。」
老中醫又問:「你有沒有娛樂活動,如唱歌、旅遊、踢球?像你這年齡的人很喜歡體育活動。」「我從來都不參加這些活動。」年輕人說,他從不和朋友出去喝酒,連女朋友也沒有。聽得老中醫啞口無言。
「你回去吧,不用開藥了,你的生活如此枯燥,怎會不得病?即便醫好又有什麼意義?」老中醫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對生活的態度不積極,終日不是睡覺就是看電視,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少吃油膩食品,做個長壽之人
大師手記
凡是長壽的人,在飲食上都非常講究。要少吃肥肉等太油膩的食物,否則血脂高、早期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都會纏上你,這種習慣的人活到80歲都不容易。
——摘自《生命時報》
國醫釋讀
李振華教授認為,一個人的壽命與飲食有極大關係,吃太多油膩的食物,會導致許多心腦血管疾病,壽命自然不會長久。因此,他建議大家多吃素食,這對於養生保健有極大的幫助。
其實,關於素食增壽的言論,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只是我們過去不曾注意罷了。唐代百歲道士軒轅集在回答唐武宗關於 長壽秘訣問題時,曾特別強調「薄滋味」。所謂 「薄滋味」,一方面是指飲食不宜過鹹,另一方面是主張以素食為主。另外,元代養生家朱丹溪也對素食推崇備至,他在《茹淡論》一書中說:「多食谷菽菜果,自 然沖和之味。」
中醫研究證明,飲食過於油膩確實不利人體健康。據專家調查發現,食油量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乳腺癌、胰腺 癌、結腸癌及直腸癌等相關。合理的油脂攝入量是用其供給的能量來衡量,即占膳食總能量的20%~25%,而我國有的地區已超過25%甚至30%。上海市的 資料還說明,隨著動物性食品及油脂攝入量增加、穀類減少,居民癌症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健康回音壁
我們提倡素食,並不是要大家放棄所有動物性食品,放棄油脂,每天用蔬菜和水果代替所有的食品,而是要在食物多樣 化的前提下,控制脂肪的攝入量:主食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奶類、豆類和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飲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 養素滿足人體基本的需要。否則,營養不均衡,對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對於孩子,單純、過分的素食甚至可能對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大師手記
元氣乃人體生命健康之本,而元氣之充足,須賴脾胃之滋養,故脾胃傷,則元氣易衰……由於「脾主運化水谷之精微」,其運化功能全賴脾氣之健……脾虛涉及它髒,首先是肝……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可形成胃實證……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摘自《李振華》
國醫釋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振華教授便專心於脾胃病的治療和研究,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統計,他形成了系統的脾胃病學術思想,並總結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1.脾宜健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倉廩之官」,用現代的話說,脾就是我們身體的「後勤部長」,脾一旦出了問題,後 果很嚴重。通常,健脾可以從按摩足三里、中脘、血海三個穴位開始,最好每天一次。同時,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辣和油炸食品,多吃山藥和雲苓、白朮、黨參等。 一定要注意不能隨便吃大補之品。另外,還要注意運動,勞逸結合,不要生氣,不要整天坐著不運動,尤其現在的孩子,整天學習或者在電腦前一坐就是數小時,這 樣最容易傷脾。
2.肝宜疏
中醫認為,疏洩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的功能不暢,人體內部的氣機得不到疏洩,就會形成「氣閉」,從而引起很多病理變化,如水腫、淤血、女子閉經等。因此,我們必須要疏肝。
(1)注意飲食
多吃蛋類、瘦肉、魚類、豆製品、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它們不但能夠補充肝臟所需的營養,而且能夠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損傷,幫助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2)不要過度疲勞
《黃帝內經》提到「肝為罷極之本」,就是說肝是主管疲勞的,或者說是耐受疲勞的。肝氣足,就能耐受疲勞;肝氣不足,就容易覺得疲勞。所以不要經常疲勞工作,也不要疲勞運動,疲勞會損害肝臟。
(3)按摩太衝穴
太衝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是治療各種肝病的特效穴位,在腳背上大腳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平時脾氣比較暴躁的人應重視這個穴位,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摩2分鐘,直到產生明顯的酸脹感,很快就能感覺體質有明顯好轉。
3.胃宜和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也是氣血生化之源,是製造精血的源頭。同時,胃還是六腑之海,六腑的運化全在於胃能否消化吸收,胃的好壞以及運化正常與否都對人體有著巨大的影響。
養胃,需從以下幾點做起:
(1)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