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1)

[日期:2016-06-12] 來源: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組成】黃芪1.5克(病重者可加至3克),炙甘草1.5克,人參(去蘆)0.9克,當歸身(酒焙乾或曬乾)0.3克,橘皮0.6~0.9克,升麻(不去白)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朮0.9克。

  【用法】上藥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睏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

  對於補中益氣湯,張鏡人先生頗有研究,他指出: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朮、甘草甘溫益氣,補 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症自可痊癒;一則 升提中氣,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自復其位。

  另外,張老還指出,補中益氣湯的適應指征為脾胃氣虛,凡因脾胃氣虛而導致的各類疾患,均能適用,一般作湯劑加 減。使用藥物的份量,也可相應提高。一般用量為:黃芪、黨參、白朮、當歸各9克,升麻、柴胡、陳皮各5克,炙甘草3克,加生薑2片,紅棗5枚,或制丸劑, 緩緩圖功。

  健康回音壁

  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後人創製了許多類方,如清暑益氣湯、補陰益氣湯、調中益氣湯等,現列舉兩類,以供參考:

  1.清暑益氣湯

  【組成】黃芪3克(汗少減1.5克)、蒼朮(泔浸去皮)3克、升麻3克、人參(去蘆)1.5克、澤瀉1.5克、 神曲(炒黃)1.5克、橘皮1.5克、白朮 1.5克、麥門冬(去心)0.9克、當歸身0.9克、炙甘草0.9克、青皮(去白)0.7克、黃檗(酒洗去皮)0.6~0.9克、葛根0.6克、五味子9 枚。

  【用法】上藥切碎,水煎服,去滓,空腹時熱服。

  【主治】長夏感受濕熱,四肢睏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沉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出黃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者。

  2.補陰益氣沸

  【組成】人參3~9克,當歸6~9克,山藥(酒炒)6~9克,熟地9~15克或30~60克,陳皮3克,炙甘草3克,升麻0.9~1.5克,柴胡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7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主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熱痰瘧,陰虛便結不通等。

  中藥、針灸、外塗多管齊下,治療多年哮喘

  大師手記

  哮症是一種頑固難治的疾患,病程頗長,反覆舉發,根深蒂固,難求速愈。發作期應積極治療,緩解期應抓緊時間,認 真服用調理扶正的湯藥,或針刺、艾灸。慎起居,節飲食,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練功十八法等,以增強機體抵抗能力,減少發作,部分 病人可望獲得根治。

  ——摘自《張鏡人》

  國醫釋讀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多數在年幼或青年時發病,以後每遇氣候變化、疲勞過度、飲食不當、 起居失宜等因素而誘發。一般,秋冬季節最易發病,其次是春季,夏令多能緩解,部分則常年反覆發作。發病時,呼吸困難,呼氣延長,並伴哮鳴、咳嗽、痰多呈黏 液或稀涎樣、咯吐不利之症,必須等痰咯出方可短暫平息,但轉眼又開始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數日不等,讓患者十分痛苦。

  根據發作期的不同,可以將哮喘分為冷哮與熱哮兩大類,辨證施治須區別對待:

  1.冷哮

  一般是由寒痰留伏,肺失宣肅所致。主要症狀為: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疼,鼻癢,時流清涕,咳嗽氣急,繼而胸膈煩悶,喘促加劇,喉中哮鳴有聲,咳吐;稀痰,不能平臥,俯伏方舒,面色蒼白或青灰,背冷。在治療上,張老常用小青龍湯加減。

  【組成】麻黃5克,桂枝5克,細辛3克,蘇子9克,杏仁(去皮尖)9克,紫菀9克,半夏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溫服。

  【加減】痰多稀薄色白者,加乾薑3克;咳喘有汗者,加五味子3克;喉間痰鳴如水雞聲者,加射干5克。

  2.熱哮

  一般是由熱痰交阻,肺失宣肅所致。主要症狀為:發熱有汗,頭痛,呼吸急促,喉間帶哮鳴音,胸高氣粗,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咳嗽陣作,痰黏色黃,不易咯出,面赤煩悶,口渴喜飲,舌質紅。在治療上,張老喜用定喘湯加減。

  【組成】麻黃5克,杏仁(去皮尖)9克,蘇子9克,桑皮15克,款冬9克,半夏9克,黃芩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溫服。

  【加減】喘劇加大地龍9克、葶藶子(包)9克;咳甚加象貝9克、前胡9克;痰多加魚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如痰熱壅盛阻塞氣道,喘息急促者,另用猴棗散,一日二次,每次0.3克,溫開水送服。

  治療哮喘,在進服湯藥的同時,還可以配合針灸療法及白芥子塗法,效果會更佳:

  1.針灸療法

  實證宜針刺,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風門、肺腧、豐隆、膻中、曲池、合谷、外關、商陽、魚際等。虛證宜灸,常用穴位有肺腧、璇璣、膻中、天突、復溜等。

  2.白芥子塗法

  白芥子(研末)、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再加入麝香1.5克,研末杵勻,薑汁調塗肺腧、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百勞(在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等穴,十日一換,最好在夏月三伏天塗治。

  健康回音壁

  支氣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事項:

  1.居室內禁放花、草、地毯等物件,禁養貓、狗及鳥類等寵物。

【書籍目錄】
第1頁:新中國第一批「國醫大師」的養生經驗集萃 第2頁:序言:跟國醫大師學中醫保健
第3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 第4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1)
第5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 第6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1)
第7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 第8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1)
第9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2) 第10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
第11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1) 第12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2)
第13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 第14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1)
第15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2) 第16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
第17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1) 第18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2)
第19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 第20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1)
第21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2) 第22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
第23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1) 第24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
第25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1) 第26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
第27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1) 第28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
第29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1) 第30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2)
第31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 第32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1)
第33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2) 第34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5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6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
第37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1) 第38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2)
第39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 第40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1)
第41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2) 第42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
第43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